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秦朝如此强大(为什么却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

句子大全 2023-12-16 02:00:01
相关推荐

秦朝灭亡,跟暴政、仁政关系不大,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制度的缺陷,导致人才没有上升通道,这也是后世汉、唐、明、清等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暴政关系不大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贾谊的《过秦论》。《过秦论》共分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讲述了秦朝逐渐发展,直至壮大统一的经过,以及短命而亡原因。

在贾谊看来,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但不施仁政,相反,还采取严刑峻法奴役百姓,结果,导致天下百姓对秦国产生了严重不满。最终,一个区区瓮牖绳枢之子陈胜便可揭竿而起,将秦朝灭亡。

这篇文章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秦朝法令过于严苛,秦始皇暴虐无道。最终在苛政猛于虎的政策下,百姓不得不反。

此后,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大部分人都围绕着秦朝不施仁政,反以暴政治世来论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史记》。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淮南子》。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实际上,仁政、暴政的观点非常具有时代特色,换句话说,所谓的仁政,实际上是帝王和知识分子的宣传手段。目的是向百姓搞宣传;前朝不施仁政,是黑暗暴君,本朝施仁政,你们作为老百姓,应该弃暗投明,并对本朝感恩戴德。

但什么是仁政呢?按照孟子的思想,仁政最核心的内容是以民为本,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朝廷除了对百姓要轻徭薄赋外,历朝历代的帝王应该降低个人权威,不要搞中央集权制。

【不要一出事总是领导先走,应该是老百姓先走嘛】。但从宏观角度观察历史,历朝历代的仁政都出了问题,他们不仅没有削弱皇帝的权威,反而都在大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那些治世明君。

比如汉武帝分割相权、设立中朝,以此削弱丞相权威,实现大权独揽。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完善三省六部制,以此实现三省相权之间的互相牵制,增加帝王个人的权威。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更是废黜丞相、权分六部,将中央集权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清朝就更不用说了,雍正确立密折制度,让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历朝历代的极限。

看看,这些皇帝可都是有为之君,他们压根没有施行仁政,反而都在背离仁政。不过,让人奇怪的是,他们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让当时的社会更加稳定。

另外,再说说所谓的秦朝律法严苛。《史记》中为了凸显秦朝法令严苛,在陈胜起义前特地为他安排了一句话;“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这句话从侧面证明了秦朝法律严苛,服徭役迟到就要砍头。

但是,这显然有悖常理,如果服徭役的人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大雨、大雪、泥石流封路怎么办?所以,睡虎地秦简记载更符合事实;。失期三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迟到3~5天受斥责,6~10天罚一个盾牌,10天以上罚一副铠甲。不可抗力因素,比如雨雪封路,不受惩罚。

当然,秦朝律法并不严苛,最重要的证据是《汉书》中的记载。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命萧何制汉律,而汉朝《九章律》就是参考的秦律,其中被汉朝文人抨击严律、暴政的挟书、参夷、妖言诽谤等律法,是萧何照抄秦律的。这些“律法”可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依据,在汉朝人眼里,那就是典型的暴政。那么问题来了,萧何的做法是否是在延续秦朝的暴政呢?

【文景帝时期,汉律才逐渐改变秦朝律法的指导思想】。所以说,汉朝初期的律法基本上等同于秦律,同样异常严苛。还有秦始皇修陵墓、筑长城,汉朝也完美继承了,每一任皇帝都会修建豪华的陵墓,连接长城。另外,秦朝的阿房宫只打了个地基,压根没有建,而萧何为刘邦建造的未央宫却建好了,且豪奢异常,搞得刘邦都不好意思入住。

汉初天下未定,藩王对抗朝廷的事情屡见不鲜,此时的刘邦、萧何难道不是在滥用民力?

所以,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仁政、暴政的问题,这些问题只不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是人才上升的通道被堵死了

其实,解释这个问题很容易,先不要看秦朝做了什么,也抛开所有人的论述,只看结果。在秦朝的“暴政”之下,究竟是谁谋反了,或者说秦末大起义时,究竟是谁想推翻秦朝的统治。

首先第一个,陈胜,职业是屯长,秦朝的基本干部,是他率先挑起了起义的大旗,但他很快就被消灭了,接下来,秦末农民起义军便不再是农民了。

最强力量是原有的六国贵族,这其中包括了原楚国的贵族项梁、项羽叔侄和共敖,齐国贵族的田市、田安、田都,赵国的贵族赵歇、将领司马卬,魏国的贵族魏景湣王之子魏豹等等。

除了这些人,还有秦朝原本的干部,投降项羽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以及后来汉朝的开国皇帝,此时还是秦朝基层干部的刘邦。

这些人为啥要反秦朝,难道是他们被苛政逼的走投无路了吗?显然不是,秦朝时期,项梁、项羽有大量资财广结好友,树立威信,暗中招兵买马。赵国贵族赵歇能在陈胜刚刚起义时便组织起一支军队。齐国的田姓贵族田瞻更是当地有名的宗族势力,陈胜起义后,他迅速组织了大量人马,把陈胜派来的人全部打退了,并自立为王。

这说明一件事,这些人在秦朝的时候过得很滋润。而他们之所以要造反,究其根本原因是秦朝的大一统降低了他们社会地位,这些人立刻从一个庙堂高官蜕变成为了地方豪族。而秦朝没有来得及从根本上击垮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或者说是权威。因此,依靠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想要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整个国家变成战争机器,百姓只从事两种工作,农耕、战争,只有建立军功才能完成阶层的跃迁。而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这种阶层的跃迁基本已经变的不可能。

因此,失去了上升的通道的人,他们迫不及待的希望改变制度,结果,秦始皇并没有改革。于是,朝廷制度和原六国贵族(或者说地方豪族),以及朝廷中有能力的干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最终,当陈胜率先起义后,迫切希望改革制度、实现阶层跃迁的人都选择了叛变。这些人就包括了原本的六国贵族、秦朝的基层干部,以及朝廷能力高于地位的大臣们。在他们攻击下,刚刚大一统的强大秦国瞬间土崩瓦解。

后世历朝历代,为了防止这一类似事件的发生,首要任务就是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只有朝廷威权远高于地方势力,才能形成以中央驭地方之势,然后朝廷才能打击地方豪族,迫使整个社会散沙化,方便朝廷管理,避免社会动乱。

其次,加强皇帝个人权威,以此让皇帝掌握更大的政治资源分配权,从而方便有能力的人实现阶层跃迁,以维持帝国的和平安定。

【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就是皇权加强后,皇帝掌握了更多的政治资源才确立的】。

也因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族,打击朝廷高官的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以及清朝雍正皇帝成为了后世眼中的盛世明君。而晋朝、元朝的皇帝将权力下放,则成为了反面代表。

至于历朝历代灭亡的根本原因,基本上和秦朝差不多,主要是因为社会固化,有才能,或者能力高于社会地位的人再也无法实现阶层跃迁。如此,这些人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迫切希望改朝换代。

典型的比如唐代黄巢,清代洪秀全,都是在科举失败后选择了起义。而明末的李自成也不是农民,是明朝的基层干部,被迫下岗后,看不到正常的上升通道,才选择造反。

【多说一句,外国也是如此,印度的甘地也是因为英国人看不起他,英印政府不要他,他才选择了抗议。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也是如此,想成为大英帝国的正式军官,结果人家不要他,他才走上了反叛英国的道路】

至于朱元璋,虽然他是农民,但他背后的李善长、刘伯温可不是,这些人同样在元朝郁郁不得志,才选择了朱元璋。

当然,这里并不是夸赞中央集权制,任何制度都必须要顺应时代,一个内卷化的时代,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人的竞争都是零和博弈,你获取一定资源,则意味着别人将减少相同数量的资源,那一个中央集权制下的强大朝廷是相对较好的,可以压制不安定因素,促进稳定。

而面对未开发的资源蓝海,中央集权制下的强大朝廷反而成了累赘,相对自由的制度则解放了束缚。这也是大航海时代清朝不敌英、法等殖民帝国的原因。

总结来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在大一统后没有来的及改革,导致了原本人才和地方豪族没有上升的通道,最终激发了这些人的不满。而陈胜、吴广的起义,以及秦国的“暴政”,最多只是对秦国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留言探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