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治天下也 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这句话有什么寓意)

句子大全 2023-12-07 02:53:01
相关推荐

战国末年,吕不韦任秦国相国后,集合门客共同编写了一部集“儒士,使善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合十余万言。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的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全书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各家之言,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及天文.历数.音律方面的知识,对于研究很多秦以前各家思想提供了详实资料。“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正是出自《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篇,古代贤明的君王在治理天下时,一定会把公正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把天下治理的井然有序,人们安居乐业,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天下不是某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人们设立君王的本义,是期望在君王的管理下,能公平公正地处理一些事情。能得到天下的人,一定是能大公无私的人;而失去天下的人,一定是因为过分偏颇,有失公允的人,在《尚书.鸿范》中说:“不偏私,不结营朋党,君王之道平坦宽广”。这好比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阴阳的协调,雨露均沾,不偏不移某一物体。而作为君王,应该大公无私,不能偏私某—些人。

想当年周公的儿子伯禽刚被封为鲁国国君,在去封地以前,专门去请教周公施政方法。周公对他说:“施行对老百姓有利的政令,而不能做藏私,做对自己有利对老百姓有害的事。”楚国有一个人丢失了弓箭,不但不去寻找,还对人说楚国人丢失了弓箭,一定是楚国人拾到,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楚国人还有私心,应该去掉“楚国”二字;而老子听孔子这样话,说去掉“人”就行了。失之得之,有失有得。

贤明君王的德政大公无私犹如天地,孕育万物生长,而不视为己有,让万物都能得到恩泽而不知这些恩泽的来处。天地不偏不移生长万物,日月不偏不移照耀万物,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正是由于天地日月四季无私地施其恩德,万物才能得到生长。

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尧有十个儿却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而舜也有九个儿子,他把帝位禅让给了禹,因为他的公正无私 ,才使得当时的天下太平,人们的生活稳定。

晋平公因南阳缺个邑令,问询祁黄羊,祁黄羊对晋平公说“解狐可以”。晋平公不解的问:“你不是和解狐有仇吗?”祁黄羊答:“大王问谁可以担任南阳邑令,没问我和谁有仇啊。”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任命军事尉官的事,祁黄羊直接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孔子听说后,赞叹道:“外举不避仇人,内举不避家人,祁黄羊可谓大公无私也。”祁黄羊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也随之成为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而晋平公在祁黄羊的辅佐下,国力大盛,与宋.卫等国结盟,再次恢复晋国霸业,一时天下太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