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一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

句子大全 2023-12-27 06:35:01
相关推荐

在我们身边,有孩子的父母,或者家中有小孩的朋友,逗孩子玩,逗会孩子可能是常事,当然大多数人逗孩子都是善意,除了自己没事无聊时找个快乐源泉,自然也是觉得孩子可爱,因为喜欢孩子才会去跟孩子玩闹。

不过,在我们身边也会有一些不太善意的行为,有些人可能自己能感知到,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会孩子带来了潜在的伤害。

可以反思下,曾经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你不乖乖吃饭,待会儿就会有小怪兽把你抱走。”

“你要是再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

“再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抓你……”

“唱个歌就是好孩子。“

成人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成人觉得这种方式好玩,还有些成人觉得这种恐吓式捉弄比较奏效,容易让孩子更听话。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意味着什么?

这次我们来说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捉弄孩子?捉弄孩子孩子会有什么危害?孩子被捉弄,父母应该怎么办?01

“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心理学家武志红

我们先来看两个概念:“逗”孩子和“捉弄”孩子。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给出了界定: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儿童的位置上,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成人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忽视孩子的感受。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可以说,“逗”孩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当做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站在孩子的角度,融入他们的世界中,感受孩子的快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质量陪伴。

而“捉弄”孩子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关键点主要有两个:

1) 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

2) 跟孩子玩的目的是成人觉得好玩,还是孩子觉得好玩。

02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

经常捉弄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1、缺乏安全感

孩子很纯真的,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原本他们信任一切,对凡事都很容易当真,因为他还不懂得“玩笑”,所以当他听到别人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时,他就会感到恐惧和无助,这样的情绪如果在心里扎根的话,孩子将来会变得容易困惑,焦虑、脾气反复、没有安全感。

成人觉得好玩没事,实际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很多时候,家长通过这种恐吓来控制孩子,或者捉弄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容易怕鬼和怕黑,产生恐惧感。

心理学家说,一个受到成人操纵的孩子,往往也会学会操纵成人。孩子喜欢操纵成人,不是因为孩子天性狡猾,而是一种模仿。

一方面,如果家长利用权威操纵游戏,或者利用孩子的无知而使用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来操纵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缺乏安全感。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如果成人总是利用孩子的天真无知来捉弄孩子的话,那么孩子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是以后孩子试图操纵成人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需要引起大人的注意,达到被重视和爱抚的目的。那些喜欢用异常行为来引起大人注意的孩子,可能在婴儿期就曾受到成人的捉弄,极度缺乏安全感。

2、缺乏信任感

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没有“欺骗”,对大人的一些捉弄行为,他们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为了取乐,会很容易当真,孩子尤其对父母没有任何提防心,他们会相信大人说的每一句话,大人们的玩笑会让孩子体会到被欺骗,被戏弄的感受,他不明白大人什么时候是开玩笑,什么时候是认真的,因此他就会失去信任感。

成人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这些只会让孩子被欺骗、被戏弄、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他发现爸爸妈妈经常都不可信任,如何去相信其他人?

孩子可能会变得不相信别人,对周围的人也充满提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对他人的不信任,会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孩子会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说谎的心理及习惯。甚至孩子也变得不讲诚信,照样学样,去戏弄他人。

3、成为讨好型人格

“再跳个舞才给你糖吃。“有时候大人经常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当众表演,如果孩子不愿意,就会受到埋怨。

孩子还小无法分辨大人的话是真是假,总会信以为真,以为自己听话就会得到大人的欢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讨好型人,会去看大人或者身边人的眼色,通过对方反馈来判断自己做的对不对,孩子甚至会失去自我,失去主动性,出现低自尊,只能依靠取悦他人来获得自我认可。

害怕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就像高兴和痛苦一样,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害怕,就容易遇到危险,但小孩子过于胆小怕事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危害,过度胆小会影响到人的交往和个人魅力的展现。

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自卑、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认真的,是随着成人的塑造和摆布而不断调整自己的。

4. 容易有攻击性

孩子容易相信,也容易情绪化,如果大人的捉弄超出孩子预期,孩子也会感到愤怒、羞愧、甚至充满了攻击性,甚至想通过哭闹,攻击他人来表达他的情绪。

换位思考,其实对于成人也是,如果一件事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或者超出我们的认知范围,我们一样会出现抗拒、愤怒等情绪,将心比心,孩子亦然。

5. 不愿见人,不愿讲话

一方面,老是被捉弄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经常被捉弄,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表达和反应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每次自己开口都会引来嘲笑、或者被戏弄,慢慢孩子就会不愿意再多说话。

另一方面,孩子会关闭心门保护自己。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孩子经常被捉弄后收到的都是不好的反馈,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也会慢慢不愿意参与,不愿意交流,甚至沉默寡言。

03

真和善,是美好生命的两大基石,也是教育的两大基石。——教育专家尹建莉

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1、 不要去捉弄孩子

家长不要去捉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即使是别人的孩子也不要去捉弄。看着孩子被人捉弄时,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孩子。

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再带孩子到这种环境中去,孩子还小,没有能力去承担那样的挫折,做父母的,就要在孩子有能力承担前使孩子尽量远离这些,帮孩子抵挡。

2、礼貌化解,坚决制止

凡是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如果遇到他人捉弄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可以通过转移话题来化解,或者是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轻松帮助孩子解围。如果都不行,那也可以礼貌的制止对方。

有时候遇到不太熟的人,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也可以找个一个点引导孩子借故离开。

3、不要恐吓孩子

一方面,通过扭曲常理来恐吓孩子,有时候可能是为了让孩子不哭闹,能听话。不过这会颠覆孩子对事实的正确认知,轻则逗趣,重则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另一方面,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全部的安全感,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依赖我们,更爱我们,如果父母总说这样的话,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孩子的恐惧感不是天生的,尽量不要用吓唬的方式来制止孩子不恰当的行为,润物细无声的爱才是对待孩子最好的办法。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父母能做到不恐吓,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导孩子,扮演好玩伴的角色,随时随地地关心孩子的游戏活动,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与引导,让孩子玩的游戏既有趣又有意义,让他们能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孩子的情商和其他技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4、大方认错,与孩子真诚对话

不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当家长犯错时候,要及时纠正。

即使家长犯错了,也不要过度自责,发现问题后,及时改正。不妨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这样,不仅对孩子的伤害会降到最低,并且还会使孩子从中受益,学会认真做人,同时也学会宽恕别人。

孩子其实是很懂事的,试着跟孩子对话,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跟孩子真诚的沟通,安抚,告诉孩子你的真实心理细节,让孩子觉得父母是无条件爱自己的。

现在,比较极端捉弄孩子的行为可能已经不多见了,不过成人捉弄孩子的思维方式还是会经常出现在身边,或者我们自己身上,它们与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方式,在本质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理解。

有时,我们的孩子产生一些负面的行为或者结果时,我们甚至都无法归因,不知道这些是否跟自己曾经的某个行为有关系。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孩子在被爱与被尊重的安全感中自发生成的。

爱在日常,细节塑造孩子,孩子的爱与安全感来源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愿我们的宝贝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欢迎收藏,分享,也欢迎大家留言,你的反馈就是我们的动力~

Note一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