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俗语“水至清则无鱼” 下半句更经典(道尽为人处世的道理)

句子大全 2023-12-27 06:39:01
相关推荐

引言:借取经验而不是购买经验的人是幸运的。——布赖辛顿

从古代流传到而今的俗语数不胜数,其实古人早把人生的道理镌刻在这一句句古话中了。人的一生很短暂,有时候靠自己行事去明白人生到底终究是太难了,而有了懂事之人的指引,人生就仿佛按下了事半功倍的快捷键。古人,就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懂事”之人,是我们生活中的伯乐。他们留下的很多民间俗语,都给我们指明了人生方向。而古代有这样一句人尽皆知的古语,这句话也给了我们不小的启示,这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俗语“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更是经典,道尽为人处世的道理。

“水至清则无鱼”中所包含的道理

“水至清则无鱼”出自《汉书》,这是从古至今都被无数人铭记的一句谚语。它蕴含的道理是,水如果太过于清澈了,就不会有鱼愿意在其中栖息,因为它们随时可能会被人类逮捕。这同样预示着,人难得糊涂,如果活的太聪明太精明了,那反而会让人不敢靠近,让人感到恐惧,甚至会让人不敢和他交朋友和共事。水太清,对想要捕鱼的人来说,是一种利,但对于鱼儿们来说,则是一种弊端,所以转化到人的身上来看,太过于“清澈”也是有双面性的,或许太精明的人凭借着个人能力取得了更高的位置,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要失去些什么,或许是时间、或许是娱乐、或许是朋友。

当然,这句俗语除了应刻在人的身上,也可以应刻在事物和环境上。譬如“水至清”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不利的环境,鱼儿尚且不会让自己暴露在清澈的水中,更何况是人类呢。趋利避害,是人和生物都明白的道理。所以在生活中,在人生的选择上,我们也要切记不要把自己暴露在一个“水至清”的状态下,不然只可能导致不好的结局。

“水至清则无鱼”同样抛出了一则启示,人们切记不能对一开始就立下一个错误的目标,对自己,对人事的要求不能太高,不然就会导致物极必反的情况出现,也就是将自己暴露在了透明的河水中,成了清水中一眼可见的鱼。

“人至察则无徒”作为后半句,道尽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至察则无徒”起初并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记忆点里,因为人们更能够铭记“水至清则无鱼”这句俗语。而“人至察则无徒”第一次被人们关注到,则是因为在《大戴礼记》中的出现。子贡想要进入仕途,于是就像他的老师孔子发问,他问道:“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要做官”,孔子回答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子贡顿悟应该做官的原因和道理。

原来“人至察则无徒”是对“水至清则无鱼”的升华深化,这话从孔子口中说出来,自然又蒙上了更深刻的含义,清澈的水虽然让鱼儿的生存十分安逸,但却暗藏陷阱,鱼儿都明白的道理,人怎么可能不明白?于是,“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就出现了,做人,千万不要成为那种看起来过于精明的人,也不要什么事情都贪小便宜。倒不是说不顾忌个人得失,而是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为他人考虑一分,也让自己的价值能帮助别人收获利益,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重。特别是上级领导或是师傅,一定不要把利益摆在第一位,不然只会收不到真正信赖他的弟子,缺少崇拜者等。

相比来说,“人至察则无徒”这句升华算得上是点睛之笔,对整句谚语的格调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也引导出了一些独特的思想,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多为他人考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结语

古人留下的谚语,句句都有他的道理,这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正是因为放在如今令人们感到无比受用,才到今天依旧被人们铭记在心中。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要做一个谦虚、大度、谨言慎行的人,成为这样的人后,才能让自己的人格得到无限的提升。计较得失与利益,在某些时候虽然能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但往长远发展必然会让你栽大跟头。况且,人的一生本就需要共同前进的人,若是因为自己的尖酸刻薄而把身边的人一一推离了身边,那么就算是获得了无上的财富,也是没有用的。望所有人都能够真的清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也算是古人没有辛辛苦苦将其记述在书中,劝勉后人遵守了。

参考资料:《汉书》《大戴礼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苏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