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深蓝2号”核心系统开工建造(可同时养殖100万尾三文鱼)

句子大全 2024-01-04 07:37:01
相关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兰美娜

10月26日,深远海大型智能网箱“深蓝2号 ”核心系统——“生物量监测系统”开工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作为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平台,“深蓝2号”是实现深远海智能化、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国之重器,其设计养殖水体达15万立方米,设计养殖量100万尾三文鱼,能够实现智能投喂、活鱼分批起捕、自动化网衣清洗、生物量监测等功能。

相较“深蓝1号”,“深蓝2号”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将更加优异。此次开建的“生物量监测系统”是智能网箱的核心系统,是服务鱼群、保障“鱼类福利”的高端智能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在线监测鱼群的生物量状态,包括单体鱼尺寸、重量,鱼活动轨迹、鱼群分布,监测鱼进食特征,成长状况等关键信息和参数,为养殖人员科学绿色养殖提供全方位监测数据和精准方案,保障鱼群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

“生物量监测系统”的开工建造,标志着“深蓝2号”设计建造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未来,随着深蓝系列养殖网箱的规模化运营、产业化发展,将助力山东有力实现“藏粮于海”,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高地。

□延伸

国之重器助力,首批深远海养三文鱼早端上餐桌

“深蓝2号”核心系统的建造,让人们对于深远海养殖有了更多的期待。而早在今年6月份,已经投入使用的“深蓝1号”已经为百姓餐桌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三文鱼。

“深蓝1号”12个小时将三文鱼送到西海岸

在水面以下30米,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内,15余万条三文鱼在网箱包裹的黄海冷水团中自由游弋。这也是全世界最远的深海渔场。

不同于传统渔业的网捕作业,“深蓝1号”的捕捞采用吸鱼泵进行真空负压捕捞,这样能够减少鱼体因在网内碰撞摩擦造成的损伤,也让后续加工变得更加有序可控,这样鱼会通过这条白色管道被一条条吸上船来。

在这里,三文鱼的捕获、加工整个过程都是流程化、智能化进行的。从一条鱼被吸鱼泵吸取至车间,到完成全流程处理工序待发,整个过程只需45分钟。

三文鱼通过电击区域,并进行自动冲洗后,又送至螺旋状的降温区内。完成初步处理的三文鱼温度一般在10℃以上,在降温区内都是自动灌注的冰浆,在0℃左右,三文鱼在这里经过30分钟降温到0~4℃之间。然后进行内脏清理,再经过冲洗血水、吸取杂质两道清洁步骤后,就来到了包装环节。包装工人将鱼用透明长袋装起,有序摆进蓝色专用保温箱,随后均匀盖上冰块后封箱,几十条三文鱼便被拖至船舷边等待送上运输船。

首次收获显示,“深蓝1号”网箱中的三文鱼品质达到了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规模化养殖高价值鱼类取得了成功。

而在收获后,这些三文鱼在10小时左右就抵达西海岸新区,这意味着12个小时之内,三文鱼就能从“深蓝1号”走上新区市民的餐桌。同样,在高集成度的处理流程、冷链全覆盖加持下,最多36个小时就能走进全国百姓家,一改我国三文鱼依赖进口、动辄四五天的时间跨度。国产深远海三文鱼最大限度保证了“鲜”。

工作人员在“深蓝1号”展示收获的三文鱼(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黄海冷水团”是养殖三文鱼的“天然雨林”

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从梦想走进现实,从渔场到餐桌的时间缩短,离不开“黄海冷水团”这个天然宝库。

众所周知,海水养殖三文鱼集中在挪威、智利等冷水海域,在温暖海域养殖成功,“深蓝1号”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上纬度最低的远海三文鱼养殖场。

而这要感谢黄海冷水团这个水质优良的水体。这处位于黄海中部洼地深层及底部、覆盖面积与山东省相当的水体,温度、水质、溶氧量等指标都是冷水鱼生长的绝佳之地,成为了养殖三文鱼的不二之选。

如果说冷水团是养殖三文鱼的“天然雨林”,“深蓝1号”便是孕育三文鱼的“智能襁褓”。

这座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质量超过1500吨的“巨无霸”,总投资11500万元,是全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网箱,它的设计研发突破了总体设计、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

通过中央立柱及8根气柱的注水注气,“深蓝1号”独创了整个网箱的沉浮设计。夏天表层水温过高时,将网箱下沉至海面25米下的冷水团所处位置;冬季底层水温较低时,就将其上升至温暖区域。总之,无论冬夏都可以保证三文鱼在适宜的水文环境中生长。

“深蓝1号”还独创了深海养殖的鱼鳔补气技术,让在深水水域的三文鱼不再因鱼鳔缺气而导致畸形。此外,机器洗网、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技术也早已在“深蓝1号”得以应用。

利用“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与国外主产区相比,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水温适宜的前提下,预计每年可收获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超过1500吨,年产值超过一亿元。

打破传统近海业态重叠、望洋兴叹的局面,开创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西海岸新区海洋渔业如今走向了更深、更远,引燃了经略海洋的强力引擎。

高效加工三文鱼(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约50亿元建造海上中央综合管理平台

西海岸新区与山东海洋集团强强联合,将探索“陆基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式发展新模式,打造百亿级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集群。

2015年,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正式启动;

2018年,“深蓝1号”启用,成功实现三文鱼规模化度夏;

2019年1月,西海岸新区国有资本与万泽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冷水团三文鱼项目;

2020年8月,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获批;

2021年4月,养殖工船开始改造,成为全球首艘远海作业三文鱼加工船;

2021年6月,试验区项目实施以来首次规模化收鱼,成功收获第一批成品三文鱼……

首次规模化收鱼行动进入尾声,而西海岸新区全面建设蓝色粮仓的脚步却刚刚开始,“深蓝2号”核心系统的开建,让我们向深远海的步伐更加坚定。

在低纬度海域,利用底层冷水团养殖三文鱼属于全球性技术难题,项目从一开始便进入了行业无人区,投入全部资金进行持续探索时,作为民营企业的万泽丰资金告急。

在企业把路径技术探索完成,需大规模推广发展的关键时刻,肩负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战略使命的西海岸新区及时出手,通过混改成立国企控股公司,搭建合作新平台,及时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按照试验区批复要求,西海岸新区要拓展海水养殖发展空间,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开展试验示范;以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为载体,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探索在深远海养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在全面建设蓝色粮仓的关键时期,西海岸将遵循“系统谋划,快速突破;主体运营,市场推动;统筹资源,形成标准;搭建平台,推广示范”四条基本原则,聚焦“种业研发链、海水驯化链、养殖平台链、产品贸易链”四条关键链条,全面推进实施试验区开发建设,尽快实现海上有设施、陆上有基地、网箱有活鱼、市场有产品的阶段性愿景。

未来,西海岸新区将整合现有船舶运营、海工装备、苗种繁育、海洋牧场、冷链仓储等产业资源,打造以大型智能化养殖装备为基础的现代化深远海养殖模式,发挥好试验区项目的创新引领作用。

西海岸新区与山东海洋集团的强强联合,聚焦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目标方向,以陆上、近海、远海接力养殖为基础,探索“陆基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式发展新模式。其中,陆基产业园区拟建设苗种培育、海水驯化及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三类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采取“1+N”全新养殖模式,即“1个中央综合管理平台+N个分布式网箱”。预计到2025年,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建造海上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建成一批大型深水智能网箱,实现海上规模化养殖,打造百亿级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集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