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在碳中和话语权的大国博弈中(科技企业的角色为什么重要)

句子大全 2023-12-13 04:31:01
相关推荐

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计划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30年)远低于发达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层面的庄严承诺,想要实现这样的雄伟目标则离不开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的参与和贡献。离开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通力合作,积极响应推动,“碳中和”的目标就只是空中楼阁。

从具体实现的手段来看,企业可以参与的环节,不仅限于在生产环节中节能减排,还可在长期机制和技术投入方面有所建树。例如物联网技术在北京、浙江、新疆等地的电力企业应用,以形成碳排放的精确控制。而未来科技企业也有望参与到这些探索中,如腾讯在最新财报中提及的“战略升级”,将碳中和的技术和资金作为一个重要方向。

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的进程中。与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前两次能源革命不同,第三次全球能源革命不只是能源技术的革命,也是一次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革命。通过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来改进能源技术,提升能源效率,是本次能源革命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科技企业在碳中和方面的“长期主义”至关重要。

“碳中和”对于企业来说既是重大的挑战,也蕴含着潜在的机遇。“碳中和”将会对众多传统工业部门特别是能源部门带来巨大的挑战,“碳中和”概念下的“碳税”和相关市场准入门槛势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建立和升级。但“碳中和”同样也成为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让企业向着更加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化挑战为机遇的方式,就是科技进步。

从世界范围内看,2020年以来,各国纷纷提出本国的“碳中和”目标:美国和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日本则提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碳中和”为代表的气候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塑造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最新舞台,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希望在这一轮围绕碳排放议题的承诺与行动中落后。特别是拜登上台以来,一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否认气候变化的做法,将气候问题视为拜登“绿色新政”的核心议题,不仅高调宣布重返《巴黎协定》,上任不足百天就迫不及待地召集全球领导人召开“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宣示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美国产业界也在大举进入碳中和的议题。

在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已经成为“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脸书等科技巨头均提出了本公司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计划,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实现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最具雄心的脸书甚至承诺到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目标。美国科技巨头争相提出企业的“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也说明,“碳中和”不仅仅事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也是企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表现。企业的“碳中和”雄心,也侧面说明了企业有着较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才有能力改变传统的对高碳排放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适应第三次能源革命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科技企业对于“碳中和”的关注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吸收国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已经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企业“碳中和”之路。从起步时间看,中国科技企业家更侧重技术对碳中和的助力。例如,马化腾提出,“公司将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上的潜力,大步推进科技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可以预期,在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积极布局下,中国的碳中和有望走出一条经济环境效益“双丰收”的道路。综合来看,科技企业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动“碳减排”进程,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首先,在经营中格外关注环境气候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据《迈向碳中和: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路线图》报告显示,随着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ICT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会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2040年的14%以上。因此,除了传统的能源、建筑和运输业以外,ICT产业减排同样刻不容缓。

ICT产业的碳减排目前已经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实践。比如在数据中心选址上优先考虑风电、水电等绿色能源充裕的区域,发展过程中融合多种绿色节能技术,如光伏、三联供能技术;产品设计以绿色节能为导向,市电直供+高压直流、近端散热、水侧间接自然冷等技术融入各代产品中,持续降低PUE(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结合AI技术打造自动化运维体系,实现数据中心管理效能提升,降低耗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中宣示碳中和目标的腾讯,相关布局已经率先大幅落地。光明数据中心以1.279的PUE值荣获华南地区5A级绿色数据中心的评估认证,清远数据中心平均PUE值低于1.16。腾讯的各大数据中心的PUE值都远低于同期其他国内数据中心1.73的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此类先进的数据中心技术和专业的数据中心运营团队,中国的科技企业有效降低碳排放,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提升了中国和中国企业在数据中心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国际地位,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

其次,积极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助力社会各行各业提升能效,降低碳排放。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以及各地政府倡导的用户绿色、高效、安全的公共出行的倡议。这意味着在“出行服务”、一站式用车、公交地铁乘车码和信息查询、充电桩接入等城市交通系统方面,需要全面智慧化以实现减排目标。这不仅需要政策调控,还需要科技企业注入技术力量、整合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例如微信支付的“出行服务”已经在全国150多个城市落地,覆盖1.5亿用户。未来,智慧交通在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四个维度提出智慧化解决方案,加速自动驾驶的研发落地来提升交通效率,构建数字孪生智能交通平台优化城市交通规划调度等,有望有效应对城市交通顽疾,降低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这同样离不开科技企业的大规模参与。

最后,科技企业直接参与到能源行业的进化,打造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提出,是一种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特征的能源利用体系,具有可再生、分布式、互联性、开放性、智能化的特点。

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参与全球层面上的协作。华能、华为、腾讯等企业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积极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来为中国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作出贡献,相关技术方案已经被运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之中,成为有力推动相关国家能源转型进程,减少碳排放的全球能源公共产品。

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科技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国围绕“碳中和”展开的竞合博弈根本上来说是各国科技实力的比拼,只有拥有强大科技实力和深厚产业积累的国家才能在气候博弈中占据优势,实现承诺。中国科技企业在积极发挥ICT技术优势的同时,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碳中和”进程做出重要贡献。这既是企业对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气候议题上的“软实力”,塑造和提升中国“能源权力”。(文/柯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