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放牛娃”写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看哭网友(谁说寒门再无贵子)

句子大全 2024-01-01 02:26:01
相关推荐

很多人都把“博士”当成最高学历,其实“博士”并不是一种学历,而是“学位水平”,博士和硕士的学历都是“研究生”,不过要拿到博士学历却比硕士学历难很多。

读博士首先需要漫长的时间投入,从硕士到博士要经历6-7,而这段时间一般都是人生中的黄金时间,很多人一边读博士,还要成家立业,承担一定的生活开销。

读博士的压力是很大的,除了生活方面,博士的科研工作也是很难的,毕业论文的要求更高,撰写甚至需要一两年时间,所以如果没有坚持的决心是很难读完博士的。

从“放牛娃”到211大学教授,写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80年代,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都没有上学的机会,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生活的贫穷辍学回家做一些农活来填补家用,在那样的环境下还坚持学习,所需要的毅力是难以想象的。

一位名叫肖清和的教授最近走红网络,他任教于上海大学历史系正高级教授,也是宗教与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不想让网友注意到他的并不是他的职业头衔,而是他的一篇论文。

论文是研究生整个读研生涯学习的结晶,说是“呕心沥血”写成也不过分,而博士论文做最高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也需要更独特的视角和更深的见解。

这位教授所在的文史类领域需要深入进行文献的阅读与大量的积累,一篇深度与厚度兼具的论文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深耕

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入选了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这更是凤毛麟角了。

“心酸”后记看哭网友,谁说寒门再无贵子?

可肖清和教授的论文后记远比论文原文内容更加“出彩”,网友看了都认为他的经历实在是太“心酸”了,直接看哭了不少人。

他自己在写后记时也透露出早有“一吐为快”的打算,在他10年左右的求学生涯里每一步都在为博士的毕业做准备,终于将研究成果写成论述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激动的。

这位教授是“正宗”的身出寒门,家里不但很贫穷,而且还很偏僻,是一个安徽的小山村,再加之是80年代,人们对教育并不怎么重视,能读书已经是很难得了。

而他的读书经历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尽管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小升初还取得了全乡第二的好成绩,可是他家里却没有足够的钱让他付学费。

失学的他于是开始了放牛的日子,可就算那时他也没有放弃学习,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寒门贵子”。

放牛时背完整本宋词,现在的学生差什么?

肖清和在放牛时也随身带着一本宋词,依靠小学的学习基础,自己学习,将一整本宋词都背完了,在没有人监督的教授的情况下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水平真的很不容易。

而他自己也说,现在记住的大部分宋词也是那时候背下来的,也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学习精神,后来在有了学费后才能迅速跟上学习进度,保持好成绩。

在断断续续的学费来源中,肖清和在99年高考考出了比文科重点线多七八十分的成绩,校长非常惊喜地给他报了北京大学,从此他就开始了北大求学之路,一直到博士毕业。

跟肖清和教授的成长环境相比,现在很多孩子的学习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家长为他们打理了一切,只要负责学习就行,可是很多学生的成绩却“差强人意”。

归根结底,是这些学生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也没有正确的学习心态

家长在教育中要有界限,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

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任务,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应该上什么课、拿什么书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学生们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根本就不会自己去计划学习任务,很多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需要家长看着学、甚至求着学,这样的学生是考不出顶尖的成绩的。

尤其到了高年级之后,学生自己如果没有升学的意愿,对于再好的学习环境也会熟视无睹,没有学习热情。

在双减政策之下,学生们可能会面临教育分流的情况,更需要在学习上掌握主动权,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思考,利用好学习资源,争取考上高中读大学。

总结:从山村“放牛娃”到北大博士,又当上211大学的教授,肖清和走出了一条完美的“逆袭”之路,他的经历让网友受到了鼓舞,也让人反思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反而有了好的条件却难以这么优秀了,学生们应该有学习主动感,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今日话题:你认为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