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言物语话东平之二十」玉杯:酒醇器美两相宜

句子大全 2023-12-18 05:36:01
相关推荐

文物小档案

名称:玉杯

年代: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形制:弧壁平底,口径5cm、高4cm

材质:和田玉

馆藏:东平博物馆

东平汉地玉杯

晚年的李白,“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生活陷入困顿,早已没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爽。他诗中的玉樽就是玉杯,自古以来,属于名贵的酒具。

东平博物馆的玉杯,1967年出土于东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后代的墓葬群内的6号墓,和田玉,直口,弧壁,平底,口径5cm、高4cm,口部稍残,底部有两圆浅孔,口沿外刻有云纹,腹部刻有勾连纹,通体磨光,沁色自然。

悠远的玉文化

玉,不过是一块石头,却中国人爱的痴狂,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古人的思想观念。

根据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认为精美的玉是天地之灵,能通过它和神灵沟通,祈求保佑,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神秘色彩。

阶级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将玉磨制成维系统治的礼器,同时,也作为对外交往的媒介“化干戈为玉帛”。

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孔子称“君子如玉”,并赋予“十一德”,“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汉代,人们认为玉能护身防腐,催生了丧葬中用玉塞七窍的做法,帝王和诸侯则身著金缕玉衣、银缕玉衣。

玉文化深深嵌入了我们的生活,玉树临风、玉洁冰清、琼浆玉液、守身如玉……一切美好的词汇都给了玉,也将理想和祝福寄托在美玉之上。

玉杯源流

用玉做杯子,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汉代则是承前启后的黄金时期;魏晋南北朝,频繁的战争致使数量和质量急转直下;唐代以后,各种玉杯才层出不穷。

汉代玉器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品、装饰品、艺术品、辟邪用玉、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当时,使用玉器是皇帝和王公贵族们的专利。

玉杯属于日用品,以玉为杯,酒增玉色,玉保酒性,相得益彰。古人认为,食玉可以强身健体。用玉杯喝酒,既保酒香浓郁,又延年益寿,还象征地位、权力与财富,因此,在汉代上流阶层较为流行。

汉代打通西域之后,新疆和田玉才千里迢迢流入中原,为汉代王室专用,并分封给各地诸侯。制作玉杯,需要掏膛深腹,以满足注酒的用途。自古以来,因玉料珍贵,来之不易,玉器制作中向来秉持利用最大化的原则,避免浪费原料,而采用“掏膛”工艺制作玉杯,势必造成浪费,由此可见,玉杯在玉器中的珍贵,也只有王公贵族用得起。

好杯配好酒

酒的度数,取决于酿酒技术。一般来说,发酵酿酒酿到10度左右时,酵母菌的繁殖受到限制,度数就上不去了,通过压榨、过滤,沥出的酒是压榨酒。度数较高的酒则用蒸馏法酿成,是利用酒精的沸点比水低的原理,提高酒的度数。

目前考古发现,汉代已掌握蒸馏技术。在轰动一时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曾出土完整的青铜蒸馏器,内有芋头的残留物,发现的位置是和其他各种酒具摆在一起,专家推定,当时已掌握蒸馏酿酒技术。上海博物馆曾用馆藏的一件汉代青铜蒸馏器做实验,制出20度以上的白酒。

东平博物馆的汉代玉杯,与今天喝白酒的酒盅类似,应为喝白酒的酒具。

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刘苍受封为东平王,备受恩宠。到第五代时,曹魏建立而国除。玉杯出土于6号汉墓,不知是哪位国王作为心爱之物,推杯换盏,历经把玩,当年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都付予了荒塚漫漫、历史尘烟。(撰稿:陈淑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