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的深度|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理解这句话就能获得好人缘吗)

句子大全 2023-12-18 06:20:01
相关推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君子做人的基本准则。卡耐基也说过:“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经典名句,也是儒家文化精华所在,更是自古以来有道德有修养之人,所奉行的著名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这句话就能获得好人缘吗?

其实,文化的深度往往决定其是否有用,只有明白一句话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它的文化底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才敢于和善与运用它。

文化也是有“段位”的,有等级的,有深度的,所谓格局,无非就是具有文化深度和广度而已。现在咱们就来系统的说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由来

据《论语》记载,子贡问于孔子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无加诸人。

意思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这句话已成为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一种黄金律。

也是人们想取得人际关系的和谐不得不走的途径。

有些人,他们的心中只有“我”,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对于别人的痛苦和快乐漠不关心。

这些人是不会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活交往准则的。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名人的深度体悟

⒈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说:西方哲学家之言曰人各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为界。

例如我有思想及言论之自由,不欲受人之干涉也,则我亦勿干涉人之思想及言论;我有保卫身体之自由,不欲受人之毁伤也,则我亦勿毁伤人之身体。

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不欲受人之窥探也,则我亦慎勿窥人之秘密。

推而我不欲受人之欺诈也,则我慎勿欺诈人;我不欲受人之侮慢也,则我亦慎勿侮慢人。

⒉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推崇备至。

他说,没有任何人像孔子那样对人类说出了一句最有用的真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⒊卡耐基也说过:“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

他们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任何道理,都是说起来容易,践行起来难。

真正做到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谁都有不顺利的时候,许多人感到不利时,首先想到的是外部的环境,比如来自他人的冷漠无情。

有些同学成绩差,就将原因归咎于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讲课方式,却唯独不从自身找原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换位思维的一个核心理念,当我们能切身地领悟到这种境界时,有许多不理解的事都会豁然开朗,从此迎刃而解。

当作错了一件事,或是遇到挫折时,你是期望你的朋友说一些安慰、鼓励的话,还是希望他们落井下石呢?

以友好、真诚的态度与别人交往沟通。这种美德的具体表现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告诉我们要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了解他人的处境,与此同时,要为对方着想才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说是“仁”的范畴的重要原则和内容,表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一项基本的行为准则和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

这一准则要求人们在居家生活、人际交往乃至一切社会活动中,都应本着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的心态去展开活动。即是在社会互动中理解、体察对方,推己及人。

采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产生的后果自己觉得如何?

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也大概能够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么别人肯定也不愿接受。这样自己的人缘就会越来越好。

我们可能已经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事实上,能够为他人着想,不仅是一种博爱的胸怀和境界,还是适应社会,更好地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这句话就能获得好人缘吗?

我们只有常常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做到精诚合作,互利互惠,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他人的无关紧要的小矛盾。

《论语》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应当拿对待自己的行为当作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之时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也是待别人宽厚的表现。

自己不喜欢虚伪、讲假话,就不能希望、更不能要求别人虚伪、讲假话。自己不想犯错误,也不能希望别人犯错误。自己不愿意贫穷,也不能希望别人贫穷。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也相应地出现了生活方式、理念不同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多维的特点,所以,和谐相处则显得尤为重要。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教导我们:要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张英。某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书,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请他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回信之时,附上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了三尺宅基地。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其中的道德标准成为衡量一个人处事原则的重要依据。

每当遇到一个问题时,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要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或者将自己不愿意承担的负担转移到别人身上。

如这样,就没有处理不了的事情,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文化的深度很重要,同样一句话,理解的深度不同,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深度文化的缩影,只有细心领悟,才能知其所以然。

久而久之,它可以内化为一个人的素养,进而成为一种脱俗的气质,拥有如此气质之人,其人缘不好才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