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成都14岁少女被性侵后坠亡:救救孩子(不该沦为一句调侃)

句子大全 2023-12-15 06:38:01
相关推荐

“救救孩子!”

——鲁迅《狂人日记》

时隔半年,12月18日,成都14岁少女小小遭性侵后跳楼一案在成都双流去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一时间引来全网的关注。

“他和我女儿发生关系,还拍了视频和照片,他把这些都发给了生意上的朋友,法庭上他解释说他是为了炫耀,他作为一个生意人,这点实力都没有的话,他就难以立足,这样他就很有成就感。”

作为一名母亲,祝小小的妈妈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身为母亲,看到上面那段堪称无耻的话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是未成年的少女,一个是有头有脸的中年商人,究竟是什么将他们两个原本不搭界的人捏合到一起?这个14岁的女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在性侵害发生后,她又遭遇了什么?

而作为一名成年人,当面对媒体暴露出问题和肮脏,当我们不可抑制地感到愤怒、无助、难过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去阻止恶魔那双伸向孩子们的魔爪?

这或许是我们不再能够回避的问题了——

2020年6月28日,四川成都,新双城小区,单亲妈妈朱琴华扶着喝的醉醺醺的女儿摇摇晃晃地朝家走去。

突然,远处传来很大的哭声,原来不久前,小区里一个女孩坠楼了。

这时,怀里的女儿莫名笑了一下。

母女连心,那笑容让朱琴华的心咯噔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在这个饱经命运捉弄的中年女人心底升腾。

她快步将女儿扶回家,在她关门的刹那,女儿已经踏上了窗台,面朝客厅,一句话也没有说,后仰着坠下楼去。

女儿坠楼后,面对家人的询问,这个单亲妈妈再也瞒不住心中的“那件事”。

“那件事”是横亘在母女间的秘密——祝小小从2019年8月开始,2个月间,曾三次被46岁的中年男人邱某某性侵,而那时,出身于2005年的祝小小还不满14岁。

“他一开始说一些很暖心的话,取得我女儿的信任……”

女儿去世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单身母亲对于邱某如何进入女儿的世界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她只是机械而徒劳的重复着:

“他那么大年龄,怎么会……我真的没有想到!”

可是,伤害从不因为“想不到”而不会发生。

“她们本能地防备男性。可是眼前的人,年纪似乎已经过了需要守备的界限……”

这是台湾作家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一段话。

天真的房思琪不懂,那个大她37岁,足可以当她父亲,连父母都“放心”的李国华怎么会撕碎她的裙摆?

而同样缺乏父爱的祝小小也懂,那个昨天还说着各种暖心的话的邱叔叔,怎么就会突然就换了模样,亲手毁了她?

不管是房思琪还是祝小小,她们的遭遇绝对不是个例。

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下面简称“女童保护”)统计数据表明, 2013- 2018年期间,每年公开报道的 14 岁以下儿童被性侵案件为125-503起不等。

特别是2019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受到侵害的儿童(18岁以下)案例301起,受害人数807人,年龄最小的为4岁。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的知道——

所有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现状,都不足以表明对儿童的侵害的严峻程度!

实际上,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比7!

换句话说,一起侵害儿童新闻的曝光,或许意味着7起案件已然发生。

叔本华曾说过:“在残忍、无情方面,人是丝毫不亚于老虎和鬣狗的。”

尽管我们不愿意或者不想承认,但黑暗不会因为我们视而不见而消失,或许是一个转身,或许是一个不经意的松手,或许是一个“没想到”背后,恶魔就会向孩子们伸出罪恶的魔爪,亲手撕碎我们所珍视的一切,甚至包括我们自己!

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她哭得很伤心,我不知道怎么回事,问她是不是被欺负了,她什么也不说,我问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女儿去世后,朱琴华向记者回忆起2019年8月的一天,当她回家时,女儿突然抱着她哭了起来。

很久以后,她自己才意识到,那或许是女儿第一次遭遇侵害后的反应。

性侵究竟会给一个孩子带来哪些伤害?

英国反儿童性侵害网站STOP IT NOW!曾经列举了一些标志行为:

常常做噩梦或者无缘无故地出现其他睡眠问题,比如失眠、惊醒等偶尔看上去心不在焉或者冷漠发呆;自伤行为(割伤或者烧伤自己)离家出走出现焦虑或者抑郁情绪试图自杀

当我们回顾祝小小的生前轨迹,我们会悲哀的发现,这些性侵后的伤害,在这个年仅14岁的少女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爱吃饭,只喜欢吃棒棒糖,喜欢很黑的地方,在屋子里也不开灯。基本每天都会失眠,两三点钟睡不着觉,在半夜哭。”

性侵发生后,祝小小的情绪非常低落,特别是开学后不久,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后来,朱琴华才知道,邱某对女儿的纠缠其实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他不光给我女儿发视频,还给班上其他女生都发了我女儿的照片,不拍的话就把她的照片到处发……”

这或许是比小小遭到了比侵害本身更为严重的伤害。

同学们的私下的嘀咕,不怀好意的揣测,虽然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暴力,但是无意识自然流露出的风言风语足以让人万劫不复。

对于德道鞭笞的畏惧让祝小小选择了隔绝、孤独、自我封闭,她关闭了所有可能的求助通道,龟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一遍遍地舔舐着伤口,世界或是对自己发出一次次无声地控诉。

每当这个时候,朱琴华问女儿哭什么,女儿却什么也不说,只有一句“妈妈我怕”。

6月4日,成都第四人民医院的诊断结果证实了这一切,祝小小被诊断为重度焦虑症、重度抑郁症。

直到此刻,朱琴华才真正意识到,那次性侵对于女儿的伤害远比她想象中更为深远、可怕。

但是,伤害远远不止步于祝小小本人。

对于朱琴华这个中年单亲母亲来说,她所承受的压力和伤痛,丝毫不逊于自己的女儿。

“女儿发脾气或大哭的时候,就说笑话逗她开心,想办法把情绪躲过去。”

当得知女儿被侵害后,特别是被一个权势比自己大很多的人,朱琴华除了愤怒,更多是迷茫和无力,她不知道是否能帮助孩子讨回公道,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安抚孩子。

她能做的就是把所有情绪含着苦涩的泪水一一吞下,尽量安慰女儿,但或许只有她知道这种痛有多么深刻。

在电影《素媛》中,素媛爸爸在看到女儿的惨状的那一刻,素媛的父亲崩溃了,书中说原本一个见谁都笑呵呵的人此刻却变得凶神恶煞起来,

“干脆死了算了,死了也就能忘记得一干二净了……真的,还不如就让我们大人知道,还不如就让我们大人痛苦,神……你太可恶了!”

对于家长来说,这世间没有任何一种痛苦比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性侵更为残酷的伤痛,那是一种从生理到心理全面摧毁,是比凌迟还要痛的羞辱。

所以,不要以为侵害只是发生在孩子身上,每一次犯罪嫌疑人的冲动背后,被摧毁的是一整个家庭,那种伤痛是用一辈子时间都无法弥补的悲伤与哀痛。

所有的不幸都应该有尽头。

小小去了,这个花季少年用一场死亡告诉我们,预防儿童性侵的工作,从来刻不容缓,绝对不能再悲剧发生后,再用一个“没做到”来敷衍。

加强青少年社交管控在祝小小的悲剧中,我们一直在思索,46岁的邱某究竟是如何跟小小建立关系的。

“我女儿被拉进了一个有学生也有社会人士的QQ群,在这个群里,邱某单独加了小小,对她表示关心。”

随着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把手机丢给孩子或许从来都是一个“省心”的管教方式。

但是,我们忘了,网络从来都是一个双刃剑。

在上面,有温情脉脉的良善,也有口蜜腹剑的恶意。那些躲在屏幕背后的人,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真实信息和意图,而那些群主也不会刻意去管理组员的信息,审核身份,群里的人可以自由的交流,没有任何限制。

这就意味着当天真的孩子走进一个不加甄别的社交群,当一个信息“滴滴”响起,或许一场诈骗,一起悲剧已经无法避免。

加强青少年性教育的引导

从已有的资料看,在儿童侵害案件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几乎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

而“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往往和正确的教育引导相辅相成。

但据2018年中国青年网关于“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性教育”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7.27%来自家人朋友,12.2%来自书籍,13.15%来自学校开设的卫生、性教育等课程,58.88%来自网络。

从这个调查中能看到,父母以及学校在教育上的缺位,使得非正规渠道成为青少年获取性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这同样也是隐患所在。

良莠不齐的信息也会导致很多孩子在性启蒙时被一些错误、有害的知识所引导,从而建立错误的性观念, 纵容甚至默许了一些侵害的发生。

祝小小的母亲回忆,第一次侵害发生时,邱某把女儿的手机拿着,把她的电话,女儿父亲以及外公的电话拍下来,威胁小小配合他,并且拍了孩子的裸照和视频。

因为缺少相关教育,在侵害发生时,她或许并不清楚究竟遭遇了什么;不知道如何反抗,也不知道如何找人求助。

只是被强烈的羞耻感包裹着、吞噬着。

而在侵害发生后,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抚女儿,只是顺着女儿,从不追问女儿哭泣、害怕背后的真正原因,这导致了小小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直至崩溃。

尽快完善制度层面建设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步专门法律。

多年来这两部法律,有效的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保护未成年人在面对性侵时的重要法律。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仅仅依靠这两部法律,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性侵害案件,依旧存在着未成年人案件取证难、指控难、认定难等问题,给办理案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在祝小小坠亡后,她的母亲才发现,邱某在被抓捕后居然第二天就可以取保候审,这大大的刺痛了小小母亲的神经,也刺痛了我们无数的旁观者的神经。

我们从来愿意相信法律的公正,但是我们也知道,法律从来不是万能的,很多犯罪分子会利用法律的各种漏洞去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编织一个个体面的理由去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救救孩子!”一百年前,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为的是唤醒国民麻木的灵魂;

一百年后,我想再次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

为了每一个曾经遭受到伤害的灵魂,为了每一个我们想要保护的笑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可以放心的在阳光下奔跑!

电影《熔炉》的结尾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或许只有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才能将每一分的改变汇聚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千钧力量,才能让每一个祝小小一样的女孩不再泪流!

救救孩子吧!

别让这句话沦为一句调侃!

#成都14岁少女坠亡事件后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