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嘉庆杀了和珅之后 太监说了一句什么话(令他悔不该杀和珅)

句子大全 2023-12-16 07:10:01
相关推荐

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乾隆时任军机大臣,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满洲正红旗人,父亲是福建的副都统,但是和珅的幼年时代的命运却是多舛的。在和珅的幼儿时期,母亲便因为生弟弟难产而去世,而到了九岁的时候,父亲也是因为患病去世,和珅与弟弟和琳幸得与老家丁照顾才得以艰难的长大。

可能是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和珅变得学会了察言观色,为他后面圆滑的处世之道深深的种下了种子,学会了讨好与奉承。

但是不论怎样,从小的生活环境更让和珅明白唯有奋力读书,才能摆脱当前寄人篱下的生活,自己方可出人头地为弟弟营造更好的生活!果然,和珅不负心中所盼,一举成名天下知。和珅最初是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走进了文武百官的视野。

对于年少时的和珅和琳有人对两兄弟的评价颇高足以看出兄弟的少年时期的潜力不菲的!

不论年轻时的和珅是多么的英杰才干,和珅这铁打的贪官,其行事之风的贪婪贿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即使和珅的贪污受贿,也并没有阻止乾隆皇上对其的喜爱。有很多人费解过,明明是一贪官,而且又是一个重量级的大贪官!

但就是这样一个贪官反倒没有被杀还成为了乾隆眼前的红人,为什么乾隆没有杀一儆百的处置他反而还事事与其商量听闻纳谏成了自己的心腹了呢

在野史中有这样的一个记载:说是乾隆在登基之前,还是太子的时候,与皇上的年贵妃关系亲密,甚是姣好。要知道太子喜欢上父皇的妃子,这可是违背伦理之事,不仅太子之位不保,恐怕命都保不住,太子与年贵妃在一次嬉闹中,不料被太子的母后看到,母后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为了遏制事态的发展,没过多久便找借口借机处死了年贵妃,等到太子赶过来的时候,年贵妃已经自缢而亡,太子抱着年贵妃伤心不已。不住的自责是自己害了年贵妃, 年贵妃的宫女偷偷告诉太子年贵妃生前传下的话,许诺太子,二十年后与太子在人间相见!

听闻太子更是伤心不已,深深地记住了这个约定,并把自己的中指咬破,点在了年贵妃的额头上并以此为记。后来太子登基后,也就是乾隆,再遇见和珅时,乾隆怔住了,和珅长得与年贵妃相像不说,连头上的印记也是一模一样,乾隆的嘴里不自觉地喊着年贵妃的名字然而和珅出生的时间与年贵妃离开的时间又是同一年。

由于这样特殊的情感,乾隆对和珅格外的包容,把对年贵妃的相思之苦解在了和珅身上,和珅虽不明皇帝用心,但是和珅的曲意逢迎,让自己在乾隆面前也是顺风顺水!

这些野史,不足为据但是也并非空穴来风。抛开这段野史,我们从史料中也不难发现,和珅虽然是一个贪官污吏,但是并非一无是处,和珅贪而忠。

和珅的贪是真的贪,视财如命,爱财如宝,所有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他不会讲公平,和珅游走在钱权交易之间,涉足的商业多不胜数,家中的钱财也是数不胜的。和珅的忠也是真的忠,和珅对乾隆忠心耿耿,没有二心,乾隆在位期间,和珅尽心辅佐,为清朝也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乾隆一代明君怎能不知和珅的贪腐,但是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追究,想来是对和珅卓越贡献的一番欣慰与敬意吧!

和珅精明一生,在深不见底的宫廷生活里,混的如鱼得水,但是到头来依然难逃被处死的命运。由此反观和珅的一生究竟是贪是才究竟是功是过呢论一忠臣,到头来赐死狱中,结局惨淡。是一奸臣,乾隆帝一生英明善举,重用人才,对和珅无独有偶的重用。我想是功是过,每个人的心里都自有一番定夺吧!

嘉庆年间,乾隆驾崩,举国悲恸,嘉庆帝治理朝政,尽管乾隆驾崩前嘱托过嘉庆帝不要杀掉和珅,但是在乾隆去世的十五天后,嘉庆帝宣判了和珅二十条宗罪,下旨抄家。

史料整理,二十条宗罪里只有六条记载了和珅贪财受贿的行为,其他的皆是指责和珅对朝纲的干扰,对权力的僭越,其实不难想象,嘉庆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乾隆在位期间,和珅有着二皇帝的称谓,由于和珅替乾隆在朝政上过多的出谋划策,有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权衡与太子之上,太子登基之后,也就是嘉庆帝当然会对彼时的二皇帝下手,以免养虎为患!

和珅被抄家时,抄到了白银八亿两,和清政府的收入相比的话,恐怕是清朝的十五载收入只记当时坊间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在刘墉以及固伦和孝公主的建议之下,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和珅在家中白绫自杀。年少轻狂,天高何妄,叹一生荒唐!和珅上元夜那天狱中有感而发,做下了一首诗,其中诗中的一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无奈,恐怕无人能与其感同身受吧!

水至清则无鱼

“唉!和大人死了,这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一太监和宫女抱怨的一句话,无意让嘉庆帝听到,嘉庆帝听到这句话,内心不由得一颤,是后悔吗?我想不是,是无悔吗?

我想更不是,某种程度上,嘉庆帝对和珅还是很认可的,否则不会在看到吏官编撰的《和珅列传》里面对和珅黑材料的描写之后,缓缓地说出一句:“和珅并非一无是处,聪明能干,为官三十载还是做了许多许多事情的。”这句话,无意是内心对和珅中肯的评价。嘉庆内心的错综复杂,想罢只有他自己最能明白了吧!终于和珅用自己的生命也让一个帝国之君明白了 “水至清则无鱼”的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清史稿》《和珅列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