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代传统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深思)

句子大全 2023-12-15 07:49:01
相关推荐

《孔雀东南飞》是创作于中国汉代民间的伟大的长篇叙事诗篇,全诗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揭示了封建等级观念的罪恶,对处于受压迫的平民阶级勇于反抗的行为表达了深深的赞美。《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一面镜子,在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高超地位的同时也带领着现代的读者自己所处的历史进行反思。作品中所蕴含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意义一直被广大读者所重视。《孔雀东南飞》成功的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由于《孔雀东南飞》达到了思想与审美的双重结合,《孔雀东南飞》历经千百年来仍旧被人们所喜爱。自由与尊严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腐朽。从这一点来说,《孔雀东南飞》至今仍旧有着深刻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乐府民歌的题材最早出现于汉代汉武帝时期,来源是采集民间的自由创作和乐府官署的文人仿作。乐府民歌具有特属于汉代的时代特点。《孔雀东南飞》最早出现于南朝徐陵编撰的《玉台新咏》,原标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对于汉乐府的诗歌,现在一般习惯用全文的第一句作为诗歌的标题,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的《孔雀东南飞》。本诗历经千年仍旧被传颂,可见有着不朽的艺术感染力,是一篇思想意义深刻的文学著作。完整的叙事结构、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质朴凝练的叙事语言,都成为后人不可超越的高峰。

《孔雀东南飞》中在叙述和语言运用方面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小序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令读者在仔细品味的同时也能够对全文的故事脉络有着一个基本的了解。而到故事的结尾时“求合葬”的结局出现,更是给予了这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完整的结局。

这种前后照应的叙事结构在同时代的其他叙事诗中是很难见到的,可以说是一种叙事结构的特色。叙事诗具有诗歌和小说的双重特征,这要求在叙事诗歌中情节也是要围绕着矛盾层层展开。诗歌全文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的同时层层贯穿了封建家长制的要求和爱情自由渴望的矛盾,两条线索互相补充,明暗交织更加严谨的叙事的结构。在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纠纷中,才有了离别的三个场景的描写,才有了至死不渝的忠贞场景的呈现。

封建家长制的与爱情自由的冲突更是使得整个叙事过程一波三折,每一次建立起的重逢的希望都被打破。这两种矛盾呈现出不可调和的特质,导致了最终悲剧的收场。在情节的发展中,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具体,主题层层深化直接指向对封建礼教的痛斥,从而拥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叙事如何精彩,都会不同程度地被诗歌短小的呈现模式所束缚。《孔雀东南飞》也不例外。但是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弥补了这种空白。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被后世的文学创作者所模仿。文中主要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除了在塑造她具有封建礼教统治下的所有女子所具有的能干忠贞性格特点之外,还赋予了她坚强钢刃不服输的性格特征。

可以想象,美若天仙的刘兰芝的外表下,在她勤劳能干的忙碌身影下,有着非同一般的旺盛的生命力。当刘兰芝辛苦劳作还是无法获得婆婆的认可时,认清现实的她并没有以一个弱者的身份向焦仲卿去哭诉,而是自愿遣归。古代女子出嫁被遣归家,是何等的耻辱,这种悲哀和不幸刘兰芝没有感到惧怕,而是如此的平淡从容。

面对焦仲卿的深情挽留,她也保持着清醒,提醒焦仲卿认清当下的局势。这种冷静与睿智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所少有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追求幸福的女人,刘兰芝也有其相信爱情的一面,那个毅然决然投池的身影,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上。而诗中的其他人物也如刘兰芝一样,具有着不同的鲜明特点,他们或者印刻着鲜明的现实生活的印记,如焦仲卿之类,或者有着及鲜明的象征意义,如焦仲卿的母亲,刘兰芝的哥哥。这些鲜明的个性形象,一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精妙的语言是《孔雀东南飞》的另一个艺术特色,铺叙手法的使用,贴近民间生活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真实地反映出了不同人物的丰富的心理活动。

叙事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构想都充分地将作者的情感倾向清晰地表达出来。鸳鸯的日夜相伴象征着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永恒的爱情,充满大团圆的结尾也表现出人们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孔雀东南飞》中悲剧美的体现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在它本身的悲剧美的身上。《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在以大团圆结局为主流的古代文学创作中脱颖而出的凄美爱情故事。通过处于封建礼教统治下的青年男子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以至于双双殉情的故事来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更加鲜明地提出了反封建的主题,这是民间文学最鲜明最具有个性的表现。

甚至有些文学评论家将《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提并论。悲剧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对美好的事物的毁灭上,用被毁灭的事物唤起人们对悲的审美。但就其创作目的来看,展示毁灭的美的最终目的却是消灭悲剧。所以悲剧在展现毁灭的美的同时也鼓舞了读者,给人反抗的力量从而最终获得对未来的希望。从这一角度看欣赏《孔雀东南飞》,我们会发现作者将这种悲剧美已经创造到了极致,不可不慨叹民间力量的强大。

在整首诗中,最感染读者的不是说作者完美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兰芝的婆婆焦氏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美好的爱情的价值,并对其进行了壕无人性的摧残。为了使得全诗的悲剧性更加的突出,作者对刘兰芝的形象可谓是塑造到了极致。在诗歌的开头就运用了“赋”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刘兰芝的品行端正,多才多艺、恭谨孝顺的品质。将刘兰芝个人的形象魅力渲染到了极致。继而写到刘兰芝主动请求归家和小姑告别的段落,又为这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形象增添了理性、反抗的因素,显得有血有肉独具魅力。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评价刘兰芝,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评价她,刘兰芝都是一位值得别人赞美的无可挑剔女子,她身上几乎涵盖了古代女子所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和品质,她也实现了自身应该实现的价值。可是即使是这样完美的人,都要受到焦母无情的折磨和迫害,刘兰芝与焦仲卿情深意切,两人一直沉浸在幸福的婚姻之中。这样与丈夫相爱的符合伦理道德的感情也得不到焦母的承认。

个性的婚姻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迫不得善终。刘兰芝个人的价值中应有的承认没有,刘兰芝作为符合封建礼教约束的女子应该有的待遇无从达到,这必然会引起读者的痛心,激发出读者的愤怒。即使备受封建礼教的压迫,但是个人的价值是值得被尊重的,这也是诗歌中作者通过两人的爱情悲剧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刘兰芝与焦仲卿自杀了,美好的价值被毁灭了,虽然他们两个人被毁灭了,但是二人最爱情执着的追求却是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懈的追求。这应该就是《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的魅力所在。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魅力就在将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性和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性高度的结合起来。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到了现代,甚至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搬上荧屏。诗歌中经典的艺术手法,内容深刻的思想性激起了人们对真正的美的推崇和对丑恶的事物的憎恨。《孔雀东南飞》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感染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抨击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展示美好事物的毁灭的同时也诠释了自由的可贵。给读者带来的不同一般的审美体验,使读者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永恒的,不会因时代的变迁审美形式的改变而失去自身的价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