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这位皇帝文治武功盖过汉武帝 听了一位百姓的话(他泪如雨下)

句子大全 2023-12-12 07:12:01
相关推荐

我们经常形容一个君主是优秀的皇帝,会说这个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实际上这样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太多,我们经常说的,唐宗宋祖,秦皇汉武。这几位中间只有唐太宗文治武功都是出类拔萃的。其他几位。秦始皇打仗还可以,可是他留下的严刑峻法,僵化的社会体制也为秦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而汉武帝只会打仗,不会治国,汉朝自从汉武帝征服四方之后就开始衰落下去了。而宋祖也是只会打仗,治理天下,他的弟弟赵光义确实还是可以,只是这个赵光义,打仗确实蹩脚,而且重文轻武,为后面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除了太宗皇帝之后,我们确信的文治武功俱优的,熟悉的人物只有有我们的毛主席邓小平了。但是毛主席和邓小平他们只是国家领导,不是皇帝。其实古代还有一位,他的奉献其实是可以比肩唐宗,宋祖,秦皇,汉武的,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开国之后,作为大明朝的首位皇帝,他懂得当时最紧要的任务是恢复生产,解决广大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以前天下因为战乱,大部分百姓都出去逃难去了。田地无人耕种,到处都是长满杂草甚至是小树苗的荒田废地。

曾经作为天下最富庶的扬州,此时整个城里只剩下18户人家,7棵树。朱元璋任命扬州知府的时候。没一个人愿意去这么荒芜的地方,最后只有一个杨宪愿意去。朱元璋十分重视扬州田地的复耕。嘱咐杨宪:干得好,升官进爵,干不好,人头落地。杨宪去了之后也是夙兴夜寐地操劳,积极吸引百姓回乡,甚至破天荒地采用了发放安家银的方式吸引吸引百姓回来。首创责任田制度,并且带领扬州官员,示范耕种。结果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扬州百姓全部回乡。扬州的土地,全部重上了庄稼。有了粮食,那么一切就有了基础。因为衣食住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食。扬州地区长出一根大的稻穗,朱元璋为表现对扬州的农业生产的重视,他欢喜地把它挂在自己的书房的办公桌上面。

同时天下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最重要的是一切按部就班,扎扎实实。不要出现,还没有致富就先出现分配不均的问题,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朱元璋制定了一套非常详细的律法。细致入微地规定了,几乎是一切社会活动,包括农业,科技。军事,手工业等所遵循的规则。

可以说是几乎连你走路先迈哪只脚都给你规定好了。大明初期的法治虽然很严格,但是它确实适合那个时代。例如相邻的两村不能相走动,走个亲戚都要村长开通行证。这个其实是要求,所有的百姓各司其职,一切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前提。如果不这样,大家动不动搞些娱乐活动,不务正业,甚至妄想不劳而获搞抢劫。很容易迟滞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要把一切规定的这么细致,那得需要多少人去编写律法呀?而恰恰我们的朱同志不仅仅勤奋,而且还工作能力十分强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看20万字的奏折,一生无休,还不要一毛钱加班费。这要是换一般人没累跨,要先疯掉了。但是这个朱同志,不仅没累垮,还活到了70多岁。结果他的治国效果异常的好,大明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之下提前迎来了盛世。基本上到朱元璋去世的时候,老百姓已经丰衣足食了。这样等到朱棣登基的时候就是永乐盛世了。

在官与民方面朱元璋是十分同情老百姓的。可以说历朝历代,民不与官斗,官都是处在强势的位置。唯有在朱同志手上,官都成了可怜人。可能是从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被贪官污吏盘剥到家中一粒米都不剩,导致父亲和几个兄弟都饿死了。所以朱元璋特别关心老百姓。有一次出门考察,遇到一个老伯,那个老伯说了自己的遭遇:因为开春遭遇旱灾,用他的死孩子换了别人的死孩子,是为易子而食。朱元璋听了,当场直流眼泪,仿佛看见了自己死去的爹娘和兄弟。回头发誓一定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也可能是在这个是动力的驱动之下,朱元璋才能那么玩命地工作的。

当然朱元璋也知道这种僵化的体制,只在恢复社会生产力的时候管用。所以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体恤百姓疾苦和温和施政的朱允炆。这个朱允炆性格比较软弱,可以说跟朱元璋一点都不像。但是朱元璋选择他做皇帝,我们就不能说朱元璋是是搞苛政,没远见的人。

而对付腐败问题朱同志是毫不手软,一个字,斩。明朝规定贪污60两就枭首。至于把官都灭了,谁来干活?朱同志就则是霸气地回答:我来干!回头再看看朱同志那令人敬畏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我们不敢怀疑他这是吹牛。

朱同志确实是位好皇帝,虽然他也有很多过失,但是他的贡献是远远大于过失的,所以连我们的伟人毛主席都十分崇拜朱元璋。而且还是最崇拜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