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开国大将粟裕 在建国之后为何仕途坎坷(陈赓的一句话说出了重点)

句子大全 2023-12-11 05:34:01
相关推荐

粟裕身为我党历史中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他在红军时期就开始崭露头角,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大放异彩,取得诸多战绩,被后人称之为“战神”。

他能够从一个从未接受过军事院校系统教育的普通人,成长为人们口中的“战神”,一路上可谓充满挫折,就连林彪都说“粟裕尽打神仙仗”,足以见得粟裕的军事才能之高,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同时还是大将之首的粟裕,在建国之后,仕途却十分坎坷,这是为何呢?

粟裕淡泊名利

粟裕虽然居功至伟,可他却始终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在1955年授衔之际,按照粟裕的战功和资历,其实是完全可以授予元帅军衔的,但是后来粟裕只是被授予大将军衔,此事一直以来都成为很多军事爱好者的一大遗憾,甚至在授衔之际,就已经有些人为粟裕打抱不平,面对这样的境况,粟裕倒是十分淡定从容,他说给自己评大将都高了,简单的一句话,化解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同时也再次体现了粟裕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

今天我们不讨论粟裕被评为大将到底是不是评低了,我们只是来说一说粟裕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毕竟历史这种东西,自有后人定论,我们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可是粟裕的优良品质,却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并且学习的。

事实上不仅是授衔一事上,粟裕表现出了淡泊名利的品质,在粟裕的一生中,先后早已有过两次让人惊叹不已的请辞了,下边我就跟大家一起来仔细讲一讲,以备大家更好地了解粟裕本人。

很多人都知道,粟裕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就已经参与其中了,不过当时粟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警卫队班长,后来去到井冈山之后,粟裕才逐渐靠着自己的实力崭露头角,从1929年到1932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粟裕便从一个小小的警卫队班长,成长为一个参谋长了。

对于自己的迅速升职,粟裕其实是比较淡定从容的,甚至为了大局着想,粟裕在很多时候,都会主动为他人考虑,比如在1945年的时候,中央安排粟裕留在华中军区的新四军部队中,并且委任他为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则为军区副司令。

当粟裕得知这一人事安排之后,立即就称自己“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都不及张鼎丞”,因此请辞了军区司令员一职,力荐张鼎丞为军区司令员。粟裕此举,让华中军区的指挥员以及干部们都深受感动,从此以后,大家坚决维护部队团结和谐,为华中军区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有了第一次请辞之后,粟裕并没有就此接受大家对自己的厚爱,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鉴于粟裕是淮海战役的提出者,所以毛泽东决定将华野指挥权交给粟裕,可是当粟裕得知此事之后,立即请辞,坚决推荐陈毅继续担任华野总司令员,此举让大家再次对粟裕刮目相看。

在粟裕的眼里,不管自己取得多少战绩,在国家发展和部队面前,都不值一提,所以他总是顾全大局,对自己的职位高低,丝毫不在乎,这种品质让后人为之感动。

实事求是而导致与他人产生误会

在粟裕的性格特点当中,出了淡泊名利之外,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实事求是了,他可以为了追求真理,和任何人公开争论,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职位或者权力,就放弃自己的主张,这个特点,在建国之后,对粟裕仕途的影响是最大的,甚至粟裕最终因为这个特点,导致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

在1950年抗美援朝之际,原本最开始阶段,毛泽东是想让粟裕挂帅出征的,可是因为当时粟裕身体不好,一度达到下不了床榻的地步,因此最终错过了指挥志愿军的机会。因为身体原因,当时粟裕不得不去苏联接受治疗,这次治疗一直持续到1951年9月,粟裕才回国。

粟裕回国不久后,彭德怀也因为身体原因回国接受治疗,在病情好转之后,就没有继续奔赴朝鲜前线,而是被中央委以军委副主席的重任,开始协助毛泽东处理军队的事情,1954年9月起,彭德怀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就是在这些工作期间,彭德怀和粟裕产生诸多交集,并且因为两人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一些误会。

粟裕在1951年就被任命为副参谋长,当时的总参谋长徐向前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工作,只能让聂荣臻代任总参谋长一职,在此期间,粟裕和聂荣臻之间也因为工作原因产生了一定的误会,具体事情是怎么样的呢?我分别详细介绍如下。

粟裕和聂荣臻之间的误会,主要来自于当时聂荣臻的一个好意,他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多会忙不过来,所以就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要经过自己的审阅,再决定是否上报给毛泽东,在此期间,粟裕也就没有按照之前毛泽东的要求半个月就上报一次,当毛泽东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对聂荣臻进行批评,叫他写检讨,粟裕得知此事后,认为自己也有责任,便写了一个检讨,谁知道这个检讨深得毛泽东赞美,被毛泽东交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传阅,看完之后,又批评了一次聂荣臻,因此导致聂荣臻和粟裕之间产生了一些误会。

至于说粟裕和彭德怀之间的误会,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一些意见产生了分歧,在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期间,粟裕也被提拔为总参谋长了,因此两人之间的接触更多了,在讨论国防系统一事中,粟裕认为应该抽调几个军放在战略位置相对灵活的地区作为预备队,而彭德怀则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此粟裕一直据理力争,导致两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误会。

也就是因为粟裕在据理力争遭到彭德怀拒绝之后,他产生了想要将总参谋处的工作范围以及国防部的工作范围分清楚的想法,因为这个想法以及粟裕的一些举动,最终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据理力争导致遭遇不公平对待

1957年11月,粟裕作为彭德怀所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之一,和彭德怀等人一同前往苏联拜访苏军的总参谋长,在拜访过程中,粟裕提出向苏军要一份有关国防部和总参谋部职责划分的书面材料,此举遭到了军委领导们的注意,大家认为他是在苏联面前“告洋状”。

面对诸多质疑,粟裕提出的很多建议都石沉大海,因此他很是难受,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和毛泽东谈谈自己对军队建设的意见,粟裕的据理力争,在一些人眼里,又增加了一项罪名。

在1958年之际,党内掀起了“反教条主义”的批判风潮,粟裕因此被卷入其中,遭到了不公正对待,面对别人强加给自己的罪状,粟裕一开始也是坚持据理力争的,可是他越是争辩,事情就变得越严重。

后来粟裕和陈赓在私下聊天的时候,陈赓对粟裕说了一句掏心窝的话语:“从古至今,最不受待见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懂得迎合他人的人,另外一种则是功劳太大的人,而你两样都占全了,别人怎么会不排挤你呢?”

听完陈赓的话,粟裕也算是恍然大悟了,在后来的第二次检讨大会上,粟裕违心地一一作出检讨,才避免了事态继续严重,不过经过这些事情后,中央已经决定撤销粟裕总参谋长的职位,让他去军事学院搞研究工作,从此以后,粟裕的仕途变得更加坎坷了。

1959年,在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遭到了和粟裕当年一样的不公平对待,当时有人劝说粟裕及时表态,可是粟裕却坚决不愿意落井下石,他认为彭德怀对我党和国家的建设,是有巨大功劳的。

结语

粟裕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面对原则问题时,他总是实事求是,坚持据理力争,就连他的妻子楚青都曾劝他“这是何苦呢”,可依旧没有改变粟裕坚持真理的初心,就算是在特殊年代,他一样坚持心中的真理,这样的“军神”,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和倾佩!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