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李商隐写下一首咏蝉诗 最后一句有何神奇之处(为何被称为神句)

句子大全 2023-12-26 04:44:02
相关推荐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牧并称为“小李杜”。他的诗构思新奇,辞藻丰富,诗词极为优美。他的代表作主要有《锦瑟》和《蝉》。

他的《蝉》是一首借物咏志诗,是唐朝三首最著名的咏蝉诗之一。全诗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其中第四句被很多评论家点评为神句,因为这句话把他的处境和志向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李商隐的坎坷仕途

李商隐虽然“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写得一手好文章,但科举充满坎坷,经过多次考试后才在朋友的帮助下得中进士。

成为进士后,李商隐得到了节度使王茂源的欣赏,并把女儿嫁给了他。正是这段婚姻让李商隐在还没有步入政界之前便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中,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牛李党争是牛僧孺的牛党与李德裕的李党之间的政治斗争,李商隐的岳父是李党的人,而帮助李商隐高中进士的人则是牛党的人,李商隐处在了尴尬的位置,受到两边人的排挤。而这也奠定了李商隐未来整体的仕途生涯。李商隐也只能寄情于诗词,这首《蝉》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蝉》的创作解析

这首诗前两句是咏蝉。先写了蝉的生活习性,突出了蝉的鸣叫,述说出蝉即使高高在上,也依然难以填饱肚子,就算高声鸣叫,也不过是徒劳,尽管满树的碧绿生机,也对蝉好不动情。

诗的后两句是借蝉自喻。借助蝉的生活习性,暗示自己的清高,借助蝉的鸣叫,暗喻自己的无奈,借助蝉的处境,揭示自己仕途波折,一贫如洗的现状。

神句的寓意

最后一句“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是一句拟人化的手法,“举家清”与第一句的“高难饱”相对应,通过咏蝉暗喻自己的胸怀,在这一刻达到了高峰。蝉栖身高枝,仍然难得温饱,即使高声鸣叫也得不到大树的温暖,自己虽学富五车,但仕途坎坷,家境也是一贫如洗。

这句话,在手法上,采用拟人,提高韵味,在形式上,首尾呼应,拔高主题,在表达上,直抒胸臆,真实直接。

李商隐官场的不幸也成就了他在诗词上的造诣,写出了如此之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在唐朝后期,再次将唐诗推向高峰。这首《蝉》也因此而成为不朽的佳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