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家长常说这句话 孩子很容易变成“软柿子”(被人认为好欺负)

句子大全 2023-12-09 06:33:01
相关推荐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相信大家每每翻看新闻,都会经常看到校园霸凌事件频频登上热搜。

据统计,每年约有40余起校园霸凌事件被媒体曝光,而未曝光的数量可能比这个还多,仅以2015年为例,“永新校园霸凌事件”、“福建南安校园霸凌事件”的频频上演再一次起引了大家对霸凌事件的关注。

除了一方面谴责教育的不周到细致外,更有学者提出,“校园霸凌屡见不鲜,学校责任无可置疑,父母的娇惯更是罪魁祸首。”

我们不禁深思,孩子变成那样,我们做父母的真的没有责任吗?

孩子为什么会被欺负?

从小的“没关系”,造就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与朋友的羁绊,在孩子与其他的小伙伴玩耍时,可能因为简单的玩具归属问题,或者谁赢谁输的问题,便会大打出手。

这个时候,出于成年人的礼仪之表,想要息事宁人的父母可能就会说:“没关系的,妈妈回家再给你买新的。”或者“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他比你小你让着他不是应该的吗?”

父母的三言两语,对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在与玩伴的相处中,他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主动,越来越忍让,越来越内向,因为他只是单纯地想成为你眼中的好孩子!

每当孩子受到欺负后,父母说的“没关系”这句话,会渐渐成为他们日后生活中的人生箴言,这也就造就了他们“什么都可以忍”的性格。

如果家长常说这句话,孩子以后就很容易变成他人眼里的“软柿子”,被人认为好欺负。

为什么不要对孩子说“没关系”?

1、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懦弱

父母以为只是简单的孩子打闹,不是什么大事,便随随便便应了声“没关系”。

可就是这么随便的一句话,却在孩子身上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久而久之,胆小怕事的性格也就形成了,慢慢的,会越来越胆小懦弱。

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受欺负了告诉父母,父母也会指责他的不是,反对别的孩子说“没关系”,刚才的不愉快就仿佛烟消云散了。

2、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内向

当孩子习惯了你的“没关系”,他会在内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习惯力,他没办法实现自己的心理诉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只能选择隐匿、隐藏自己的心理落差。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父母眼中所谓的“好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更有甚者导致孤僻进而引发抑郁症。

3、走向两种性格的极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领路人,“没关系”在孩子那里存在着两种解读,一种是以上所言的个人心理落差,孩子可能认为自己是“无所谓”的人,对任何人而言都不重要。最终可能变得越来越自我、孤僻乃至难以相处。

另一种则为沉默中的爆发,尚处于儿童时期的他们,心理建设尚未完整,价值观的塑造简单而又复杂,他们接受什么就会认为那样做就是对的。

一句“没关系”,也可能成为欺负其他人的一个护身符,他们会想,既然别人可以这样对我,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对他们呢?进而孩子会逐渐变得惹事好动,脾气暴躁。

毫无疑问,这两种极端的性格,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都是消极的。

所以,父母们,我们还能够一味地以“没关系”教导孩子们吗?其实人活一世,有些事情不妨看得更直截了当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以下这几种想法。

家长应该这样想

1、都是第一次做人,谁都不欠谁的!

越来越多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大多数的被害对象都是性格内向,害羞自卑的孩子,他们在被欺负时,更多选择的是逃避忍让,敢怒而不敢言。

作为父母,从小就应该给孩子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告诉他们何可为何不可为,只要遵守这项,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敢作敢当。

都是第一次做人,谁都不欠谁,该让则让,该进必进!

如果孩子本身就处于有理的一方,家长就不要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对无理方说“没关系”。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形成,更打击他们的积极心。

2、自己应该得到的,必积极争取

生活中,我们都会为自己喜欢向往的东西而积极争取,只要不违背礼仪道德,这些都人之常情。

作为孩子也是一样的,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玩具,你的玩具突然被抢,你要做的就是捍卫自己的权益,“先礼后兵”我认为在此处极为恰当。

你可以说:“是我先拿到这个玩具的,你还给我,等我玩完就给你,我们做朋友好吗?”若没有得到回应,你亦可说:“是你先欺负我的,就不要怪我再抢回来了,而且,你打不过我的。”

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要让孩子懂得去积极争取,而不是一味地因为软弱让给他人。长此以往,孩子怎能不被人认为“好欺负”呢?

因此,要想孩子以后不被当成“软柿子”捏,家长在面对矛盾时的言行也很重要。“没关系”这句话,请家长不要再常说了。

做好孩子们的领路人,比给予他们多少财富都重要!

今日互动话题:遇到孩子被欺负时,你选择以什么方式解决呢?欢迎分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