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卖油翁》被选进课本 为何把最后一句删除(你看最后一句说了啥)

句子大全 2024-01-03 03:07:01
相关推荐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本文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卖油翁酌油的故事,主要说明“熟能生巧”。

欧阳修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并且继承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文章创作高度和成就跟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一代文风。

这篇《卖油翁》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是在亳州创作的一部笔记小说。

这篇短文富有哲理,教会我们实践出真知,只要下苦功夫,多加练习,就能取得成绩,该文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是中学课本的必选文章。

《卖油翁》中所提到的陈尧咨也是北宋名臣之一,他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宋史》记载:“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陈尧咨知兵善射,并且深感自豪,该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陈尧咨非常自大,瞧不起普通的卖油翁,文中提到他“但微颔之”,并且问他“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觉得这名老头非常无礼。这恰恰是作者的欲扬先抑的精心之作,为了引出下文。

老翁从钱眼将油注入葫芦,一滴不漏,不沾钱孔,他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普通劳动人民在劳动中领悟出的哲理就是至理名言,也说明了熟能生巧的故事。

但细心的人能发现,课本中的《卖油翁》,少了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课本中将这句话删除了,这是为什么呢?看看这句话说了什么就明白了。

历史如大浪淘沙,后人对古代的东西都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继承为本,以创新为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承载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沉淀在这数千年的文化中。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我们都知道,也明白其中含义,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该典故讲述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声音,技术非常高明。

庖丁说自己探究事物的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实也是“熟能生巧”的故事。

轮扁斫轮

《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轮扁是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车厂工人,他造车轮的技艺非常精湛,他说,要是削的速度慢了,那么车轮虽然会很光滑但是却不够坚固,要是削的快了,车轮便会很粗糙无法达到使用的标准。

这些都是日积月累所得,是实践得出来的道理,很难用言语表达,记录下来的也只是浅薄的道理。

这两个典故有相似之处,都是熟能生巧的故事,不是说技艺多高超,只要反复练习,掌握规律,就能得心应手。

典故寓意深刻,但传达的却是“用书籍记录的是浅薄的糟粕,真正的知识是自身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

换言之,两个寓言都在宣扬“读书无用论”,既然做什么都熟能生巧,那么学习又有什么用?这对孩子起到一种反面教育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沉淀和研磨,才有了如今的辉煌,为了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心灵,编撰者将最后一句删除。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