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

句子大全 2023-12-07 04:42:01
相关推荐

召稼楼古镇位于闵行区浦江镇,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古镇在元代初年就已经形成,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鼓励农民勤耕细作,在这里建造一座钟楼,鸣钟以召农耕,以便农民不误农时。它是上海垦荒第一楼。日日分时段鸣钟,遇天气变化也以鸣钟告示。所以有了名字“召稼楼”,体现了重农礼耕的传统。

由于附近农民都集结于此,人口众多,村镇规模越来越大。镇上的人勤劳耕种,经过明代和清代两代的发展,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集镇。

这里有座桥很出名,叫“报恩桥”。该桥最早为木桥,后改为石桥,这里有一个报恩的故事。

在明代天启年间,周浦商贾冯克安因追随东林党人遭阉党所害,族人入狱,唯有一幼子冯伯卿幸免。危厄之间,冯氏秘寄三箱金银给位于召稼楼的商友奚家。奚家素孚诚信,经两代人多年寻访冯家后嗣,终于打听到冯伯卿的下落,完璧归赵。当时冯伯卿穷困潦倒,得此诚信之资,绝处逢生,商海数年搏击成大富。冯伯卿报恩心切,备六箱金银亲送往奚家。三箱用于造桥,就此木桥变为石桥。几百年来,这则报恩的故事口口相传,历久不辍。

古镇呈现东街、南街、西街、姚家浜的格局,还有很多如“礼耕堂”、“五进大院”、“梅园”等清代建筑,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的韵味。

一条河贯穿古镇,沿河两岸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更有多座大宅院守望河边,古韵十足。这里有三大宝,大曲、羊肉和猪蹄。如今的古镇商家林立,售卖当地特产。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明代水利家叶宗行就出自这里。像张闻天、黄炎培、曹汝霖等都曾在召稼楼的绿野私塾、春雨草堂家塾、广智学堂就读。

坐在河边小亭里,小风拂面,赏这一湾绿水。周边美食小店里飘出阵阵香气,回想这里浓厚的农耕文化,别有一番感触。

感谢您的收看,汗青影视

本文视频作品链接: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