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散文丨我的月饼故事

句子大全 2023-12-11 05:23:01
相关推荐

我的月饼故事

文/周长行

笔者今年七十一岁,已经度过七十个中秋节了,其间我到底吃过多少种月饼呢?看来这问题有点唐突,其背后却躲藏着一个“月饼”故事哩。

二十岁时,是我人生命运的转折年。之前,我在一个贫困农村出生、读书、劳动;之后,告别家乡参军入伍长达二十多年;再之后是转业回地方一家电视台做记者又是二十多年。屈指算来,我在外面已混了半个多世纪,其间亦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中秋节,品尝过各种风味的月饼。

然而,往事林林总总,沉沉浮浮,比比较较,终了,真正凸显于心中的恰是在故乡中秋节必吃的“糖火烧”,若按当今,也可称之为“笨月饼”。如时下大受欢迎的笨鸡笨鸭笨鱼笨猪笨牛笨玉米笨大豆等等,也许就是因为它们“笨”得没有转基因和瘦肉精,而被人们倍加喜爱吧。然而,如今的“笨”与几十年前的“笨”真能画等号吗?对此,我持怀疑态度。

恰恰倒是岁月深处的“糖火烧”,总是牢牢地扎根于我的记忆中。

那时生产队的小麦一般亩产都是百把斤左右,一个麦季下来每户分到的麦子少得可怜,没有人家敢敞开了糟蹋白面。这段往事非亲历者而不能置信。中秋节如不拜望至爱亲朋,是没人肯去供销社买月饼穷嘚嗦的。可穷人也得过节呀!月饼有啥了不起,不就是白面与红砂糖做的吗?

于是,父母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开始忙碌。既忙地里的庄稼,又趁晌午顶去赶集买一两斤红砂糖,半斤肉,再买几个梨或柿子,加上自家树上的大枣。拮据,穷困,却又很用心地讲究。

想吃“笨月饼”也并非易事,于我而言,大概从六七岁时就跟着大人忙活,推磨推碾,将麦子磨成面粉,累得汗流浃背,力不能支。现在琢磨起来,“粒粒皆辛苦”不仅仅是指播种、耕耘、锄禾和收割,一粒粮食到了人肚子里是一个漫长辛苦的过程呐。

比我们更辛苦的是母亲。她不但和我们一起推磨推碾,还要熬大半个晚上甚至整整一个晚上,和面,发面,再将一大盆发好了的面摊开分成一个个面团压平,与红砂糖合拢起来,拍打拿捏成一个个“圆月亮”。然后,有时用铁锅,有时用鏊子,慢慢地文火烙焙,后来我写文章用到“漫长熬煎”这个词时,常常会联想起母亲在厨房里烟熏火燎艰辛张罗的一些细节。吃起来感到无比香甜入心的“笨月饼”就是这么来的。地地道道,彻头彻尾,步步都是笨功夫啊!

“笨月饼”在中秋节晚上摆上饭桌,先放在香台上和水果一起“贡”一会儿祖宗和神仙,笃信神仙的奶奶还要闭目合十念叨半个时辰,而后才由爷爷分给全家人慢慢地品尝。可以没有限制地吃,但不能沾染半句不吉利的话。特别是母亲,每当过节,不论春节还是中秋节,她都要我们严格按照她的“讲究”去做,比如不能将筷子竖插在饭碗里,吃饱了,要么悄悄地离开,要么说声“吃好了”再离开,但绝不能说“吃完了!”老人家特别忌讳“完了”这类的话儿。那时我们对老人、对节日、对“笨月饼”充满一种敬畏感、神圣感,更有一种难以描绘的温馨感。

可做梦也没想到,世上还有比“笨月饼”不知“精巧”多少倍的美食呢!在我离开家乡后的岁月里,吃过著名的桂林月饼,长沙月饼,上海月饼,北京月饼,香港月饼等等。记者职业生涯中,我见识、品尝、采访过不少食品行业,“月饼天地”越来越大,或许还吃过掺假的月饼,添加剂超标的月饼,其包装豪华到美轮美奂的月饼,外包装比月饼不知要贵多少倍的“月饼”。月饼对我而言,不仅再是美食,而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或世态炎凉的“摆设”,或投机取巧的噱头,或比着花样翻新上演的“现代戏”的缩影版罢了。

然而,在我内心,终其一生,还没有哪种月饼能够取代“笨月饼”的地位,它“笨”得令人难忘,“笨”得干干净净,“笨”得富有亲情乡魂,“笨”得没有豪华的包装、没有添加剂。“笨月饼”粗糙却结实,它还可能是唯一不掉渣渣的“月饼”。到了如今的中秋节,面对花儿呼哨琳琅满目的月饼,我反而格外怀念起五十多年前的笨月饼来!没有亲身经历作为背景,没有纵横对比作为参照,人家得说我这是吃饱了撑的啊。

现在回味,贫穷时,“笨月饼”比洋月饼显得富贵。然而,实话实说,我既惧怕那时的贫穷,却又始终怀念着“笨月饼”。如今算来,我吃过的月饼可以排列长长一大溜了,但领头的,还是那个从来都没上过大台面的“笨月饼”。

天上,还是那轮明月;情怀里,还是那枚“笨月饼”,中秋之月依然“故乡明”。1949年农历2月16日笔者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回眸来路,恰是故乡赋予我的两样“童子功”:“笨”与“拙”,令我受用不尽,回味无穷……

(写于2020年中秋时节)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共和国同龄人。老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诗人。主要著作:自选集《伟大的我们》,长篇人物传记《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长篇小说《浑人八斤》,诗集《句子的队伍》等。

壹点号真言贞语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