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济南市2021年前三季度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介绍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句子大全 2024-01-04 04:24:01
相关推荐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王若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王若峰: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围绕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等情况,介绍我市2021年前三季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新,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刘长军,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

首先,有请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新介绍有关情况。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新

钱毅新: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一直以来关注、支持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介绍一下2021年全市前三季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共5个方面。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今年1-9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5,同比改善11%;构成综合指数的6项污染物均实现改善,其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改善幅度17.8%。全市良好以上天数为163天。

我市按照空气质量现状和改善情况,分两个单元对各区县进行综合计分排名。1-9月累计,第一单元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历下区、莱芜区、长清区、济南高新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第二单元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钢城区、商河县、济阳区、章丘区、平阴县。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发挥统一监管职能,协调推进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我市继续在住建部门设置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组,出台《济南市2021年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对建设工程、道路保洁、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矿山开发、裸露土地、工业企业料场堆场等多个环节开展扬尘综合整治。1-9月,全市PM10浓度同比改善了11.2%。

二是执法与帮扶并重,推进工业污染综合整治。对2474台工业炉窑治理成果进行“回头看”,全部1208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燃烧改造。生态环境、住建两部门联合对213家商砼企业开展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针对臭氧污染防治实际,年初起即组织开展VOCs综合整治专项检查,对以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医药农药等行业为重点的1300余家涉VOCs工业企业开展帮扶式检查。对3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源头替代评估。按照生态环境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要求》,接续抓好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装卸、敞开液面等10个重点环节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管控。1-9月,全市臭氧浓度同比改善5.1%。

三是深入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疏堵结合,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标准,同时引导报废国三标准老旧柴油货车7362辆。立足源头防控,累计抽查抽检成品油及车用尿素791个批次。对45925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编码登记管理;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出入场信息报备制度以及高排放区域禁用管理制度,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空气质量季度考评制度,按照区县本级空气质量排名得分、所辖街镇空气质量排名得分以及主城区重点道路颗粒物浓度排名得分,综合计算各区县季度考评结果。强化技术支撑,更加注重科技手段在生态环境监管领域的应用,构建了由“卫星遥感—雷达遥测—标准站—微站—走航—超级站”等组成的立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由污染源在线监测、用电量监控、视频监控等组成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各类数据均接入济南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一张图报警、一个平台管控、一套体系处理,环境监管的时效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今年1-9月,我市10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0%,同比提升50%,无劣五类水体。11个省控考核断面水质100%达到省考核要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以年均值为判定标准,1-9月,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我市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前列。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突出防治重点,贯彻落实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决策部署。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一理念,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编制《黄河流域暨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开展15个区县、功能区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估,巩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印发《黄河流域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完成36个突出问题的整改;出台工作方案,有效控制黄河济南段的总氮浓度,在推动黄河生态保护中贡献济南力量。

二是狠抓问题整治,汛期排查夯实“一线工作法”。坚持沿河巡查常态化,采用不定期抽查、交叉检查、夜间排查等手段,强化涉水污染源环境监管,摸排潜在风险源,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今年1-9月,全市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水污染问题拉网式大排查,累计出动1900人次,通过找问题、补短板,有效消除了水环境污染隐患。

三是突出关键部位,加大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力度。我市全面完成了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分类、编码和标志牌树立等重点工作,通过跟踪摸排,率先完成148个劣五类排污口的溯源,实现了劣五类排污口全部建档、全部整治的目标,为水生态环境精准化监管、“点穴式”治污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是落实生态补偿,实现水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建立地表水横纵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近三年累计发放生态补偿金近1.8亿元;率先全面完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签订,主动与滨州、泰安等市就跨市断面开展会商,建立了联合预警、联动执法、联合会商、协同解决的上下游、左右岸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模式,形成流域协同共治新格局。

五是严守红线底线,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初步完成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分调整工作;组织开展了农村分散式水源保护区划定,同步建立部门联合治理、定期调度工作机制,保障了水源保护区环境清理整治工作的实效。

六是坚守防疫成果,加强重点敏感区域废水监管。严格做好疫情集中隔离场所的污水治理监管工作,先后6次、组织50多名专家召开济南市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工作研讨会,重新修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技术要求》,从消毒结果的控制指标、消毒要求、人员防护和消毒池结构等多个方面,在全省首次前瞻性提出了具体细化的要求,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七是完善长效机制,打出环保监管组合拳。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定期考核,奖优罚劣,通过地表水河流断面考核、“水十条”重点攻坚任务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等考核体系的建立,明确工作分工,倒逼责任落实。充分利用“互联网+”系统,打造“国标站+微站”的全域监控系统,81个水质监测“哨兵”实时监控济南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山东省率先采用水质指纹溯源分析技术,结合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天地一体监控系统,建立集监测、管控、执法、治理为一体的智慧环保体系,打出环保监管组合拳。

三、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严格重点地块监管;加强源头预防,实施建设用地准入,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安全稳定。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重点地块土壤风险管控。组织完成508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审,对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块进入土地利用程序;对筛查出的3个污染地块纳入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名录。将关闭退出的化工企业地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后确定的高风险地块等380个地块纳入清单,进行分级分类管控。探索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治理模式,推进某石油化工等4个污染地块采取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措施,确保实现安全利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从业单位管理,抽取29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3个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质量核查,通报问题、督促整改,并对问题明显的从业单位进行约谈。

二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印发《济南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手册》,更新2021年度96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督促全部完成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检查行动,今年以来共检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128家次,发现环境问题17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截至10月底,列入年度计划的30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41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完成工程建设。加强监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复核,将完成验收的设施纳入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保障设施长效运行;对日处理量20吨以上的设施,纳入环境监督性监测范围,实施跟踪监督。

四、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我市以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深入推进化学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利用处置。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2021年4月至6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专项整治,全市共排查工业企业4024家、发现各类问题5800个,排查重点场所899个、发现各类问题34个。累计实施行政处罚30家次,拟处罚金额244.175万元,关闭取缔7家;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2件,刑事拘留7人。

二是着力满足全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印发《济南市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实施方案》,强化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对符合要求的依法依规核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开展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试点和铅蓄电池收集许可工作,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28家,其中综合处置单位2家,处置能力14.06万吨/年;综合利用单位6家,利用能力33.73万吨/年;收集单位13家,综合收集能力14.36万吨/年;废铅蓄电池收集单位6家,收集能力45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企业2家,处置能力2.16万吨/年(65吨/日),一段时期内,可以满足全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三是全力做好涉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目前,我市医疗废物日均产生50吨左右,2020年共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5917吨,涉疫情废物336吨。今年截至10月底,共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5263.01吨,涉疫情废物543.08吨。以上医疗废物全部由我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安全处置。

四是全力推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控工作。全面排查六溴环十二烷(HBCD)生产、使用单位,督促制定淘汰和替代计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停止其生产、使用和进出口。截至10月底,济南市20家涉该有机物的企业,相关原料已全部清零,同时16家企业实现相关产品的清零。

五、生态环保执法情况

我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帮扶与执法并重,积极探索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和“审计式帮扶执法”新模式。深化落实“双随机”制度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增强服务意识,修订《从轻减轻和免除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今年1-9月份,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15起,其中减轻处罚77家(次),从轻处罚44家(次),另外,免予处罚85家(次),充分体现了“过罚相当”的原则,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充分保障了企业主体的权益。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若峰:

感谢钱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据悉,我市即将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在这次攻坚行动中准备采取哪些行动措施?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生态环境处处长刘长军

刘长军:

在10月29日,国家印发了《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制定了十项重要任务,向65个城市下达了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58.1微克/立方米以内,同比改善4.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在8天以内,同比减少2天以上。相比其他同类城市,较为严格,完成难度较大。同时,按照“一市一表”的原则,为济南市制定了措施任务表,分解了35项具体措施。为此,市政府于10月29日下午召开了全市强化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部署了我市秋冬季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项目选址和审批时的重要依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钢铁和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方案。

二是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锅炉和炉窑综合整治,确保已完成的锅炉、炉窑治理改造成果能够稳定发挥减排效益。对治理工艺达不到要求的,实施提升改造。“夏病冬治”,继续推进VOCs治理攻坚,以落实《生态环境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要求》为中心,全面完成有机液体储罐、装卸、敞开液面、废气排放旁路等10个关键环节排查整治。

三是强化燃煤污染防治。确保完成年度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任务。

四是强化移动源管控。继续统筹车、油、路三个方面,抓好各项防治措施落实,主要包括,确保完成《济南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整改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年底前检查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少于1500台(次);以打击“自流黑”为重点,持续推进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等。

五是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将各区县平均降尘量由过去的不得高于9吨/月·平方公里的目标加严到不高于7吨/月·平方公里。继续实施全过程扬尘污染防治。针对秋冬季特点,科学制定道路保洁方案。

六是强化其他面源控制。强化秸秆禁烧管控,持续开展低空排烟设施排查整治,严查严控各类产生大气污染的违规露天作业。

七是以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为中心,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研判空气质量变动趋势,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继续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减排,继续对民生工程、民生企业等予以保障,最大可能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联动,做好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的监督检查和事后跟踪评估,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工作。

对于以上措施,生态环境局作为牵头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与各部门共同推进落实,全力争取秋冬季目标的完成。

济南时报记者:

四季度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有哪些?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

李计珍:

四季度,我局将继续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抓好流域断面水生态环境预警监测,加强污染源头防控,全力保障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

一是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的制定,加快推进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及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按照国家要求,初步完成重点入河排污口标志牌树立工作。

二是突出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强化黄河流域水质总氮控制工作,以降低黄河干流(济南段)总氮浓度为重点,推进实施北大沙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等工程,严格控制入黄支流总氮浓度。

三是组织好汛期水污染防治排查,重点针对群众举报的水污染问题、入河排污口、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建筑工地排水、商品混凝土企业废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等7个方向,排查问题、跟进督导、提前发现、消除隐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好环境应急管理,提高环境预警能力,减少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大隐患,不断提升济南市水环境质量。

四是加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污染共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机制,推进流域污染防治中的权责利,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是继续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巩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成效。

天下泉城记者:

济南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在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计珍: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济南市牢记书记嘱托,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加强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致力于擦亮济南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生态底色,在推动黄河生态保护中贡献力量。

一是聚焦水污染防治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排查解决黄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总书记提出黄河战略以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就做好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部署、批示,先后数次召开会议专题调度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整改情况。2021年以来,济南市主动出击,先后7次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排查,累计出动1900人次,对全市河流断面水质情况、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等事项进行拉网式排查,清单化调度、销号式管理,有效解决了一批黄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

二是河岸同治,加大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力度。济南市通过人工徒步排查,结合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手段,出动无人机1750架次,航拍视频8520分钟,累计排查河道(湖库)110余条,摸清污水排放规律,基本掌握了济南市主要河湖排污(水)口的分布状况。我市已完成全部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以及沿黄入河排污口的溯源和分类、命名、编码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对全市148个劣五类水质入河排污口全部进行了整治,消除了劣五类排污口。

三是部门联动,多力合一促环境质量改善。10月25日,市生态环境局、市城乡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6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水污染防治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分11组再次深入排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十四五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扎牢基础。

四是“人防+技防”,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系统,在省内率先采用水质指纹溯源分析技术,结合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开展天地一体化监控排查,建立“在线监控,追踪溯源,立即整改”快速反应闭环机制,利用81个水质监测“哨兵”24小时监控,开展日分析、日通报、日调度,创新水环境监管模式,市区两级环保水务实时联动、区县交叉检查,市纪委、检察院、督查室联动督导,现场会商解决问题,形成了监测、溯源、管控、执法为一体的监管新模式,构建完善了环境立体监管体系。

五是多市联动,建立黄河流域联保共治大格局。济南市、泰安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流域污染联保共治,联合预警、联动执法、联合会商、协同解决,加大沟通、交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联防联控要求,强化突出区域协同,共同解决跨界污染等治理难题,实现流域断面联防联控常态化共治新格局。

舜网记者:

今年10月下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地都出现了PM2.5污染,我市此期间也出现了一轮污染过程,那么我市10月下旬这一轮空气质量污染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刘长军:

总体来看,内在原因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居于高位,同时,外在的高湿、静稳、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促使了污染天气的形成。

根据我市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调防控“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团队分析,10月下旬出现的污染过程,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本次污染过程区域特征显著。10月下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静稳、高温、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出现了区域性污染过程,我市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域性污染的影响。

二是天气形势静稳,垂直及水平扩散条件差,叠加高湿环境,成为区域污染形成及演变的重要诱因。10月20日-31日,我市高空经历多次浅槽过境过程,高空湿度条件差,天气形势静稳,使得污染物易聚难消。近地面虽经历三次弱冷空气影响,但风速小,同时夜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0%以上,部分时段达到90%以上,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导致颗粒物浓度上升明显。

三是静稳高湿条件下,污染物二次转化增强,硝酸盐增长迅速。10月下旬以来,我市PM2.5组分以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物占比为主,尤其是硝酸盐平均占比50%。随着PM2.5浓度的升高,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碳的浓度及占比均上升,表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NOx、SO2及VOCs等气态前体物的二次转化是造成PM2.5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

下一步,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长期治污,着力减少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回应广大市民对空气质量的期待。

王若峰: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

原标题:《济南市2021年前三季度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介绍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