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沈从文《边城》:深度展现人性的至善至美及爱情的悲欢

句子大全 2023-12-13 02:54:01
相关推荐

由四川过湖南去,临近湘西边境有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溪边白色小塔下住了一户人家,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夫和孙女翠翠。老船夫善良淳朴,任劳任怨地为小城里的人撑船五十载,对自己的孙女疼爱有加。而翠翠长得清纯甜美,天真活泼,因长在茶峒山水之间,气质灵动。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慷慨助人,喜欢交朋友,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宋,两个儿子终日随他父亲在浪里行船锤炼,无一不作,无一不精,成为江湖中聪明英俊的少年。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爷爷带着翠翠来到茶峒城,翠翠因此邂逅了傩送,心中埋下恋爱的种子,而傩送也对翠翠颇有好感,但两人都并未挑明心迹。

又一年端午翠翠和爷爷又去城里看划船,结识了船总顺顺的大儿子天宝,天宝对青春洋溢的翠翠一见钟情,并且常常与翠翠的爷爷交谈,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意,兄弟俩同时喜欢上自己的孙女,这让爷爷犯了难,爷爷是个开明的人,也没有一口答应为翠翠定下这门婚事,爷爷说这事儿得翠翠自己做主。同时赢得天宝和傩送兄弟二人的欢心,未谙世事的翠翠变得有些犹豫不决。

前几天顺顺家天保大老过溪时,同祖父谈话,这心直口快的青年人,第一句话就说: “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闲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这溪边来为翠翠唱歌。”

傩送和天宝决定把话挑明,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了唱山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翠翠的感情,让翠翠从中选择。于是唱的一嗓子好歌的傩送每天晚上都会到翠翠家对岸的高崖上唱情歌,爷爷听到歌声,以为是天宝在向翠翠示爱,迫不及待地往城里向天宝报信,说事情能成,却殊不知是傩送唱的,天宝得知翠翠对傩送动了情,伤心之余,离开了茶峒,跟随货船下了川东,在经过青浪滩时,由于心不在焉,不慎落水溺亡。

傩送他对翠翠的爱情,一半随着哥哥的死而消逝了,而另一半也因为对哥哥死去的自责被埋藏。傩送的心中充满了对翠翠爷爷的怨恨,对翠翠的爱,也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因为天宝的离开,爷爷对翠翠以后的生活担心不已,他迫不及待地想将翠翠托付给傩送,这更是让傩送烦不胜烦。这纷繁复杂的感情,让他逃离了自己的家乡。因爷爷又厚着脸皮一次次去船总顺顺家探口风,却不知顺顺觉得天保的死与他脱不了干系,不愿意再让傩送将翠翠娶进家门。爷爷终于身心俱疲,在一个暴雨天的晚上,怀着不安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爷爷死后,顺顺与爷爷之间的隔阂也随之烟消云散,他最终同意翠翠做他的儿媳妇,但是彼时的傩送早已离家出走,翠翠以渡船为生,孤苦伶仃,没日没夜地等着心上人傩送的归来。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34年出版,《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是一首用小说形式作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小说中的翠翠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她成长于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又得山川灵秀 。书中的水则映照了翠翠的品格,水是纯净的、谦卑的,柔弱的,但水又有着柔中带刚的坚韧,她表面上柔弱乖巧需要人保护,见到陌生人总是带着几分害羞与逃避,他默默地抵抗着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从不不刻意去改变什么,也不刻意去争取什么,她只是顺应着自然的规律,爱情来了,就静静地盼望着,等待着。

翠翠的爷爷就像大多数爷爷一样,总想把最好的都给自己的孙女,女儿的爱情悲剧始终是爷爷心里的一根刺,为了不让翠翠的爱情像自己女儿的一样悲剧收场,他撺掇在翠翠,天保和傩送三人之间,起初他摇摆不定,极力给天宝出主意,但心里又想着傩送的好,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亲眼见证自己孙女过得幸福,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是爷爷不知道,有些事情,越是干涉,越会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全然不能怪爷爷,他只是做了所有家长会为自己的后辈所做的事情。

而天保和傩送,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本该有大好的青春和光明的未来,却因为爱情,一个失去了生命,一个仓皇出逃,个性豪爽、慷慨的天保,面对爱情是果敢的,知道自己喜欢翠翠,便四处找人说亲,但他在得知弟弟与翠翠互相爱慕之后,选择了成全。傩送性格相对沉默一些,他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也不够勇敢,作为那个理应主动的人,他总是瞻前顾后,顾虑得太多,他明明知道翠翠喜欢的人是自己,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谦让这份感情。所谓物极必反,这一切,终是因为他们都太过善良,不忍伤害到任何一个人,而酿成了不了挽回的悲剧。

我读到《边城》,最大的感受不是翠翠与傩送之间简单纯粹的爱情,不是翠翠和爷爷感人至深的亲情,也不是傩送和天保之间的手足之情,而是湘西人民淳朴的民风,里面没有一个绝对的坏心眼的人,也没有伤天害理之事,生活在这个小城里的人是那么的简单纯粹。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的现实世界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即心中的圣地。而如世外桃源般的茶峒便是沈从文心中的圣地。但无论再怎么美好,也终究有不完美的地方,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生活是注定不凡的,总会遇到各种有所谓没所谓的事情,我们在这些事情中一步步成长,慢慢明白生活的真谛。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翠翠,或许有许多人对翠翠的含蓄和被动有所不解和鄙夷,但对于沈从文来说,这样的翠翠正是他所欣赏的。沈从文曾自诩,他的创作是建“希腊小庙”,而这神庙里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所追崇的“人性”,正是翠翠这种自然状态的人性,而并非启蒙主义强调的“理性”的人性。就像他曾说过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沈从文在行军的途中,有一个叫赵开明的好友,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叫翠翠的少女,她长得俊秀。赵开明发誓要娶她为妻。17年后,沈从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泸溪。他站在船头上,回忆到翠翠的美丽形象,便朝绒线铺走去,在门前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和翠翠长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从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翠翠的女儿小翠。当年的翠翠嫁给了追求她的赵开明。这时她已死去,留下父女两个。为了不打扰赵开明,沈从文没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复。

《边城》的结局,作者没有如读者所愿描述得皆大欢喜,也并非悲惨凄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这种不确定性的结局,留给读者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期盼。我们和翠翠一样殷切地希望着傩送的早日归来,同时也能理解傩送离开的心情,似乎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每个人的生活本就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对于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只要在前行的过程中,保持真我,不要迷失本心,方能遇见美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