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小学必考成语:班门弄斧——为什么人们羞于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

句子大全 2024-01-03 07:57:01
相关推荐

今天我要说的成语是,班门弄斧。它出自唐朝柳宗元写的《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原文是这样写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班,就是鲁班;郢,是一个叫匠石的楚国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鲁班、匠石的门舞弄斧头,脸皮太厚了。

鲁班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木工、建筑师和发明家,直到现在,他还被誉为木匠、泥瓦匠的“祖师”。

鲁班自幼好学,心灵手巧,喜欢制作各种小东西。长大做了木匠以后,更是养成了爱动脑琢磨的习惯,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

有一次,鲁班应邀为别人建造楼阁,需要很多木料。他到山上砍木头,用斧子砍了好几天,累得筋疲力尽,仍然供不应求。

鲁班想,怎么才能砍得又快又平整呢?

正在这时,他的手被一片草叶划破了,鲁班摘下叶子仔细观察,发现那片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锯齿。他从中获取了灵感,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把锯子。

后来,他又设计出刨子、墨斗、曲尺等等做工具,极大地提高了木匠们的工作功率和技术。而他自己的木工活,也越来越精美。

传说,鲁班曾经用竹子做成了一只木鸟,在天空中连续飞了三天都没有降落。就这样,鲁班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路过鲁班的门前,看着精致漂亮的朱红色大门,随意舞动着手中的斧头说:

“这个大门挺漂亮。不过,对于我来说,建造一个这样的门,不过是小菜一碟,我随便做做,都能比这个更好。”

旁边的路人听到了,轻笑一声,故意用话激他:

“行啊,小伙子,如果你三天之内做出这样的大门,我就高价聘请你来给我盖一座阁楼,怎么样?”

年轻人骄傲地说:“那还不简单,你等着瞧吧,我这就回去做。”

他回到家中,忙了三天三夜,连饭都顾不上吃,水也顾不上喝。

可是,无论如何,年轻人都做不出同样的大门,雕刻不出那么美妙的图案。

无奈,年轻人只好找到那天让他做大门的人,坦白道:

“对不起,我用尽了全部努力,也没有做出这么好的大门。”

对方指着鲁班家的大门说:“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这可是木工的祖师爷,鲁班的家,这个门是他亲手做的。你的技术能比得上鲁班吗?”

年轻人听了,想到自己当初在鲁班门前,玩弄着斧头说下的大话,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就是成语班门弄斧背后的故事了。

如今,我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有时候,我们也会用这句话表示自谦。

比如,柳宗元说自己为王氏兄弟的诗集写序,就向在鲁班面前使用斧子似的不自量力。这是柳宗元表示谦虚的话,并不是他真的水平不够。

造句的话,我们可以写:小丽在名家面前大谈写作技巧,实在是班门弄斧。

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柳宗元除了写鲁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匠石。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就要问了:匠石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他能和鲁班并列呢?

原来啊,当时在楚国的京城郢都,还有一个本领高强的工匠,非常擅长使用斧头。这个人名字叫石,人们称他匠石。

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篇文章中讲过一个故事:

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

朋友在鼻尖上涂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匠石拿起斧子,瞅准他的鼻尖,“唰”得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那层白灰给扫掉了,还一点儿都没蹭到朋友鼻子上的皮。

可见他使用斧子的技术多么纯熟。

鲁班和匠石能有这么高超的本领,和他们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就给你说到这儿了。

在最后,朱老师给你留一个问题:除了鲁班和匠石,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

#语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