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说话小学问(人生大学问|从现当代乡土文学《村庄》看说话之道)

句子大全 2023-12-14 02:03:01
相关推荐

文/冬月渐暖

高晓松说:大学问与神有关,小学问与人有关。

这是一个小学问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与人有关的故事。胡干所写的现当代乡土文学作品《村庄》就是这样一部群口相声式小说,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一样的说话技巧。

整个故事很简单,在文革前后的那个特殊时期,最普通不过的村子韩家庄中,一群原本靠天吃饭、安分守己的农民,因为大半生在京城奔波的“相爷”的返乡,产生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将村庄里众人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一环扣一环,统合成那个时代最普通也最独特的华北平原生活。

然而,时过境迁,这些联系渐渐消散,村庄里的人们又重新回到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回到了原本的生活节奏,就像一个轮回一样,过着蝼蚁般的生活。

书中人物角色特征鲜明,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己独特的绰号,真实而接地气,他们是“相爷”“桂爷”“瘸国梁”“亨奶奶”“瞎补丁”“老片汤儿”“咸菜回”“丁卯儿”……

而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每句话的表达都是与绰号所表现的性格相关,与人物形象相贴合,在对话中展现别样的说话之道,体现不一样的人物特性。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家国情怀,却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1、嘴硬心软、明确事理的“老片儿汤”:做人要讲良心,说话要有分寸

说起“老片儿汤”,那可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年轻时,他是“地主”韩元清家的长工,除了平时干活的时间之外,整天干得最多的就是跟地主家斗嘴。大家都认为他是不满于“地主”韩元清的剥削,可就在文革批斗韩元清和分地时,也只有他不愿意签字。

当孙子“小馄饨“想请他去上”忆苦思甜课“,讲一讲贫农的生活,说一说地主的压迫时,他拒绝并坦然澄清真相,不愿意编瞎话污蔑“地主”韩元清。

“小馄饨“:“他不是一直都让您给他们家扛活吗?”“老片儿汤”:“那是因为你爷爷庄稼活儿好,手把子上有力气,大锄抡起来,一天能耪十二垧地……”“小馄饨“:“那您拼死拼活干半天,打了粮食不全归了老地主了吗?那就叫榨取您的血汗,就叫剥削。”“老片儿汤”:“别你娘的瞎扯,做人得讲良心,说话得有分寸,就你爷爷我这大肚囊,一顿能吃十三个窝头,要是打了粮食全归他,你爷爷我靠喝西北风活着吗?”

原来,“老片儿汤”是个饭量极大的人,一顿得吃上四五碗饭才能吃饱,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救济,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幸好,当时韩元清给了他一个谋生的工作,给他们家扛活,包吃,这也才使得“老片儿汤”能够顺利存活下来。

虽然日常相处之中,“老片汤儿”和韩元清经常吵架,说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可韩元清确实没有驱赶过他,也没有给他造成过实质性伤害。总的来说,两人相处还算得上相安无事。

“老片儿汤”这个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硬,但依然保有最纯真的心。在遇到不满时,他就大声地说出来,只是偶尔以“吵架”的形式表达出来会略显偏激;但在面对大是大非时,他一直把握着事情的分寸,既不会委屈了自己,也不会违背初心。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得已的事情,请记住:说话要有分寸,守卫自己的本心。

2、耍小聪明,得大彻悟的“小馄饨“:你说什么样的话,就决定了要扮演什么样的人

人生就像一场戏,我们都要因时因地的带上一些角色面具。 ——《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女主角若菱意识到人生就像一场演出,需要带好自己的角色面具,说出该角色的话语,做好该角色的事情,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在《村庄》这本书里,也有这样一位意识觉醒的人物:“小馄饨”。他一直是一个不怎么出彩的人,但想出风头,混出点本事来,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就像一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调皮小男孩一样,“小馄饨”平日里总会干点无伤大雅的坏事,渴望引起注意,却往往效果不佳。如果村里出了什么大事,你总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但他一直属于不会说话,做事不着调的类型。

这个情况得到改观,是在爷爷“老片儿汤”去世之后,“小馄饨”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小馄饨”:“大叔,您辛苦了,我这边谢谢您了,您先稍微歇会儿,回屋里头喝两口水去吧。”“瞎炮仗”(大叔):“喝什么水?这抬棺材的人还没吆喝上来哩。”“瞎炮仗”(大叔):“就你们这几个人?能抬得起这口棺材?”“小馄饨”:“整口棺材我们肯定抬不起来,不过棺材是死的,咱人是活的,咱活人总不至于让尿憋死,咱他棺材盖卸下来,棺材不就没那么重了吗……”

在爷爷棺材无人来抬的情况下,他开始懂得变通,会说客气话了,知道安抚他人情绪,这才暂时解决了这个难题。当他一直想要得到的革命委员会主任官职落到他头上时,他却突然释怀了,以不痛不痒的理由拒绝了这个职位,甚至将之前民兵连长的官儿也不要了。

起初,说话办事都很淘气的“小馄饨”,扮演的是一个“孩子”的角色;后来,说话老道、办事沉稳的“小馄饨”,渐渐成长为“大人”的角色。这个角色转变的过程,也是说话之道进阶的过程。

我们的棱角好像都会这样慢慢被生活打磨光滑,而说话就是最明显的体现方式。这个成长的过程可能会很艰辛,成长的代价也往往是巨大的,是最深刻的,但也是不得不面对的。

3. 守口如瓶、明哲保身的“桂爷”:少说话多做事,这样才不容易错

“桂爷”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嘴上要有把门的。

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桂爷”就提醒“相爷”说话要小心,不要说不该说的话,可能会无端引起灾祸。这也在后面得到应证,“相爷”与“瘸国梁”也因为“说话”结下了“梁子”。看起来谨慎过头的“桂爷”,却说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多说多错,不要乱说话。

在故事的结尾,“相爷”“老片儿汤”都已经相继去世,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少。他们可能是因为生病去世,可能是因为被批斗,总之,老一辈的那些人,只剩下“桂爷”还在安稳地给孙子讲着《三国演义》,说这是一个斗嘴的故事。

“说白了也就是谁的名字里头,到底有多少个‘口’字,董卓一个‘口’字都没有,当然早早地丢了性命,袁绍倒是有两个‘口’,可两个没合在一块儿,所以有再多人马,也斗不过吕布曹操……”

听着《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看着韩家庄众人的生活,最终交织成当时那个年代北方农村下小人物的生活缩影。不知不觉中,命运似乎让他们明白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口”字的神秘意义,也就是“说话”的真正奥义。

说话是小事,可是说话背后的含义与人生的际遇却是大事。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好好说话呢?

第一,讲究说话的分寸。《鬼谷子》中写道: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意思是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口“这个门窗出入。这也说明了说话的重要性,掌握说话的分寸是关键。

第二,按照人物角色定位说话。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说正确的话”,是指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角色转换之间,说符合人物身份的话。

第三,谨慎说话。《礼记》有言: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谨慎说话,注重干实事;品行低下的人人妄言妄语,说到不做到。在该说话时好好说,在不该说话时不说,所谓的“沉默是金“也是这个道理。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掌握说话之道,才能做到乍见之欢,久处不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