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里仁篇09

句子大全 2024-01-03 04:50:01
相关推荐

有志于此,难上加难

伯夷和叔齐,这兄弟两一生遵从孝道和礼制,是历史上有名的贤人,伯夷是哥哥,叔齐是弟弟。他们都是皇子,父亲死后,把君位传给叔齐。叔齐却执意要把君位让给伯夷,因为伯夷是哥哥。伯夷为了让弟弟踏实当国君,就自己跑了,准备去外国生活。结果跑的路上碰上伯夷了,原来伯夷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哥俩共同放弃了皇位,做一对儿道德皇子浪迹天涯。

后来他们在路上听说武王去伐纣了,就跑去劝阻,结果失败了。从此他们就躲到首阳山上,发誓一辈子不吃周朝的食物,最后双双饿死,留下千古美名。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旧衣裳、吃粗茶淡饭为耻的,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老陈说:孔子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有安贫乐道的觉悟,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做,但思想上要有充分准备,可能会这么做。一个读书人,太过看重衣食住行,说明他关心的不是追求真理,而是物质享受。只要有别的满足自己物质享受的捷径,他就换道儿走不追求真理了,在真理和好吃好穿的面前,他肯定会选后者。

读书人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功名富贵没问题,可以吃的是油,穿的是绸。但不要过分在意吃穿用度,不能把这些追求放在真理道德之上,要分清主次。这也是一个矛盾,如果读书人的心思在衣食住行上,他也就不太可能有思想了,最多是掌握知识,是生存技能。

年轻人学习的道路怎么走可以自己选,靠自己的选择和付出获得不同结果,不存在高低贵贱,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大家都是建设国家的螺丝钉。可如果让一个哲学博士和一个技校学厨艺的谈真理,或者谈一桌子菜怎么做好吃,都会觉得别扭。既然没法谈,那就各自走开,各干各的,互不影响。

其实这种人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坏人,所以孔子没有批判他们,只是说不要和他们谈论真理了。他们属于思想动摇意志薄弱的同志,但只要还有道德底线,就是好同志。不可能所有人都一辈子追求真理,没人种地,都不上班,这不耽误建设社会主义吗。可以学别的手艺,起码能解决自己最关心的吃穿问题。

放到今天的社会上,哪个丈母娘会不选有房有车收入高的女婿,去选个看不见摸不着换不来钱的,追求真理道德的女婿?能说丈母娘就是错了吗,当然不能。但如果选择了追求真理这条路,就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很可能被世俗所不容,很可能受到周围异样的眼光。你连吃的不好穿的不好都受不了,根本经受不起这些不容和异样眼光的考验。那就别走追求真理这条路了,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勤劳致富,当个让丈母娘放心的女婿,也蛮好。

很多所谓专家学者,声情并茂的说读书人就应该追求真理,粗茶淡饭才是真。这肯定不对,真不真的和吃什么穿什么没关系,关键看个人的道德底线。生活条件好的就不能追求真理了?肚皮都填不饱,还让他只追求真理,那是最大的不人道。

朱元璋,从小家里穷得养不起他,没吃的,小小年纪只能自己出去找活干养活自己。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就为了讨口饭吃。最后人家创建了一个朝代,如果他一直去追求真理,中国历史就没有明朝了。一个是皇上,一个是思想家,你怎么选?

所以本篇应该这么理解:过分看重吃得好穿得好的人,是不可能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的。但追求吃得好穿得好,本身没有错。从古至今,能从追求真理这条道儿上一直走下去的人,比中彩票的人数还少。因为对一个普通人来讲确实太难了,况且这也不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

伯夷和叔齐,有几个人能做到?三千多年也就这俩位。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追求真理就更难了。追求真理的人,总是形单影只,功名无法动摇他,在五颜六色的染缸中,保持着赤子之心,披着正道的光;追求真理的人,历尽苦难,痴心不改;追求真理的人,回报是精神层级的不断提升。

这个回报,常人理解不了,只有获得这份回报的人才能体会它的好。我们都是常人,应该怎么做?穷时,看得起自己,努力奋斗。混出来了,看得起别人,回报社会,毕竟是人民的小米把自己养大,知恩图报的时候到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