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福州话中的“文白异读”

句子大全 2024-01-02 06:21:01
相关推荐

作者介绍

吴俊达00

后,自豪的“两个声”福州话学习者。以生长在福州为荣,希望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会讲福州话。真鸟囝天团成员。

福州话中,常出现一个字有多种读音的情况。如“刁皮”(调皮)的“皮”和“牛皮”的“皮”读音就不同;“百货”的“百”和“蜀百”(一百)的“百”读音也不一样。这些现象属于福州话的“文白异读”。

要说清“文白异读”,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文读,什么是白读。文读,多取自标准语或权威方言,是由于古代知识分子崇拜中原文化并认同标准语的地位,而在教学中采用模仿标准语的读音,或用接近标准语的方言音作为读书音而形成的;白读,则多来源于方言固有的音节,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自发形成的口语。

文白异读现象,就是一个字的文读音和白读音不同的现象。如“皮”字在“刁皮”中是文读音,在“牛皮”中是白读音;“百”字在“百货”中是文读音,在“蜀百”中是白读音。一个字的文读音和白读音都可以不止一个,如“行”,就有heing53、houng53等多个文读音和giang53、oung53等多个白读音。

文读音多见于书面语。然而,以前老百姓中文盲居多,大多不能理解文言文。就算是到了现在,能用福州话来读古书和正式文体的人也很少。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文读音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远呢?

事实并非如此。像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刁皮”中的“皮”、“百货”中的“百”,都是文读音,而这两个词都很常用。这些文读音,可能是通过旧时的公告、评书、评话等,口口相传在民间传开来的。比如,老百姓看不懂重要公告,识字的人就帮他们解释,慢慢地老百姓就学会了公告中的一些正式读音,并且将一些这样的读音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典型的例子如,在读姓名及地名的时候,人们常采取文读,如“四川”的“四”、姓名中的“红”等;再如,“司机”“司令”等词中的“司”发音为文读,是取“有司”之义。

然而,老百姓掌握的文读音毕竟还是少数,因此生活中讲福州话时,白读音仍是主流。问题来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一些字,文读音的使用频率超过白读音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雨”字,文读音为y33,白读音为huo242,然而,现在我们说“逿雨”“大雨”等很多词时,用的都是文读音,而白读音只保留在“雨漏”等少数词里,以及为了押韵需要而保留在俗语中(如“六月雨,儥过墿”)。所以,不要以为日常口语中说的词用的都是白读音。经过长期的发展,文读音和白读音并非泾渭分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融合的,都是地道的方言。

根据文白读的来源,不难判断“文白异读”是福州话和标准语交融的产物,而语言的交融是无休止的。如今,在普通话这门新的标准语影响下,福州话还出现了比较接近普通话的所谓“新文读”音,比如“微信”。结合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文白异读反映了福州话与其他语言交融的过程,展现了福州话语音的多样性,增添了福州话的趣味。

(文中采用的福州话拼音参考自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的《福州方言词典》。)

有声专栏,扫码聆听。

(全文共1266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