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讲义(教案)

句子大全 2023-12-26 07:31:01
相关推荐

5课 大自然的语言

一、作者名片: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二、字词天地:

翩(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 )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 )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草木荣枯:草木发芽、生长和枯死。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悬殊( ):相差很远。

短促( ):(时间)极短;急促。

三、主题归纳:这篇说明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学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四、课内达标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差异(chā) 温和(hé) 簌簌(shù)

B.窥见(kuī) 了解(jiě) 载途(zǎi)

C连翘(qiáo) 弋获(yì) 纬度(wěi)

D隧道(suì) 物候(hòu)农谚(yán)

2填空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是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而成的,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年年如是:年年都像这样。与前面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矛盾。)

C在百年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大兴西甜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4.对这篇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人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自然界的一切物候现象都有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5.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渴慕)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在途

的寒冬。(销声匿迹)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振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震颤)

D.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6.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写的《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的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知恩必报,讲仁义、讲感情的善良的人。

B.《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D岱宗,即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望岳》)一诗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便写出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 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每点1分)

解析:阅读第①段,发现第①段是以人们对狗熊和青蛙冬眠的向往,引出说明对象;再用“尚不晓”“惊天”等词语加以渲染,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阅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每点1分)

解析:最后一句“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用明确的文字对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进行了信息定位,抓“这”

字,向前寻找指代的部分,便可得出答案。

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时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每点1分)

解析:“几乎”表示“十分接近”,起限制作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呼吸极少,删去“几乎”后,就变成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不呼吸,这与事实情况不符。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说明方法3分,作用2分)

解析:画线句中具体事物“菊头蝠”“老鼠”的出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比”,分别运用了举例子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而“三十多岁”“三四岁”显然是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说明“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即“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分)

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题中明确指出答案在④⑤段中,我们由文章最后一句话回溯,人类与猴子的基因相似性很高→有一种猴子能冬眠→冬眠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冬眠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整理思路,理清顺序,便可得出答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