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大帝须 说了哪两句话(挽回了叛逃的大将 救了整个斯里兰卡 66)

句子大全 2023-12-07 07:50:01
相关推荐

大概在公元前43年左右,印度最南边的陀密罗人再次渡海,卷土重来了。陀密罗人这次来跟上次不太一样,这次敢来,是因为斯里兰卡里面出了内鬼了。我们说打仗正面对抗,那其实都还好,堂堂之阵正正之师,拉开架势打呗!最怕的就是自己这边有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到时候来个背后捅刀,你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这次斯里兰卡就是这样。

当然我对易中天老师说的,打仗一定要师出有名才能取胜,也保留自己的意见。纵观历史上,那些侵略者哪个有什么出师有名?都是赤裸裸的强盗,来就是抢东西、抢钱、抢人的,难道这也叫师出有名?当然,个人观点,欢迎板砖!

话说回来,当时有一位名叫帝须(帝须这个名字看来听流行,好多人都叫这个名,这篇文章里就有四个,大家不要搞混了)的婆罗门,和当时斯里兰卡国王毗多伽摩尼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差,后来帝须就跟南印度的陀密罗人搭上了关系。

说:你们来吧,我给你们带路。于是陀密罗人就率领大军在马塔登录。随后在帝须的带领下,向着首都阿诺罗陀城快速的挺近。等毗多伽摩尼王发现的时候,敌人已经快要兵临城下了,于是紧急集合军队与陀密罗人展开了大战。

其实从100年前那次入侵中,还有后来我们的郑和轻易的就能攻入斯里兰卡的首都,并擒走国王这些事中,就能看得出来,要是纯粹军队的战斗力上讲,斯里兰卡人是打不过陀密罗人的。再加上这一次又是仓促应战,虽然奋勇抗争,但是最后还是败下阵来,首都沦陷了。

毗多伽摩尼王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军队往南撤,最繁荣的北部地区都被陀密罗人给占领了。于是像上次战争一样,斯里兰卡又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由于战争的原因,北方地区出现了巨大的混乱,这时候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饥荒就出现了,在这个阶段,全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粮食大规模减产,而且老天也来添乱,斯里兰卡遭遇了长时间的干旱,许多地方出现了颗粒无收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没有办法,只有四处逃亡。到了最后甚至发展到了人吃人的境地,“易子而食”,整个斯里兰卡北部成了人间地狱。

在这个大背景下僧团自然不能幸免。想到中国在日本入侵时期,当时的中国也是和这种情况差不多。大家有看过弘一法师传的,应该理解会更深刻一点。一方面,由于当时戒律的规定,僧人是不能够自食其力,自己种地的,必须托钵乞食。这条戒律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一旦遇到这种战乱的情况,佛教僧团非常脆弱的经济基础,瞬间就崩塌了。

另一方面陀密罗人是信仰婆罗门教的,他们对于佛教僧团也展开了有组织的破坏和攻击,万般无奈之下,僧人们开始四处避难。一开始,还去那些大型的寺院里去找饭吃,没过多长时间,大寺院也没粮食了。僧人们就进入了深山老林,开始挖野菜吃树皮,到后来这些东西都没了,结果很多僧人就冻饿而死,甚至僧人们携手到树林中坐化的现象。

就连当时整个斯里兰卡佛教的中心大寺也一样,僧人们都跑光了,庭院荒芜,野草丛生。还有不少僧人渡海向北,跑到印度去避难。

这次劫难,在历史上被称为婆罗门帝须饥荒怖畏。就是由帝须所导致的饥荒和恐惧,可以说佛教在当时的斯里兰卡,那是风雨飘摇。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北方已经乱的不成样子,跑到南面的毗多伽摩尼王也没闲着,开始收拢残兵败将,准备反攻。葛优老师说过: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呀!由于斯里兰卡在战争中节节败退,导致队伍中很多非常核心的军事将领,内心都出现了动摇,他们觉得这个仗已经没法打了,怎么打都是输,索性咱们投降吧!于是就有好几位将领约好了往北走,准备去投降陀密罗人。

这帮人正结伴走着,结果走到一座山前面,铜锣一响,从四面八方跑出了一大帮人,为首的家伙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咱也不知道这一套是不是世界通用!这一帮人碰上劫道的了。俗话讲,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群狼,这没有办法,把身上仅剩的一点东西全都交给了这帮强盗,侥幸逃得性命。

山贼走了后,这些将领们,那是一脸苦笑啊,这回踏实了,彻底成无产阶级了,毛都不剩了。不过那也不能光站着,总得找个地方住下,吃点东西吧。于是就继续往前走,也是命不该绝,还真找到了一个叫做咸布伽罗迦寺的地方,寺中为首的是叫大帝须的上座部比丘,(又一个帝须,这个名字确实听吃香的)一位大长老,所幸的是,这座寺院还有点余粮。

等这群狼狈的将领们吃饱喝足之后,大帝须就问他们说,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将军们实话实说,说我们想去投奔陀密罗人。说完了这些话,大帝须长老非常的惊讶和生气,他跟将领们说,敌人是破坏国家和佛教的,没做过一件好事,你投奔他们干什么呢?长老又问他们,你们都信佛吧?到底谁是佛教的保护者?是陀密罗族人还是咱们原本的国王?作为佛弟子,你们怎么能做出这种事儿呢?

别看话不多,但说的都是很关键的点上了,第一句,家国天下,外敌入侵,生灵涂炭,你们身为将领,不想着保家卫国,却想着认贼作父,这成何体统?你们作为斯里兰卡的国民,居心何在?

第二句是精神信仰,陀密罗人是信婆罗门教的,你们是信佛的,难道你们要放弃佛陀的教诲吗?这就是你们作为一位佛教徒所谓的前程吗?其实这两句话,等于是从世俗和信仰两个方面,都指出了这些将领们行为的错误。听完了大帝须比丘的这段话,这些将领们都无地自容了,深感悔悟,于是他们纷纷表示要回去继续效忠自己的国家和国王。恳请大帝须带领他们去见国王。

大帝须一看这帮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同意带他们去觐见国王说明情况。毗多伽摩尼王见到了大帝须长老和将军之后,听说了缘由故事,深受感动,因为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士兵们散了,可以再组织,优秀的将领太难补充了。这些优秀将领留下来,斯里兰卡就有了反击敌人的骨干力量。

毗多伽摩尼王当面表达了感谢,说如果我们有朝一日赶走了敌人,复国成功,我一定修书一封,为高僧大德前来相见。在稳定了内部,获得了将领们的重新效忠之后,毗多伽摩尼王重整旗鼓,休养声息,积蓄力量,准备反攻。陀密罗人占领斯里兰卡的14年之后,毗多伽摩尼王率部北伐,再次击败了陀密罗人,收复了北方。

获胜之后,毗多伽摩尼王遵守诺言,邀请大帝须长老来到了首都,对他当年劝服将领,救护国家的大恩当面标识了感谢。而且毗多伽摩尼王把一座耆那教的寺院,彻底的改造,建成了伟大的无畏山寺,专门用来供养大帝须长老。在那些被劝回来的将领中,有五个人分别建造了一座佛寺来供养大帝须长老,这也是斯里兰卡佛教历史上第一次对比丘个人的供养。

无畏山寺

本来一切都向着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候大寺派的僧人不干了,大帝须掌握的势力太大,而且他和世俗的人太过于接近,判处他摈出罪,也就是开除大帝须的僧人身份。一听到这个,大帝须长老的徒弟叫多须帝须(我呵呵了)就不干了,说你们这个判决太不公平了,为国家立有大功,为什么不能接受这样的供养?我不服你们的判决,抗议!

大寺派的僧人一看有人冒头挑事儿,于是就说你的抗议是愚痴的,你是个不敬者,就是不干净的意思,判处他除弃罪,就是禁止和他共同诵持戒律。多须帝须心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就带了很多比丘去了无畏山寺陪伴师傅,不愿意再回大寺了。

这次事件就是斯里兰卡佛教僧团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分裂,从此之后就不再是大寺派一统天下了,变成了大寺派和无畏山派双雄并立的局面。

一开始,除了对大帝须进行定罪之外,无畏山派和大寺派在思想修行方面,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过一段时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后来有一群跋耆子派的僧人来到了斯里兰卡,他们是法喜上座比丘的弟子,他们来了之后,受到了无畏山寺热烈的欢迎。

无畏山派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其他派别进行多元的合作。跋耆子派是有我的,而且认为阿罗汉以及阿罗汉果也是有可能退转的,这个观点是和传统上座部的观点是冲突的,不过无畏山派相对比较开放包容,也接纳了这些新来的比丘,也吸收了他们的教义,到后来更是经常与国外佛教的各派进行联络,兼学大乘小乘,精通三藏,不断吸收新的思想,持续的发展自己。

而大寺派方面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保守拘谨,不太欢迎变通,着重于研究本部的义理,对于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接纳度不太高。对于信众的教育宣传上也相对落后。不过两派虽然有些分歧和对立,但总体上并不妨碍斯里兰卡佛教继续发展。

根据历史记载,大概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国王叫做摩拘罗大帝须(再呵呵一下),他在一次盛大的供养之中,共有6万名比丘和3万名比丘尼来参加,一共9万多人,别说在当时,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可以说这一个阶段的斯里兰卡佛教,总体上还是稳步向前进步的。

好了,下篇咱们说一下这一次动荡之中,佛教发生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