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明朝一个锦衣卫 对王阳明敲竹杠(王阳明只说3句话 他听后愣住)

句子大全 2023-12-07 04:36:01
相关推荐

明朝一个锦衣卫,对王阳明敲竹杠,王阳明只说3句话,他听后愣住

明朝锦衣卫是一个特务情报机构,一提及便让百官闻风丧胆,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建立的“亲军都尉府”,说白了也就是朱元璋的亲卫军、仪仗队。

朱元璋的大明朝建立后,文武百官渐渐的有点放不下了,仗着自己的功绩,是开国元老,无视法纪,略微显得有些无法无天。为了抑制这种不良风气,于是,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锦衣卫的职责便是监察和缉拿百官的机构,这把利剑时刻悬在文武百官的头上,起到了很好的警告效果。

锦衣卫虽然官位品阶不高,但却是受皇帝的直接领导,所以文武百官们都不敢小觑他们,哪位朝廷官员如果犯了事被抓,朝廷三司都是干涉不了的。

可以说,那时候的锦衣卫就是“身披黄马褂,手握尚方宝剑”的一群人,人人都要巴结,不敢得罪,生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锦衣卫,若是被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坏话,那这位官员可就有苦头吃了。

要说锦衣卫中就没有不良之人了么?当然不是,其中就有一些锦衣卫仗着自己的权利,对一些官员暗中敲诈勒索,大多的官员们只能“打掉的门牙往自己肚子里咽”。然而,百官中有这么一位却是天不怕,地不怕。据说,有一次他只说了3句话,就把一个想要在他身上敲竹杠的锦衣卫制服了,二话没有,直接愣住了,然后,扭头便灰溜溜的走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官员就是明朝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世人将孔子、孟子、朱熹和王天阳并称为孔孟王朱。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很大,而且波及到了日本、东南亚等国。那么,他是怎么和锦衣卫起的冲突呢?这就要从宁王造反说起了……

话说,宁王朱宸濠造反仅仅一个多月,就被身为赣州巡抚的王阳明平复了。其实也不是宁王没实力,只能说是王阳明过于强悍了,朝廷接到平乱喜报,自然是十分开心。唯独一人却闷闷不乐,那便是当朝正德皇帝,他为什么闷闷不乐呢?原来,正德皇帝十分喜欢打仗,“无仗不欢”。久居深宫已经闷的发慌,一听说宁王造反,便兴冲冲的集结大军要御驾亲征,可是刚刚走到半路上,就传来王阳明已经平乱的喜报。正德皇帝这下子郁闷了,他佯装并没有收到喜报,大军继续前行,活脱脱的是借着平乱的名义出来游山玩水了。

一路走,一路玩,正德皇帝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他命令锦衣卫去给王阳明传旨:命王阳明将宁王释放,自己要亲自前去平乱。

一般来说,但凡锦衣上门办事,当地的官员都得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好酒好菜招待着,少不得还得给点好处费。但是这一次,前来传旨的锦衣卫却吃了个闭门羹,连王阳明的面都没见着,只是见到了王阳明的一个部下,这个锦衣卫自然十分的不爽,不满意的神情满满的挂在脸上。

王阳明的部下一看这个形势,赶忙去对王阳明说:“大人最好能去会一会,不然怕是会对大人不利,犯不上和他们一般计较”,而王阳明却原地不动,扔了5两银子叫部下给锦衣卫送去。

结果自然是这一个锦衣卫勃然大怒,拂袖而去。第二天,这个锦衣卫又来到王阳明府上,其实他是来告别的,顺便将前天所受的气发泄一番,但是王阳明只说了3句话,就让这个锦衣卫哑口无言,愣住了,一点报复的心思都不敢有。

那么王阳明对这个锦衣卫说了哪3句话呢?

一看到这个锦衣卫来到,王阳明便亲热的上前拉住对方的手,对着锦衣卫说到:“想当初,你们的那个监狱我可是经常会去光顾的,而且在里面执勤的锦衣卫个个都是大好人,尤其你们的领导跟我很熟,当然,你也很不错”,转了个身接着又说道:“昨天我让人给你拿5两银子,没成想你那么的正直,直接给扔了回来,我真的是十分佩服你的这种行为”。当场就把这个锦衣卫说得一愣一愣的。

还没等缓过神来,只听王阳明接着说道:“其实呢,作为我们文人来说,写文章肯定是不在话下,我一定把你的这种事迹写进书中,你的这种高风亮节,一定要让后人们瞻仰”。

3句话说完,这个锦衣卫直接愣住了,过了半晌才缓过来,原来王阳明是明着给他戴高帽,实则上是在威胁他。但是王阳明为他设计好的这种“流芳百世”的方式,他是打死也不敢去尝试的,到时候别说“流芳百世”了,不遗臭万年就不错了。

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敢找王阳明的茬,每次见到王阳明都是客客气气,能躲得远远的尽量躲……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