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争夺巴拿马港:一场关于西方文明论的辩论

句子大全 2023-12-28 06:06:01
相关推荐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

某些民族和地区虽然贫穷但不落后

他们无法赶上现代化的列车

是因为他们往往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巴拿马港的失去

19 世纪中期,哥伦比亚自由党也是让巴拿马等地区实现自治的联邦宪政改革背后的推动力量。一些巴拿马商人和政治精英认识到全球贸易对巴拿马的重要性,但觉得首都波哥大因为地理位置过于遥远、情况差异太大,无法了解巴拿马作为沿海地区的独特需求,而这一自治权对他们尤为重要。作为哥伦比亚公民,巴拿马知识分子受当时的自由贸易、联邦制度的启发,加上地缘政治和地缘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地方主义的思想意识。他们非常清楚巴拿马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认为巴拿马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可以让它成为一个天然的商业贸易中心。只要巴拿马不受波哥大的政治干涉,拥有足够的自治权,就可以实现这一经济目标。巴拿马人坚决主张实施联邦制,他们利用地理位置上的独特重要性与哥伦比亚中央政府展开博弈,谋求政治上的让步和高度的自治权。巴拿马的一些商业精英甚至将巴拿马想象成为一个中世纪小型商业城邦的现代版本。19世纪,巴拿马一位权威知识分子认为中世纪商业城市建立的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就是巴拿马共和国应效仿的理想模式。

尤西比奥·A. 莫拉莱斯等自由党人也见证了上述改革浪潮怎样随着 1886 年哥伦比亚宪法的颁布戛然而止。这部宪法开启了哥伦比亚历史上所谓的“复兴时期”,让哥伦比亚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让巴拿马等地失去了自治权。新宪法还取消了新闻自由,结束了男性普选制,规定只有识字的人才能参加全国性投票。

为了摆脱保守政权的控制,尤西比奥·A. 莫拉莱斯等很多自由党人选择了流亡巴拿马。在流亡岁月里,莫拉莱斯继续呼吁自由政治。他奋笔疾书,在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的许多报纸以及美国杂志《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上发表了很多文章。1902年,他发表了一篇尖锐的批评文章,严厉质问哥伦比亚政府:在一个大多数人支持自由党的国家里,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年的保守统治。1899年,哥伦比亚的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终于爆发了血腥的内战——“千日战争”。这场内战在 1902年以保守党的胜利告终。巴拿马作为战区经历了激烈的战斗,是自由党在哥伦比亚唯一取胜的地区。1902年11月21日,巴拿马自由党在美国“威斯康星号”炮艇上与对方签订停战协议。莫拉莱斯是协定签署人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在一个被战火蹂躏的国家,与美国签订运河条约的问题出现了。为期三年的战争结束之后,一些巴拿马人从这条新建的运河中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唯一希望。1903年1月22日,美国和哥伦比亚签订《海约翰—埃尔兰条约》(Herran-Hay Treaty),美国获得了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权利。不过,1903年8月12日,哥伦比亚国会否决了这一条约,原因之一是国会认为,条约将一条6英里宽的狭长地带的100年控制权交给美国,这损害了哥伦比亚的主权。一些巴拿马人和哥伦比亚国会也持相同看法。然而,其他巴拿马人将波哥大对条约的否决视为对巴拿马福祉的又一次漠视。

一些巴拿马人开始组织一次独立运动。在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之后,他们于1903年11月3日宣布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尤西比奥·A. 莫拉莱斯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他的好友——巴拿马黑人政治家卡洛斯·A.门多萨,撰写了一部分当时最为重要的独立文件。门多萨撰写了独立宣言,莫拉莱斯则写了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的声明,并为 1904 年巴拿马制宪会议撰写了临时政府公告。门多萨赢得了当时巴拿马有名的圣安娜(Santa Ana)地区的关键性支持。在一张当时拍摄的照片里,门多萨坐在木制扶手椅上,莫拉莱斯站在他身边,两人身穿 20 世纪早期律师常穿的黑色正装,留着当时流行的浓重的小胡子。他们热切地凝视着镜头,似乎知晓黑人政治家和白人政治家合影的重要象征意义。在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响应巴拿马独立之际,9艘美国战舰抵达巴拿马的几处港口(“纳什维尔号”“迪克西号”“亚特兰大号”“康科德号”“怀俄明号”停靠在巴拿马城的港口)。虽然哥伦比亚在1914年前并不承认巴拿马的脱离,但也无力将其收回。巴拿马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有美国的战舰,还有巴拿马各城市的独立声明,也许没什么比这二者的结合更能体现巴拿马独立中暗藏的矛盾。对于巴拿马的政治身份与政治未来,两种政治观点产生了冲突。一方面,巴拿马的独立声明代表的是一种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旧有政治传统,那时英国和西班牙先前的殖民地都已宣布独立。20世纪初的巴拿马人认为自己是共和传统的正当继承人。另一方面,美国战舰代表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新帝国主义政策。罗斯福认为加勒比海地区的黑人是落后的劣等民族,需要美国的指引。哪一种观点将会塑造未来的美巴关系呢?

巴拿马政府将自己定位成实力略逊但与其他强国地位平等的小国。在建设一项让整个人类受益的重大工程的过程中,巴拿马和美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像尤西比奥·A. 莫拉莱斯这样的巴拿马外交家,属于来自欧美地区之外、坚决要求根据国际法规则谋求与各国列强的平等地位的一代律师。20世纪初的国际法规则将世界划分为两种地区:达到所谓文明标准的地区和没有达到文明标准的地区。前者可以得到其他文明国家根据国际法规则规定享有的平等对待,而后者则不行。需要指出的是,在巴拿马和美国争论由谁来控制巴拿马运河的那一年,英国知名学者约翰·韦斯特莱克(John Westlake)一部有关国际法的新作品问世。和先前的版本一样,该作品按照文明层次对世界各国进行了区分。不过,在这本书里,韦斯特莱克认为日本是“东方国家进入欧洲国家行列的一个罕见而有趣的例子”,而暹罗、波斯、中国和土耳其只能部分被国际社会承认,仍然服从领事裁判权。巴拿马属于哪一种国家呢?

当时并不是捍卫巴拿马文明国家地位的一个好时机。愈来愈盛行的 “科学种族主义”和“文明是白人专属”的看法,让一个黑人占大多数的热带国家很难跻身于可以享有平等权利的文明国家行列。人们是否认为巴拿马人有能力继续控制本国的国际港?他们会不会被视为需要指引和管控的落后热带国家?像本杰明·基德(Benjamin Kidd)的《对热带的控制》(The Control of the Tropics)这样的书,大讲当时西欧和美国的白人相对于“有色人种”的“绝对优势”。基德的这本书出版于 1898 年,当时,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接收了波多黎各、古巴、菲律宾等西属殖民地。该书认为,美国对其南部热带地区的控制,是白人作为落后地区文明推动者这一历史角色的自然结果。用基德的话说,美国有责任管理这些地区,这是一种“推动文明的责任”。还有一些书籍也附和这种观点。例如,在1908年出版的《美国扩张政策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Expansion Policy)一书中,作者詹姆斯·莫顿·卡拉汉(James Morton Callahan)不相信热带地区居民有在民主制度下生活的能力。另外,他还说:“对于欠文明地区的居民来说,现代历史的趋势似乎是接受白人殖民、投身于强国的保护之下。对于那些白人无法殖民的欠文明地区,必须由一个温带地区的基地所统治,必须由美国和其他肩负文明发展责任的国家作为文明的代理人,为了人类共同利益来治理。如果一流文明国家束手不管的话,那些地区的发展就不会有什么效果。”拉美共和国和美国都曾为共和主义而反对欧洲专制,并可以成为姐妹共和国的想法,已经变得越来越苍白。

呼吁美国控制热带邻国的书籍是改变文明理念的大规模文化改换(cultural shift)的一部分。20世纪初,历史学家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深入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知。这一理念就是西方文明论。需要指出的是,巴拿马运河的修建正好与这一理念的形成、传播同时发生。西方文明论影响了美国对美巴关系的认知。与人们的普遍看法不同的是,“西方”这一地理文化概念的炮制相对来说是比较晚近的,它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根据这一认知,从古希腊哲学到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从埃及几何学到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西方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巅峰,英格兰和美国是这一传统及其正统继承人的一部分。

根据这种历史观,只有西方文化才有持久的活力。其他文化,比如古埃及文化、古苏美尔文化,可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推动作用。不过,发挥过某种推动作用之后,这些文化就在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历史中销声匿迹了。在西方文明论的叙事中,其他地区(如西属美洲)对19世纪科学、技术、政治等方面变革的贡献通通被抹掉了。对于西属美洲国家——这些国家曾和美国一起,推动共和主义在 19世纪落地生根——来说,西方文明论让它们越来越难以跻身于那个世纪的政治创新者之列。另外,西方文明论炮制出一个新的文化地理学,让美国与其南部邻国和先前的殖民地拉开了差距。虽然“文明”这个概念最初不分种族和地区,适用于描述所有达到某些社会组织标准、复杂性标准的社会,但是坚持西方文明论的历史学家认为,真正的文明只存在于美国和西欧。正因如此,他们调整了欧洲和美国的文化地理定位:一方面,他们将东欧排除在西方之外;另一方面,他们将欧洲先前在美洲的殖民地分为美国(美国在当时已经成为西方的一部分)和拉丁美洲两部分。这种分类方法,让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地区越来越难以将自己看作是美国的姐妹共和国,难以将自己看作是和美国同在一个美洲的平等成员。

在这种背景下,保住国家的“文明”地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巴拿马是一个文明国家,它就理应获得国际法的全面保护。如果美国不遵守国际法,它的行为就违反了国际规则。然而,如果巴拿马不是“文明”国家,美国对巴拿马的控制和不平等对待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和日本、阿根廷、俄国、中国等国家的法律专家一样,巴拿马的法律专家也积极设法证明自己的国家符合文明国家的标准,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平等对待。对于巴拿马来说,成败的关键在于让国际社会承认它属于为数不多的、应享受平等国际权利的宪政国家。巴拿马政府认为,1903年签订的《美巴条约》是“将全球瞩目的两个国家结成永久亲密关系的契约”。因此,巴拿马共和国是“一个有权受到全球最强大国家尊重的独立主权实体”。巴拿马“理所当然地”有权获得来自美国的“相互尊重,还有权获得美国的特殊待遇”。巴拿马不但要求继续控制自己的港口,还要求和美国共同控制运河区。

在很多方面,关于巴拿马港口的争议是一场关于西方文明论的辩论。不难看出,巴拿马的历史进程不完全符合西方文明论的叙事。巴拿马派出的谈判人员不承认这一观点:他们的国家无法成为全球贸易重要参与者,无法控制那样具有全球意义的基础设施。在巴拿马人看来,要坚持他们的历史观和身份、实现他们的经济愿景,就必须控制巴拿马港。提到巴拿马港,巴拿马政府指的是位于巴拿马运河出海口的那个港口。对于巴拿马人来说,运河港口不过是巴拿马长达四百年国际港的历史里最晚近的发展成果。巴拿马外交官认为,“毗邻这座城市的那个港口是……自从巴拿马奠基以来唯一的对外贸易港,虽然它位于运河区内,但不在出让的范围之内”。失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港口意味着巴拿马城和科隆城将失去外贸业和“他们一贯从中受益的作为货物运输中转地的重要意义”。巴拿马港可以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正如过去四百年里的情形)而不会改变这一事实:定义这个港口的是它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的位置和国际船只停靠港的位置。在巴拿马政府看来,“巴拿马港只有一个”,包括了“巴拿马城周围的所有海岸、岛屿、水域”。因此巴拿马港包括“被称作拉博卡的那个地方。作为巴拿马港的一部分,拉博卡理应被排除在运河区之外”。

(本文选自《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点击图片购书 ↑

作者: [哥伦比亚] 玛丽萨·拉索 著 扈喜林 译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8-15161-8

定价:78元

关键词:西方文明、巴拿马运河、美国霸权、殖民主义、拉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