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那个高考作文得6分 被川大录取的甲骨文考生(最后却把导师气走)

句子大全 2024-01-01 02:31:01
相关推荐

他是迄今为止高考中唯一用甲骨文写作文的考生,也是顶着“甲骨文达人”光环,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然后在两年内实现从三本到一本两级跳的幸运儿,他还是两年后被导师称为“再也没办法教下去”的学生。

从此之后,他销声匿迹去向不明,留下了一个至今不知的谜团。

他就是黄蛉,一个曾经轰动全网的“怪才”特招生,为何成了人人叹息的现代版伤仲永?

2009年的高考结束后,四川的语文作文阅卷老师遇到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棘手事,有位考生写的作文《熟悉》竟然通篇采用的都是甲骨文。

这可把老师们难住了,作文只对文体做出了不能是诗歌的限制,并没有对使用什么文字有所规定。

按照这样的要求,这篇作文是符合标准的,不过现实是这甲骨文阅卷老师们也不认识啊,怎么给作文评分呢?

问题层层上报后,引起了教育局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很快就联系了四川大学的一位古文字专家,让他把这篇作文翻译好后再给老师评分。

不过,当老师看到翻译好的内容时,却发现这篇让整个阅卷组大费周折的作文跑题相当严重,最终经过大家一致评定后只给出了6分的成绩。

历年高考中,作文都是考后大家最关注的焦点,这次的甲骨文作文更是颠覆了以往的认知,事件被人发上网后,迅速引发热议,大家纷纷好奇这个不走寻常路的考生到底是谁,又是为何在高考时候不按套路出牌的?

很快,作文的主人黄蛉就冒出了水面,这个89年出生的学生很快就成了网络红人,他的信息也被大家快速扒拉了出来。

黄蛉出生于普通家庭,从小就对中国的古文字很感兴趣,最大的理想就是以后能在孔子学院教书。

不过,黄蛉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并没有出彩的地方,很是平平无奇,所以2008年的第一次高考并不理想,最后和家人商量后他选择了继续复读一年。

巧的是,他在复读班里认识了同样热爱古文字,次年将受邀去美国孔子学院讲授中文的蒲体超老师。

共同的爱好让他们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蒲老师的教导下,黄蛉在古文字学习上有了很大长进,当时他掌握的甲骨文已经有800多个了,而已知的甲骨文也不过1000多个。

大概是因为他极度渴望进入大学,2009年又是他的第二次高考,所以那一次他才会剑走偏锋地用甲骨文博取关注,但他没想到的是,这篇作文不但没给他加分,反而只得了个超低的6分。

不过就算只有6分,他的作文还是被冠上了“最牛高考作文”的美称,而他本人也被网友们称为“古文字达人”。

高考成绩出来后,由于作文跑题被拉下了分,黄蛉的总成绩只有428分,比预估的少了40多分,这个成绩他肯定进不了理想的大学。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甲骨文没给他带来高分,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

随着黄蛉用甲骨文写作的故事在网络走红,他也借着网络热度开始为自己找“出路”,他先是去找了复旦大学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刘钊教授,因为他曾经破格录取过一个只有高中学历但对甲骨文颇有研究的三轮车夫蔡伟读博。

于是,黄蛉登门拜访了刘钊教授,希望得到一个特招的机会,见面后刘教授对他也是赞赏有加,不过随后也表示,以他目前的成绩学校没法录取,希望他继续好好钻研,以后考研可以投到他名下。

虽然刘钊教授没接受他,但随后湖南大学又邀请了黄蛉参加面试,不过可惜的是最后还是因为高考成绩过低没了下文,就在黄蛉垂头丧气时,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向他抛去了橄榄枝。

不过,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没有语言类的专业,黄蛉心心念念的还是学习古文学,于是他婉言谢绝了。

随后8月中旬,黄蛉接受了四川大学一批古文字专家的测试,测试过程很顺利,不过当时对方也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让他回家等消息。

回家没几天,他就接到了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的通知书,9月13日,黄蛉如愿进入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至此,大家议论不已的甲骨文考生能否上大学、会被哪所大学录取,终于有了完美结果。

虽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只是一所三本院校,但有他喜欢的汉语言文学,这非常符合黄蛉的心愿。

同时,作为特招生,进入川大锦城学院的黄蛉也倍受学校的重视,在生活和专业课程安排上都给予了他特殊照顾,甚至为了让他能静心学习,别的同学都是4个人或者8个人一间宿舍,他住的宿舍却只有两个人。

更让同学羡慕的是,学校还给他安排了一对一的专业教导,而这一对一的何崝教授也是很有来头,他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甲骨文研究,是这个领域出色的专家。

当时,64岁的何崝教授已经退休了,因为黄蛉他又被返聘回学校专门负责带他这一个学生。

不得不说,黄蛉是极其幸运的,这样的待遇在川大还是史无前例的。

虽然进入大学的黄蛉极力隐藏身份,不想因为高考作文的事在同学间引起话题,但很快大家还是从各种媒体中得知了他就是高考中用甲骨文写作的那个牛人。

于是,经常会有同学找到他,让他教他们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名字,面对同学们的热情,黄蛉也耐心地一一教他们写,遇到不会写的字,还会认真地去查找资料,实在查不出来,黄蛉还开玩笑地说:“书上也找不到这个字啊,要不我按自己的想象给你创造一个字代替吧”。

原本,同学们觉得年纪轻轻就学习甲骨文的黄蛉会是个木讷的书呆子,没想到实际生活中他还挺幽默开朗的。

不仅如此,黄蛉还是个感情细腻的文艺男,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微博和博客,经常会在里面写下些记录自己心情的文字,也不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怀。

其实,进入大学后,黄蛉不仅成了学校的红人,他也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毕竟他当时的热度太高了。

往年高考状元是热点,但那年媒体的关注度全转移到了黄蛉的身上,和高考沾边不沾边的人都知道当年出了个甲骨文考生,媒体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热点。

从6月17日网上首次曝出甲骨文作文开始,黄蛉就成了各路媒体追踪的对象,即使是上了大学,黄蛉还是经常接到想采访他或是想邀请他当嘉宾的电视节目的电话。

不过对于此事,学校和导师都希望他把心思放在专业知识上,特别是何崝教授,时常告诫他,做学问的人一定要静得下心来,才能钻到学术中来,受太多干扰会影响研究学问的心态。

2011年,在锦城学院学习两年后的黄蛉又一次实现了人生的大跳级,他直接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到了川大的历史文化学院,主攻古文字方向,锦城学院是川大附属的三本学校,而川大可是鼎鼎有名的985学府。

作文得6分却被破格取录,然后又在两年内实现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呀,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同学表示不服气,认为黄蛉只不过是比别人多认识了几百个甲骨文,凭什么他就能得到这么优越的教学资源。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又传来一个让他们更加震惊的消息,当年的11月4日黄蛉的导师突然向学校提出辞呈,表示不愿意再教他了,并称“这个学生有些浮躁”。

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事情的导火索源于前不久黄蛉接受的一次采访,当天黄蛉在接受《华西都市报》的采访时,说自己已经读过了《文心雕龙》。这让何崝很生气,他认为黄蛉是在夸夸其谈,以他目前的水平根本还读不懂这本书。

原本那两年,他最反对的就是黄蛉接受媒体采访,可黄蛉偏偏不听,不但经常出现在媒体上,还经常在大庭广众下吹捧自己,这让他难以接受,他不想再教一个浮夸自大的学生。

另外,他也觉得黄蛉那两年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不管自己如何精心教导,黄蛉的进步都不大,每次的作业都错误连篇,同时他也认为以后黄蛉在学术方面的造诣并没有多大空间。

此番言论一出,可谓是在热油锅中倒入了一盆冷水,网络上又一次因为黄蛉炸开锅了。

有少部分网友认为何教授的话有些偏激,现在时代不同了,搞学术也不一定非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的冷板凳上不和外界接触。

不过,大多数的网友还是认为何教授的话是有道理的,一个执教多年的老师不会随意编排自己的学生,黄蛉自身肯定是存在问题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把比作了《伤仲永》中的仲永。

作为辞教风波中的当事方之一,四川大学也广受关注,教务处接到了很多问询此事的电话,追问学校下一步对黄蛉的教学有何安排?得到的回答都是:学校正在处理此事,具体结果还不清楚,其他的事无可奉告。

而黄蛉的手机在11月4日当天就关机了,此后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所有的媒体都没有办法联系到他本人。

仿佛一夜之间,黄蛉就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有关于他所有的消息都定格在了2011年的11月4日之前,直到现在大家都无法从公共媒体中得知他的任何情况。

关于他的去向,有人说当年何崝教授辞教后,川大就和他签订了潜心学习、之后永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的协议。黄蛉接受了先前的教训,在川大的历史学院认真学习,毕业后也一直在从事古文字相关的研究工作。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黄蛉被川大劝退了,此后他找了个普通的工作,一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只是这两种说法都没得到他本人证实,其真实性也就无从考证,但从可查询的资料来看,黄蛉的故事怎么都有点伤仲永的意味。

有人把少年得志列入了人生的三大不幸中,当他们顶着各种光环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大众的关注却让光环变得越来越沉重,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些少年的身心是否撑得住这样的分量。

于是,有人一时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外在的光环不但没有点亮他们的人生,反而成了吞噬他们真我的烈火。

关于黄蛉去向的猜测,我们希望印证的是第一种说法,也希望当一个个光环少年出现时,不是一味地把他们往高处捧,而是有更多的人为他们的心灵导路指航,不要让“伤仲永”的遗憾重复上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