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清代宰相曹振镛道出做官秘诀 多磕头少开口(被文人写词讽刺)

句子大全 2024-01-03 06:22:01
相关推荐

有朋友看到标题,可能先要疑问一下:“清代有宰相吗?”

其实,这是约定俗成的叫法。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可能被称呼为“相国”或者“宰相”。

就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奸臣“和珅”,在习惯上被称为“和相”。

回到正题,前几天我曾经和朋友们聊过一副对联:“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师。”

这个对联说的是清代嘉庆时期,天理教攻入紫禁城,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的军机大臣董诰对着嘉庆帝哭哭啼啼,毫无解决办法,只能劝说嘉庆帝别那么快回到紫禁城。

而另一个军机大臣曹振镛在北京城庸庸碌碌,没有做太多有效的应对。

据说,董诰与曹振镛两人听到这个对联后,笑着说:“此时之庸碌啼哭,颇不容易!”

这也可以看出,董诰与曹振镛这两人只懂得明哲保身的“官场哲学”,只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庸碌思想”。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

就着这个话题,今天就和朋友们聊聊清代宰相曹振镛的做官秘诀:“多磕头少开口”,聊聊曹振镛被文人写词讽刺的一段清代秘闻。

首先还是来看看曹振镛的生平。曹振镛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是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

曹振镛后来逐渐升官,担任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并被封为太子太师、太傅等头衔,可谓风光无二。

还有人总结说:“曹振镛屡次打破清代官员各项指标的记录。在长达52年的仕途中,论官位之高,做官时间之长,清代再无第二人。”

这种官场不倒翁的厉害程度,甚至可以与五代时期的宰相冯道相媲美,自然而然成为一道官场风景线。

没有人说曹振镛是个完全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过他之所以能做大官,之所以能够长久做大官,主要原因还是他“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官场姿态。

在晚清词人况周颐的《眉庐丛话》里记载了曹振镛的官场秘诀。

有一次,某门生向曹振镛请教为官之道,曹振镛总结道:“无他,但多磕头,少开口耳。”

显然,这是曹振镛的经验之谈。而他光明正大把这个“臣妾之道”告诉门生,显然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

他不但靠着这套官场哲学混到了好位置,更认为这套哲学对于门生也有着极大的意义。

还有一次,曹振镛的门生担任御史之职,想要因为某事而上谏。

曹振镛知道了,连忙跑过去拦住了奏章,还苦口婆心说:“毋多言,豪意兴。”

门生被曹振镛说得一愣一愣的,只好放弃了上谏的奏章。久而久之,御史台的风气也变了,没有什么人敢于上谏了。

由于曹振镛的影响力很大,所以曹振镛“多磕头少开口”的官场秘诀在当时颇为流传,反而成为了“金科玉律”,成为了“高情商”的代名词。

这也造成了当时官场的萎靡,多数人都变成了保护自己的官位而不顾百姓的“蠹虫”。

所以况周颐评论说:“道光和咸丰等后面的朝代,当官的人没有太多的气节。这股不良之风,就是曹振镛开的头。”

事实上,在当年就有很多人对曹振镛的为官之道大为不满。前面说的“庸庸碌碌曹丞相”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有文人专门写词来讽刺曹振镛。

某文人有《一剪梅》曰:“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这首词点出曹振镛精于“钻营”,讽刺曹振镛“一味圆融,一味谦恭”的,明哲保身的姿态。

所谓“朦胧”,所谓“从容”,都是极其精准的词语,表明了曹振镛那种不敢担当的猥琐心态。

另外,这首词从“曹振镛”的“镛”字出发,说“驳也无庸,议也无庸”,讽刺到位,是很有艺术水平的。

某文人又有《一剪梅》曰:“八方无事岁岁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后世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这首词写曹振镛通过“多磕头少开口”而官运亨通,“无灾无难到三公”的经历,表面上是夸赞,实际上讽刺。

曹振镛谥号“文正”,而词作者认为如果后人模仿曹振镛的做官哲学,一定会平步青云,一定也会位列三公,以后死了也会像曹振镛那样得个好谥号,不是“文忠”,就是“文恭”,那真是“流芳后世”啊。

显然,这个“流芳后世”是反话正说,阴阳怪气,表达了作者对于曹振镛的极端讽刺。

词作者显然和况周颐一样,认为曹振镛的影响极其恶劣,导致后世许许多多做官的人都是“多磕头少开口”,流毒无穷,无法根治,所以他才忍不住写了这首词。

限于篇幅,文章就先到这里吧。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词呢?欢迎留言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