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咬文嚼字话开始(饮食之道)

句子大全 2023-12-05 07:29:02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瑞瑞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咬文嚼字话“饭”“菜”

原理重温:白地显彩画大饭店的名菜是中餐的顶点,但它的基底却是百姓的家常便饭,其灵魂来自于饭、菜分野。洋人都说中餐好吃,但又不肯完全接受中餐,其原因在于不懂得饭、菜交替入口(酒可代饭,酒菜交替)。笔者认为,对此中原理没有认识,是中餐大普及的根本障碍。

袁枚在美食经典《随园食单》中说:“饭者百味之本,往往见富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

我们推荐给洋人的中餐就够可笑。我们已反复提到,中餐独有主副食之分,缘于先民独有的饥饿经历,以粟粒代替肉食后,必须用羹助咽。羹的另一个作用是用美味刺激唾液分泌,这导致“味”的启蒙和烹调的先进。为使羹味变浓,汤水日渐减少,直到无汤的“菜”。由于中餐的饭菜交替格局是以普遍的饥饿为背景,所以格外珍视肉肴的美味,摆阔的“富人家”便有“讲菜不讲饭”这种浅薄的“忘本”表现。知味的富贵之家不过“食必粱肉”。

饭:从“蒸米”到“日常的一饱”,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注释中考察“饭“的本义,原是动词,当吃讲,读上声“反”;,派生出读去声的名词,字形不同,右边是“弁”(或卞),后来才不分词性,通为“饭”。孔子形容颜回的简朴,说“饭疏食,饮水”,就是吃粗糙的食物。

“食” 包括除水的一切果腹之物,饭则有特定含义,因为它是主食,便成为构成一餐的各类食品的总称,在《周礼》的贵族生活中,包括食(饭、肉)、羹、酱、饮;最简单也要有羹,《韩非子》说小孩“过家家”也合乎千土当饭、泥汤当羹。“稀的”不可少,这当是“饮食”(饮在先)一词的由来。在特殊情况下没有稀的,例如送给战士的“壶飧”,飧是水泡饭。

多水的还有粥,据《说文解字》,餐的本义是“吞”,宋代字书解释为“饼”,反映北方以面食为主食。饭、餐都是主副、干稀周作人说南方某老太太自言胃口不开,一天只吃了饺子之类,饭并没有吃,连主副合一的饺子也只能算“点心”,这是中华餐饭的正宗。

从野草到“龙肝凤胆”

“菜”字最能象征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曲折历史。《说文解字》选定草籽作主食后,世代仍不免以草充饥,《内经》说“五菜为充“,今天才作营养学解释。后来肉料、菜料不断此少彼多,直到有菜无肉,而助咽的客观需要推动着美味的追求,烹饪技艺进步到炒法的顶峰。笔者认为炒蔬菜标志着炒法的成熟。

在餐饮市场中,菜又指价值昂贵的肉肴珍馐。由于菜肴的美味是中餐的灵魂,“菜”义进一步扩大为“肴馔的总称”,这是《辞海》才列出的第二义项。《礼记》把非华夏民族称为“不粒食者”,中国的粒食以粟为正统。

羹字本意是煮肉,后来逐渐变得菜多肉少,就用米碴代肉,以保持它的两种功用:直接的润滑和通过用美味刺激唾液分泌而间接润滑,而后一种作用日益重要。为了“味”的加浓,羹中的水减少,变为炒菜。同时汤也变清,饭后外加。上古的穷人也只能喝清菜汤,被孔子称道的颜回,甚至用白水送饭。这种水泡饭称为“飧”,古书中常见“壶飧”一词,多用于给部队送饭等情况下。

广义的“菜”出现于宋代,“下饭”同时流行,并派生出“下酒”一词。唐宋以来,下饭、下酒在书面语言中日渐多见。孔乙己喝酒不离茴香豆,周作人在《谈宴会》中提到肴字日本语原意云酒菜,不作普通下饭讲,日本人喝酒也必须有酒菜,这完全来自中华文化。

酒不像饭那样存在难以下咽的问题,“下酒”显然是受“下饭”的同化。《水浒》中乔装成贩枣者的好汉对买酒解渴的“生辰纲”挑夫说“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下文又说“过口”,可以理解为类似唱歌中的“过门”,即穿插短暂的间歇,以保持对“味”的常新感受。

从麦饭到“汤饼”

饥饿的神农时代,曾选出多种草籽,号称百谷,而以粟为主。日本学者田中静先生指出,在麦尚未普及时,“粟“常用作谷物的总称他又说东汉以前似乎没有大麦、小麦的区分。那时面粉的吃法还没有从西城传来,麦也要蒸熟而“粒食“,称为“麦饭”,价钱要比米饭便宜。例如汉代《急就章》有麦饭、豆奠,唐人注释说“皆野人农夫之食”,并认为是用春过的麦片蒸成的。

吃大饼当然要像今天的北方人一样,一口饼一口菜, 遵循着饭菜交替的格局。然而百姓生活中不免应付各种简陋条件,像米食可以变通为白水泡饭(称为飧)一样,面也可能用水煮凑合。其中富含的蛋白质遇沸水而凝固(与米粉不同)。这样就发明了“汤饼”,即今天的汤面,或称面汤。中国烹饪多用煮法,发明面条不是偶然的。面汤因味淡而不能做“下饭”的羹菜,又因多水而不能做主食。其功能相当于粥加咸菜,在近世北方家常饭的组配模式中用于“饼子(或馒头)就菜”后加之“稀的”(另一种稀的是粥加咸菜)。

从汤面、面条到饺子、包子面汤的成分近似古代的“米糁菜羹”。后来在主副食配合形式的演变中,羹向“下饭”的功能发展,追求“味”的加浓,水分渐减,而变为“菜”。面汤中的汤水同样趋于减少,浓缩为咸鲜味很强的“卤”,同时面条比重占了绝对优势,成为相当于大饼或馒头的主食,这样便形成了膳食新品种,在北方被称为“打卤面”,由于完全具备饱肚功能,所以被认为是正餐,“饭”的概念因而扩大。

参考资料《饮食之道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路思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