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那年夏 主席在谈及这位诗人尽想做官时(又戏续了其诗 计有4句)

句子大全 2024-01-02 04:22:01
相关推荐

由陈晋撰写,1997年出版的《毛泽东之魂》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说1973年7月4日,毛泽东读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第三首说:“这首诗大意是讲秦始皇了不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只是屁股后头搞了两句:‘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就是说他还是死了,你李白呢?尽想做官!结果充军贵州。白帝遇赦,于是乎‘朝辞白帝彩云间。’《梁父吟》说,现在不行,将来有希望,‘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指挥楚汉如旋蓬’。那时是神气十足,我加上几句,比较完全:‘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把他下油锅了。”

毛主席在上述这段谈话中,共提到了李白的三首诗。

第一首,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其中就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第二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之余,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早发白帝城》又作《下江陵》。

主席在上述谈话中,说李白“白帝遇赦”,就是指李白在公元759年春天被流放,走到白帝城遇赦这事件。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1号社,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女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第三首,即《梁甫吟》,一作《梁父吟》。在这首诗里,李白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巧夺妙换,翻出新意,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自己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能像姜子牙、郦食其一样,得到明君(皇上)重用,以期不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愿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因李白的这首《梁甫吟》全文有三百多字,太长,在此就不录全文了。主席在上述谈话中,提到的李白《梁甫吟》中的那两句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说的是秦汉之际的郦食其。

那么郦食其是什么人呢?郦食其是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人,被刘邦重用前,穷得很,但不服穷,很狂妄,又嗜酒。六十多岁时,被刘邦召见,他不跪拜刘邦,而是做个长揖,就算是给足了刘邦面子。但接下来的一阵雄辩折服了刘邦,让刘邦立马停止了洗脚,放弃了两位美女的按摩,洗耳恭听起来,并很快起用了郦食其。

从此,郦食其由贫穷乡里的一无名小卒,迅速飞黄腾达。郦食其也确实有本事,在协助刘邦平下天时,正如李白在《梁甫吟》中所说,“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毛主席的上述四句续诗,就是接着李白《梁甫吟》中用郦食其的故事续写的。现对主席的四句续诗作一浅析。

主席续诗的第一句:“不料韩信不听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当年的楚汉相争中,当时为刘邦手下大将军的韩信,引兵向东,欲攻齐国时,为刘邦所用的郦食其,抢先说服了齐王田广。田广愿意归汉,也即归顺刘邦,并“已定议,罢守御”。

但让郦食其和齐王田广都万万没想到的是,韩信仍然继续率领大军攻打齐国。所以,主席叙诗第一句就说“不料韩信不听话”。

主席续诗第二句:“十万大军下历城”。历城,故地在今天山东省济南市郊。韩信率领大军下历城,然后继续向东,直逼齐国都城临菑(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第三句:“齐王火冒三千丈”。齐王田广,是战国齐王族后裔,父亲名叫田荣,叔父名叫田横,都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在郦食其游说下,齐王田广已决定投靠刘邦,谁知在这种情况下,韩信仍然继续向田广用兵。田广自然是火冒三千丈,把一腔怒火全迁怒到了郦食其身上,认为郦食其和韩信串通一气,用缓兵之计欺骗了他。其实,哪儿有这回事呢?分明是韩信一意孤行。自然,这时的郦食其已是百口莫辩了。

第四句:“抓了酒徒付鼎烹”。酒徒是指郦食其。由于韩信的贸进,将仍在齐王田广那儿做说客的郦食其害苦了。田广以为郦食其将他出卖了,是有意害他,便一怒之下命人将郦食其推进上有沸水,下有大火的大鼎(古代炊具,多用青铜铸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古代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就这样,公元前203年的那一天,被刘邦封为“广野君”的郦食其,就这样,被活活地烹死在大鼎里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