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去成都各大博物馆(除了文物还能看到这些“镇馆神兽”)

句子大全 2023-12-16 06:39:01
相关推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王玲)5月17日报道5月18日就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了,今年,成都的各博物馆都早早的推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博活动,为市民奉上一场文博大餐。除了颇有看点的展览、各类社教活动、主题文化讲座等内容,成都不少博物馆还有可爱的吉祥物可以萌到你。金沙的梅花鹿、四川博物院的网红护卫犬、杜甫草堂的锦鲤、成都博物馆的大石犀牛…这些外形可爱的动物们也成了博物馆里另类的“镇馆神兽”。

不用去奈良 金沙遗址博物馆也能和梅花鹿同散步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深处,藏着一个别致的鹿苑,鹿苑面积不大不小,有木制的草屋,有大片的竹林,还有草坪、假山。天气好的时候,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的草坪和树林中,常常能看到一群在撒欢奔跑的梅花鹿。从几年前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安家开始,这些萌鹿们可是为自己圈了不少粉丝。据驯养师介绍,如果条件允许,每天早上10:00到11:00,这群梅花鹿都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在金沙博物馆植被茂密的园林区奔跑嬉戏。

从2001年考古发现金沙文化至今,金沙遗址已经出土数量庞大的鹿角遗存。数据表明,3000年前的古蜀金沙至少有上千头梅花鹿、水鹿在此繁衍生息。美丽、驯良的鹿和其他动物生活在这里,与人们和平共处,和谐相依。如今,这些可爱的梅花鹿已经完全适应了金沙园林区茂林修竹、绿树环绕的植被环境。可爱的梅花鹿悠闲地嚼着青草,时而嬉戏追逐,时而发出轻细而独特的鸣叫,一幅幅和谐的画景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时代。

但遗憾的是,金沙遗址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游客较多,害怕小鹿们受到惊吓,所以小鹿们不会和游客见面。想要看梅花鹿的观众,可以挑一个天气较好的时间,到博物馆内和萌鹿们来个亲密接触。

川博有只网红帅气“文物狗” 卖萌看家护院一个不落

众多博物馆之中,“实用性”最强的萌宠要数四川博物院的“忠犬”斌斌,除了卖萌,它还肩负起了看家护院的职责,是一只名副其实的“文物狗”。“川博占地80亩,除接近1.2万平米的展厅以外,还有大量的开放区域需要防护。2010年,德国牧羊犬斌斌加入川博安全保卫部,成为一名编外‘职工’,在安防、技防、人防之外做好‘犬防’。”四川博物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7岁的斌斌身强体壮,英姿飒爽,25公斤的体重展现出极强的奔跑能力。正如名字里暗含着文武双全一样,斌斌也是颜值与智商都在线的萌宠。白天,它趴在犬舍晒着太阳思考“狗生”,而每天闭馆后,属于它的“博物馆奇妙夜”开始上演。同样是坚守在一线执勤岗位的忠犬,许多大型商超的金毛和拉布拉多在人流量密集的时候也能巡视,经常获得萌妹子拥抱、拍照的礼遇,分分钟变网红。相比之下,斌斌的“狗生”就没有那么绚丽。“因为属于大型犬只,所以不建议观众跟斌斌进行亲密接触。但它在微博上经常获得网友的点赞留言,还收到过狗粮、狗骨头这些礼物。”

除了忠实的看家护院狗斌斌,川博还有一个网红文物狗,经常被网友P成文物表情包。“安防有斌斌,讲故事有陶狗。这尊陶狗最奇异之处,不止是它的惟妙惟肖,而是这尊陶狗脖子上的项圈和身上的衣服。说明在汉代,狗不仅已成为人们的宠物之一,而且享受到了高贵的待遇。”

杜甫草堂肥锦鲤 穿越千年垂钓浣花旁

1200多年前,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在浣花溪旁修建一座茅屋。为何选择这里落脚?一种有趣的说法是杜甫是为垂钓达人,而浣花溪畔方便钓鱼,“惟有会心侣,数能同钓船”、“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在唐代诗人的生平中,要数命运多蹇,杜甫杜子美绝对属于第一行列。老杜也是一位鱼类爱好者,笔端屡见“求饱或三鳝”(《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峡隘》),“呼儿问煮鱼”(《过客相寻》)之类的句子。

如今,杜甫草堂博物馆肥硕的锦鲤也成了除文物外的一道风景。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游人们赏毕文物听完讲解,在一览亭稍作歇息,投喂水池里的肥硕锦鲤。像千年前杜甫一般,“垂钓”浣花旁,诗意胸中来。

关键是,诗圣不仅喜欢钓鱼,还喜欢吃鱼。《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这首诗就详细写了吃鱼脍(类似于今天的生鱼片)的情形。“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葱”这四句诗,描绘了厨师将鱼制作为又细又薄的鱼脍之情形。

成博大石犀牛 憨厚可爱成镇馆神兽

在成都博物馆二楼展厅,放着一尊大石犀,憨厚可爱的经常让观众们直呼“萌萌哒”。别看外表呆萌,这头石犀牛还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神兽,它的发现可是大有来头。据介绍,石犀牛最早被发现是在1973年,天府广场钟楼挖地基时就被发现之后又被回填,这一“睡”又是几十年。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记忆的钟楼被拆除,将在原址修建天府大剧院。为此,2013年1月8日,石犀牛从大剧院工地请了出来。

它的耳朵、眼睛、下颔和鼻子仍然清晰可辨,局部装饰卷云图案,四肢短粗,身体浑圆,造型极萌。虽是呆萌可爱,但其个头却不小,石犀牛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据考证,石犀牛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埋藏在西晋地层以下。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晋,但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晋。是目前成都市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出土之时,前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现场查看并感叹:“(石犀)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雕塑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