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西游记:比丘国的美后为啥一句台词都没有(就被取经团队消灭了)

句子大全 2023-12-10 02:55:01
相关推荐

上一章,我们提到了比丘国美后的死,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子,也是西游记原著中唯一的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女性妖怪。

从种种情况来看,这只傻狐狸精是被利用了,属于那种男朋友哄几句就当真的女子。即使是现代的社会,也有很多这样的傻女子,男朋友说你去卖吧,三年后有钱了咱们就结婚……

当然白鹿精也不是那么绝情的人,最起码在狐狸精死后,他还凑过去闻一下,哀嚎几声,只是这场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一、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流传了很多年,也有非常多的版本,直到明朝后期才由吴承恩整理成册,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但不可避免的,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整本书中有些价值观与当今不同。比如对待女性的态度,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整本西游记其实是可以分成前期女子形象、中期女子形象和后期女子形象三类,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慢慢分析:

第一类女子呢,以神仙为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子,这一类属于前期女子。

前期女子出场的是比较多的,比如王母娘娘,七仙女,嫦娥,观音菩萨、黎山老母等等,对这一类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举几个例子:

比如王母娘娘热情的邀请众神参加蟠桃会,手中紧紧握着蟠桃资源,显得母仪天下,又绝对威严;比如被欺负的七仙女,被调戏的嫦娥,都是指正孙悟空和猪八戒犯罪的证人,显得神圣不可侵犯;观音菩萨更是集这些为一身,既有仁慈的一面,又有女性权力膨胀,不容侵犯的一面;而黎山老母等女性形象,则更加的有能力且和善可亲。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社会上关于提高女性地位的呼声比较高的,尤其是几部白话文小说的出版,更是增强了这种意识的传播与推广。比如王阳明的《传习录》,他提出,应该以“良知”为基础,否定了正统的儒学,尤其开始同情女性。后来的李贽针对“妇人见短,不堪学道”的错误思想进行了严肃抨击,从此一些有文化人对待女性方面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这其实影响到了吴承恩,所以西游记中也有争取女性权利的觉悟,比如猪八戒调戏嫦娥,这是犯了重罪被打下天庭,放到明朝当时的社会,恐怕就没有这么严重了。

二、

在西游记中第二类女子大都是凡人了,比如高翠兰、唐僧之母、百花羞公主、金圣宫娘娘、女儿国国王、天竺国公主等。

其实对这一类女子是有所歧视的,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完全是靠外力左右的。

比如高翠兰,她注定这一生只能等待猪八戒归来,并且只有他真的回来了,她才能得到幸福;唐僧之母完全就是一个悲剧,虽然年轻的时候还敢做主搞一个绣球,可惜那以后的人生再也不是自己的人生;百花羞公主更不用提了,自己的孩子都无法保全,即使回到父王面前,也注定孤老一生;金圣宫娘娘,虽然活了下来,但她回到一个不爱她的国王身边,这样的话还不如死去;即使是有权有势,又有美貌,又有能力的女儿国国王,也无法左右自己的爱情。

也就是说,如果西游记中神仙一族的女神还算正常以外,出现的凡人女子,基本没有太幸福的,也很少有能把握自己命运的。

而且作者在写凡人女子的时候,即使是被大家奉为女神的女儿国国王,他硬是给展现了媚俗的一面:

“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

反而是唐僧“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这种强烈反转,就表明了西游记作者的态度。男子可以挑逗女性,而女性是不能学男子的,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只能是男子。

三、

第三类女子就是我们今天要着重讲的女妖,她们出场也比较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