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宋朝最“惨”的诗人 一生作诗无数(却只有两句在今天家喻户晓)

句子大全 2023-12-12 04:21:01
相关推荐

古人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尽管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诗歌当中抒发自己情感这一点真的实在每一个国家都是通用,中国更实在数千年的文化当中发展出来独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歌文化:唐诗、宋词、远去,每一种都是那么令人惊艳。

而在我国,一直有将文人雅士的文采,诗才当作是判断这个人是否有才华的重要依据,也因此,中国出现了无数著名的诗人,我们最为熟悉的李白、杜甫、苏轼等等,这些著名的诗人来源于他们丰富并且高质量的诗词,俘获了人们的心。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批诗人,他们的诗词很是出名,但是作者却没什么名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诗人出名的诗是在是太少了,只有那么一两首,因此尽管人们常常见他们的诗拿来用,但还是不知道写出来这首诗词的作者姓甚名谁。

今天要说的这个诗人也是挺惨的,一辈子就只有两句诗流传到现在了,但是想一想中国历史上的是人何其多也,能将自己的诗才留下来的人很要算起来也是寥寥无几了,这么一想好像能留下来一句半句的诗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范仲淹来杭州,初遇苏麟

话说回到北宋皇佑元年,此时已经有六十一岁范仲淹接到了宋仁宗下达的一纸调令,要范仲淹从河南调往杭州担任地方官,仁宗也是好意,想让范仲淹可以安享晚年,只不过繁重演天生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

此时的房中已经从西北的战场之上退了下来,经历了三次贬谪,庆历新政也已经失败了,可以说此时的范仲淹已经把人生中所有的坎都给迈过去了,历经千帆,只是忧国忧民的初心还是没有改变。无论到了那里都会关注当地的百姓生活状况,考校当地的管理,举贤任能。到了杭州中这地界也不例外。

一到了杭州,范仲淹就开始了自己的行动,这对于那些鱼肉百姓的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那些满腹才华却无处可用的官员来说,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不过,升官这种事情大概还是有一点机缘在其中的。当时还是一名小小巡检的苏麟就没能赶上这种机会。

苏麟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人,但是在仕途当中,显然不是只有才华就行了的,各种提升的机会、别人的举荐,皇上的喜爱,社会上的名气,只有在这些都具备了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个在史册当中留下几笔的名臣。

苏麟这个人呢,除了有才华,上面的其他条件他一个都没有,这就导致在他做了这么而多年的官,实际上还只在一个小官上徘徊。范仲淹的到来本应该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但是因为当时苏麟刚好就被外派到其他地方做自己的巡视工作去了,等到他紧赶慢赶从何外地赶回来的时候,花都谢了,好职位早就被范仲淹给了其他人了。

这就让苏麟很惆怅了,这可咋整呢,总不能在现在这个职位上做一辈子吧?但一时之间,苏麟也找不到其他人来帮自己引荐给范仲淹,直接到范仲淹面前举荐自己似乎就显得自己不够沉稳,矜持。想来想去,最后苏麟还是放弃不了范仲淹带来的升职机会,干脆就自己写了一封信,让人交到了范仲淹的手中。

"请教"诗词,暗表心愿

前面也说了,这苏麟根本就不好意思直接说自己想升官,想得到重用,因此在这封信当中自然也没有直接说自己是多么有才干之类的话。名义上是"请教",毕竟范仲淹在宋朝可不仅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和军事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有人来找他探讨文学问题,这可是一点都不奇怪。

很快,范仲淹就在自己桌案上看到了这封信,为人宽厚,爱好文学的范仲淹看到有人来找自己请教文学问题自然是很开心的,于是就很爽快的往下看,在看到"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时候,就明白了这苏麟这封信真正的意思。

表面上这两句诗好像是在说近水楼台和月亮,向阳花木和开花之间的关系,近水楼台即无花草树木遮挡视线,又临近水边,可以最先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生长在阳面花木,因为能够常常得到阳光的照耀,自然抽芽生长的时间就比其他地方的要快一些。

心愿了却

实际上却在向范仲淹诉说因为靠近某种事物就可以得到的率先得到机会的道理,含蓄表达了自己因为没有"近水楼台"而无法先得月的局面。范仲淹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一看就知道这是苏麟在向他抱怨自己因为不在身边,而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呢。

范仲淹倒是也没有直接就让苏麟如愿以偿,而是通过多方打听,确认了苏麟真的是有才干之后,才同苏麟见了面,让他说出自己的诉求,帮助他得到了升迁的机会。而这个故事也就被收录到了俞文豹编写的《清夜录》中。

小结

这也才有了我们如今的"近水楼台"一词。不过在今天,这"近水楼台"就多多少少有了一种讽刺的意味,常被我们用来比喻利用某种关系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

这句话不用我说大家也是知道有多精妙的,能写出来这么两句妙极的诗句来,这苏麟想必也不是一般人了,不过我们后世所知道的苏麟的作品,也就只有这么两句诗了,其他的作品可能还是不够出色,就淹没在了历史当中。

如果说这一辈只写了这两句诗还是不太可能的,从唐朝诗词盛行以来,文人之间凡事见面,就少不了要作诗作词。但是好歹是有两句诗传下来了。

还是那句话,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是想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的,只是百岁千年之间,能被大家知道,并且常常用到的诗句,和古人做出来的事相比,终归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