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学与文学基础知识

句子大全 2013-11-10 13:12:36
相关推荐

适用于传媒艺考

一.《高潮》作者:洪子城

高潮时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为情节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潮中,主要任务的性格、作品的主要思想都获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在戏剧术语中,高潮又称“顶点”,通常出现在全剧的后半部。

二.肖洛霞夫与《静静的顿河》

肖洛霞夫(1905——1984)。前苏联作家。剩余顿河畔的维辛斯卡亚。1926年开始创作《静静的顿河》,历经14年才完成。小树描写前苏联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顿河哥萨克在这10年里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出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各个阶层的变化,塑造出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被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漩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及悲剧性的命运。葛利高里是中农哥萨克,勇敢顽强,热爱劳动,热爱自由,忠于爱情,并且具有积极行动。探索真理的性格。他在革命与战争中,从一个堡垒投入另一个堡垒,反复寻找所谓正确的道路。他处在历史事件的急流当中,同各种社会力量的代表,不论是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哥萨克、还是白军军官、反动将军们都发生过冲突。他的生活道路典型并特殊的表现了一部分哥萨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他在历史的歧路上徘徊,甚至沦落为匪徒,知道最后才逃出匪帮,回到已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家乡。这部长篇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革命和战争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的人物及命运在历史事件的复杂交错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小说1941年获斯大林奖,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霞夫其他主要作品还有《一个人的遭遇》和《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三.积极浪漫主义作家——雨果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他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30年2月25日,法国文学史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巴黎法兰西剧院上演了雨果的韵文剧《欧那尼》,观众中喝彩和喝倒彩的乱成一片,主要是因为雨果在剧中把反暴君的大盗欧那尼写成了英雄,借此抒发自己反暴君的情绪。此后浪漫派占领了戏剧舞台,28岁的雨果也从此确立了自己浪漫派领袖的地位。在《欧那尼》之后的第二年他又创作了《巴黎圣母院》,小说无情的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宗教神职人员的虚伪和狠毒,赞扬了平民的高贵品质。1851奶年雨果忠于因为反对路易·波拿巴政变而被流放了19年之久,期间他完成了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游记《海上劳工》、《悲惨世界》、《笑面人》等。雨果的代表作品还有小说《九三年》、游记《莱茵河》、诗歌《做祖父的艺术》和《至高的怜悯》、戏剧有《多尔格玛达》和《自由剧作》等。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于巴黎,法兰西为他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巴黎民众参加了葬礼。

四.父子作家——大仲马和小仲马

大仲马(1802年——1870),法国作家。大仲马10岁以前上过几年小学。他主要是靠自学获得了学识和文学才能。他有极高的写作速度,一生写了200多部小说。其代表作品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马尔戈王后》和《莎尔尼伯爵夫人》等。

小仲马(1824年——1895年)法国小说家。他是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却仍旧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了世人讥讽。成年后他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指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部备受侮辱的遭遇,他决心同多文学改变社会道德。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私生子》、《半上流社会》、《放荡的父亲》等。他的作品大多以妇女、婚姻和家庭为题材,比较客观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的真实。

大仲马曾说:“我从我的梦想中吸取题材,我的儿子是从现实中吸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他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大仲马的这段描述,或许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对父子作家在创作方法和风格上所存在的不同。

五.杜甫

杜甫(712—770),中国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书中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

杜甫诗歌现存1400多首。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吧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又上后园山脚》等。“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憎恨野蛮抓丁,但大敌当前,病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服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作诗史;主要在于他的诗歌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他以律诗写咏怀、宴游、山水、时事等,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的诗讲究炼神,他曾说:“为人性逼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恰能代表社诗在遣词造句上的贡献。杜甫诗歌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人以广泛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六.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界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潮。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只是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人民文学》杂志1977年发表的背景作家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伤痕文学”这一特定概念的命名,是上海作家卢新华发表在1978年8月《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而确定下来。“伤痕文学”的主题,是揭露和抗议“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对人性 的残害,特别是对青年人的伤害。“伤痕文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悲剧高潮。在思想上,它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艺术上,它第一次给当代文坛带来悲剧意识。这一意识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的“原色”之一,其整个文学时期的悲凉格调也由此而出。这便是“伤痕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七.“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是指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这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时期。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1915年中国新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新青年》创刊,各种新思想、新潮流涌入中国,给长期封闭的中国带来了生机。

1917年至1918年,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竭力提倡白话文学,反对封建腐朽的文学,撑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达标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军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姿态,从社会革命与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呃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三大主义“反映了反对封建旧文学,建设现实主义新文学的历史要求,使得文学革命的目的和任务更加明确了。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坛最为活跃,各种文学社团层出不穷,鲁迅、郭沫若、叶圣陶、冰心等知名作家,都是这个时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当时他们是属于小资产阶级发动的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的范畴。

“五四”文化革命,特别是前苏联十月革命的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使他们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同一战线的领导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等;郭沫若发表《凤凰涅槃》等都洋溢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狂飙突进的时代色彩。“五四”文学革命明显地存在一些弱点,如对待过去的文学传统缺乏具体分析的历史的批判精神,所提倡的平民文学只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市民文学,因而还不能是文学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接近,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着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的诞生。

八.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 ,字梦阮。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连按婚姻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及其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及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香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现实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作者安排了鲜明对照的两个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这是统治者的世界。两个社会对比着写,用善恶、美丑的对比,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红楼梦》善于处理虚实关系,它实写而不浅露,虚写而不晦暗,创作出一个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九.鲁迅

鲁迅(1881年—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是开始采用的笔名。鲁迅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到仙台医学院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从文。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后在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科长。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树,也是鲁迅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此后鲁迅陆续发表了《孔乙己》、《药》和《阿Q正传》等十几部小树,塑造了没落只是分子、城市贫穷、人力车夫和被压迫的农民等形象。这些作品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感动了青年读者的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使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品。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深受精神毒害的贫穷农阿Q的形象。阿Q受尽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可是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它夸耀过去,幻想未来,自我安慰,自轻自贱,始终不能正视严酷的现实,并且还沾染了游手好闲之辈的残酷的狡猾和恶习。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因此对革命深恶痛绝,但革命到来时统治者的惊慌使他快意,他又要求革命。最后,在未庄一切依旧,阿Q却被抓去枪毙了。小说集中反映了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命运,塑造了阿Q这一不朽的典型。鲁迅在描写被压迫人民的不幸时,常常是期望他们能够奋起抗争。同时也以极大的愤怒来揭露封建阶级、封建恩怨的残酷统治。它反映农民问题的深刻性,反封建的彻底性,都是中国过去的文学做平所未曾达到的。

在散文领域,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分别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独语体”和“闲话风”的散文。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他的杂文多表现的不拘一格的形式,寓热情于冷峻之中的文笔,通过抨击时政和鞭笞习俗来揭示生活哲理,并将诗和政论结合在一起的风格,被人们称为“鲁迅凤”,他开创了现代杂文的新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杂文作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打破了中国小说历史无史的局面。在鲁迅的著述中,也常流露出诗人的特性,如他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文学史家,一个学者。在他的作品里,有他的启蒙,更有他的内省。

十.老舍

老舍(1899~1966),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1918年毕业北京师范学院。1924年赴英国讲学,期间创作了反映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作品都以清脆的背景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表现了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现实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1929年回国,1936年后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话剧《残雾》、《张自忠》和《面子问题》等。在骆驼祥子》中,以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力车夫祥子的个人毁灭,写出了一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这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1946年出版《四世同堂》一、二部,同年赴美国讲学,期间写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建国后的创作以戏剧为主,这一时期的剧作最有价值的是《龙须沟》和《茶馆》。《龙须沟》是老舍创作的里程碑之作,为此他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一生创作了多种题材和样式的文艺作品,成功地描绘了城市平民阶层的生活,同时努力表现了新社会的可喜变化。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语言平实、生动、风格独特。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和北京题材联系在一起,或许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广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内,却把历史和现实、四季景色、社会气氛、风俗习惯、直至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形成一个完整丰满的“京味”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坐出的特殊贡献。

十一.金瓶梅

中国明代长篇小说。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兰陵金属山东,作者大约是山东人,但笑笑生的真实姓名尚不清楚。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重身份的风渐渐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暴露了明代中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历史价值。

《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而《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表面上写的是宋代的人物和故事。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明代中期的社会现实,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左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存在着一些严重缺点。作者对于暴露的黑暗现实,缺乏鲜明的爱憎感情和严肃的批判态度。在解释人生和社会生活方面,有宿命论思想和虚无观念。有些描写过于琐屑,不够精炼。

十二.巴金

巴金(1904~2005),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 甘。生于四川成都一个豪门大户,熟悉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和内幕,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写作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回国后走上了文学写作道路。创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第四病室》、《憩园》和《寒夜》等。建国后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作品结构严谨,语言酣畅明快,笔底感情热烈欢快,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巴金的作品以《家》的影响为最大。

小说《家》通过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内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塑造了觉慧、觉新和鸣凤等典型形象。情节的曲折,感情的激荡以及人物形象的典型生动,使这部小说的可读性极强。巴金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最大的特点是那充沛的激情,犹如滚滚长江水,一泻千里。小说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整体上有一种冲击力,能参透读者的心。《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被曹禹改编成剧本,此后被多次搬上舞台。50年代被拍成电影,成为新中国的经典影片之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门上,雕有一个巨大的手印,象征着一只巨手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门。这个手掌印就是巴金先生的,足见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总要地位。

十三.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即“象征派”。产生于19世纪末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是西方现代派中最早的也是影像最大的派别之一。认为事物都具有与之对应的意念涵义,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事物是互相“感应”的,人的情感与自然史相互“契合”的,人们从任何事物中都能发现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运用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代表人物有马拉梅、拉弗格、瓦莱里、梅特林克、,摩罗等。

十四.美学

美学史研究审美现象的形成及创造规律的科学。美学以艺术为重要研究对象,黑格尔称其为“艺术哲学”。美学研究包括诸多方面:美的哲学、艺术科学、审美心理学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文艺美学、技术美学、劳动美学、生活美学等新的分支学科。

十五.“三言两拍”

“三言两拍”是指明人编著的5种话本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是指明末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两拍”是指明末凌濛初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统称为“三言两拍”。冯梦龙和凌濛初都是明代通俗文学的大家,油漆冯梦龙以明末通俗文坛第一人著称于世。

“三言两拍”公辑小说198篇,其中宋元话本大约占三分之一,多数为明代话本和文人的拟作,但都经过了冯梦龙和凌濛初的整理、润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有些作品肯定了经商致富的行为;有些歌颂了中下层妇女的美德;还有一些作品则揭露了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

“三言两拍”是名末商品经济冲击文坛的产物,但作者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虽然在作品中有不少封建伦理的色彩,但作者以文劝世的创作态度是难能刻贵的。“三言两拍”的语言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作为古代短篇小说,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

十六.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全书20卷100回。吴承恩根据历代民间传说,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入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创作而成。

《西游记》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写唐僧身世及取经缘由。第三部分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道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捉怪,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忠于取回真经,成了“正果”。《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鞭笞了黑暗、邪恶势力,劝诫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敌要狠、除恶务尽,从而使这部书具有了深刻的寓意。作品着重表现了孙悟空斩妖出怪、不畏艰险、勇敢无畏、积极乐观的精神和美好品德。

《西游记》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书中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神性、人性、物性三者的有机的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人物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接触代表。

十七.茅盾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冰,字雁冰,茅盾市他第一篇小说《幻灭》发表时所用的笔名。

1927年到1928年,茅盾完成三部曲《蚀》——《幻灭》、《动摇》和《追求》的创作。1930年他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段弧担任左联执行书记。20世纪30年代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时期。这时完成的有中篇小说《路》、《三人行》和优秀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后有创作了《林家铺子》等。1931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子夜》。

《子夜》是五四以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巨作,是左翼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茅盾的代表作品。小说全方位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性格、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揭示了30年代中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等中国资产阶级的群像。《子夜》把个人、群体和民族的危难连在一起,把艺术审美和历史理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小说著称,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长篇小说巨匠。著名小说又《双也红似二月花》、《子夜》、《虹》、三部曲《蚀》、《林家铺子》、《春蚕》、《腐蚀》等;散文《白杨礼赞》等。

十八.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出生于中等地主兼商人家庭。西欧年过小九开始广泛接触文学作品。1914年初赴日本留学,原学医科,后从事文艺运动。阅读了歌德、泰戈尔等人的文学作品以及私兵诺莎的哲学著作,受泛神论思想的影响。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奶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组织文学团社“创造社”,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表达五四时期个人和民族的情感与欲求的诗集,以自由奔放的激情和雄浑瑰丽的诗风构成了中国新诗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抨击旧物,呼唤光明,充分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受五四诗歌审美观念的影像,创造了自由诗的形式。郭沫若主张“写诗”,而不赞成“做”诗,认为诗以情感的自然流露为上乘,不必拘泥格式。

郭沫若写于抗战时期的历史剧,是继《女神》之后在他的文学道路上出现的第二个高峰。他的《唐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代表作品《屈原》是在抗日民主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期间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对发展新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十九.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是指作家、艺术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不同种类的文学艺术作品有不同的艺术手法,如文学手法、音乐手法、绘画手法等。

二十.创作方法

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家、艺术家采用什么创作方法,是受他的世界观、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心理特性等因素制约的。制作方法往往是文艺思潮或流派的重要标志。

二十一.古典主义

流行于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其特征为:在创作实践中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文学作品视为必须仿效的最高典范,西欧年过中吸取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崇尚完整、和谐、提倡类型说,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代表人物有,莫里哀、维吉尔、拉辛、瓦洛、普桑等。

二十二.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 ),哥伦比亚作家。生于马格达莱纳省的阿拉卡塔卡镇一个医生家庭。大学攻读法律,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067年出版《百年孤独》。这是一部极其丰富的、多层次的小说。它是一部关于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荻亚几代子孙的家庭编年史;它描写了一个象征前马尔克斯故乡阿拉克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同时也是哥伦比亚、拉丁美洲和现代世界上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神话般的历史。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它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总结,从它的源头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创世纪》中创世神话开始,带着对蒙昧状态的伊甸园的净土世界那种质朴和纯洁的深深的怀念。读者从作品中读到,这部编年史诗一个吉普赛智者用梵文写的手稿,只有布恩狄亚就爱听的最后一个男人才能译解,并且只有在每一个读者单独谈它时,才能理解它的涵义。这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吸引每一个读者步入令人浮想联翩的幻境。作品反映和评价了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来的社会历史事件。其代表作品还有《家长的没落》和《恶时辰》等。他的作品主要的特色是用幻想与现实巧妙地结合来反映社会与现实。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十三.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的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面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面在文学创作中发表自己关于社会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噪一时的“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由于反映的是新时期,所以明显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性课题的特点。改革文学不仅是新时期文学对由“文化大革命”到“十七年”再到新时期的真实描写而形成的第三次突破,而且也是新时期文学本体继续发展的又一个层次上的深入。改革文学与现实社会联系之紧密、反映现实生活之快捷为其他文学无法比拟。这表明信息社会出现的新的文学特点。而改革文学由写改革进而发哦反省文学本身,文学本体的改革也就开始了。因为改革文学触发了文学观念的演变。

从《乔厂长上任记》到《沉重的翅膀》、再到《新星》乃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大厂》、《分享艰难》等,就可以看出改革思想演变的总体脉络。

二十四.艺术

艺术史一种被广泛认同、专门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心理活动的产物。根据变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艺术又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综合艺术。

二十五.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它受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艺术思想内容的制约。它的形成标志着艺术家的成熟和作品艺术上哦高度成就。研究和探讨艺术风格,有利于促进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发展。

二十六.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指的是作品得以具体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又指作品完成后的具体表现形成。它由艺术结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等因素组成。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表现,它和艺术内容紧密相连,但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艺术内同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

二十七.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又称为文艺评论。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所作的探讨、分析和评价,是文艺学的组成部分。它以文艺作品为对象、以文艺鉴赏为基础,按照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对文艺作品进行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诸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它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而发展深化,反过来又作用于文艺创作。

二十八.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又称典型形象。指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多彩的,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了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艺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术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

二十九.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亦称为文艺欣赏或艺术鉴赏,是读者或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作品时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欣赏者方面的言行,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同时它也是开展艺术批评的基础。

三十. 阿兰·罗伯—格里耶与新小说派

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 )法国作家。生于法国国布列斯特,原为农艺师。1955年后任巴黎子夜出版社的文学顾问,并开始从事写作和电影编导。他的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1956)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1958),被称之为新小说派的宣言。新小说派又称“反传统小说派”,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法国文坛,开始不被理解,60年代后逐步扩大影响。新小说派认为传统的文学创作方无法表现动荡、变化的现实和人的主观世界,因此主张革新小说的创作方法,以便更深刻地反映事物和真实。他们师承普林斯特、卡夫卡、福克纳,不注重情节描写和性格描写,而着力于外界事物的描绘,有时甚至用号码代替人物姓名,完全打破时间和空间概念,作品中大量出现梦境、回忆、幻觉和潜意识。反对以人物作为写作的中心,他们主张小说要把人与物区分开者的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而是要写出“一个更实在的,更直观的世界”。他的作品还有小说《橡皮》、《窥视者》;电影剧本《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他所编导的电影《不朽的女人》,曾获德路克电影奖。

三十二.一分钟小说

一分钟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小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时候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载体”。一分钟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一分钟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微、新、密、奇。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1500字。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三十三.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自觉结合的流派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的艺术宣言、共同的活动阵地和组织的刊物。反之,不自觉的结合只是相似的创作见解和艺术风格。

三十四.艺术冲动

艺术冲动又称“创作冲动”。指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作家、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的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通常产生于创作活动的开始阶段,其特征表现为作家、艺术家处于强烈而焦躁的情感状态,内心充满着要把某些体验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表现的紧张和努力,艺术冲动要到艺术作品最后完成才能完全释放。

三十五.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是指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塑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它受作家、艺术家的生活经验、教养、观点、感知生活的方式以及创作实践的锻炼等综合性因素的制约。

三十六.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又称“写诗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精确细腻地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从而自然地表现作家、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司汤达、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代表剧作家有易卜生、契诃夫、萧伯纳等,代表画家有列宾、门采尔等。

三十七.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强调主观性欲主体性,不注重对现实的如实描写,侧重于抒情和表现理想,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代表作家有歌德、席勒、雨果、拜伦等。

三十八.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亦称“唯美派”,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史自足的,除了它自身的存在之外,没有任何目的。艺术史人类产品中具有最高内在价值的东西。强调超越生活的“纯粹美”。片面追求艺术技巧和作品的形式美。否定艺术应有社会功能。其代表人物有戈蒂埃、王尔德、佩特、爱伦·坡等。

三十九.师徒作家——福楼拜与莫泊桑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青年时期学习法律,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对他影响甚大。福楼拜一生经历了复辟王朝、二月革命、第二帝国、普法之战、巴黎公社和第三共和国。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圣·安东的诱惑》和《萨朗宝》等。福楼拜终身过着独身生活,是晚辈作家莫泊桑从事文学创作初期的导师。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去巴黎攻读法学,后入伍。退伍以后,拜福楼拜为师从事文学创作。莫泊桑以短篇小说见长,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福楼拜堪称严师,经常对莫泊桑进行“速写”训练。要求他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莫泊桑正式在导师的严格指导下,下了将近10年的苦功,于1880年发表了《羊脂球》,博得老师 的拍案叫绝。在仅仅1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300多部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1部诗集和许多的政治杂文。其代表作品还有《一生》、《俊友》、《菲菲小姐》、《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四十.赫勒与《二十二条军规》

赫勒(1923—?)美国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1950年以后曾任《时代》和《展望》等杂志编辑。1958年开始写作。他最为重要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内部的专横、残暴、贪婪和人们受到的迫害,反映了现代社会各种权势利欲的争夺。“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确定的内容,经常被执法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解释,以便随心所欲置人于死地。赫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方法往往是超现实的而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经常以夸张的手法将生活漫画化。其代表作还有《出了毛病》和《像黄金一样好》等。

四十一.马克·吐温与杰克·伦敦

马克·吐温与杰克·伦敦市美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行深恶痛绝并以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塞缪尔·克莱门斯,生于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他出身贫寒,通过写作而变得富有,享有盛名。他的最重要的创作源泉是密西西比河和他在河上的生活,因而他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对语言运用自如,在一部小说中他运用了多种美国南方的方言及美国黑人的口语。萧伯纳认为,他是英语的语言大师。其重要的代表作品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小说通过黑奴孩子吉姆和白人孩子哈克在逃亡途中多遇到的种种“意外”,描绘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贫困和凄凉,鞭笞了美国“天堂”生活的神话。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还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傻瓜威尔逊》、《贞德传》等。

杰克·伦敦(1876—1916)与马克·吐温齐名。杰克·伦敦生于加利福尼亚洲的旧金山,家庭非常贫困。他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做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他擅长以人物的行为来表现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字精练生动,有相当的感染为。1916年因经济问题总是和家庭闹纠纷而服毒自杀。其代表作品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白牙》等。

四十一.自然主义创始人——左拉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生于巴黎,父母是意大利人,母亲是希腊人,幼年丧父,生活艰辛。巴尔扎克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他不满足于模仿前人,认为新时代需要创建新的文学,立志“自己摸索出一条道路”。受法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影响,左拉参考了把自然主义文学理论,成为19世纪后半叶法国最具有影响的作家和理论家。他曾伏案25奶年创作出一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卢贡—马卡尔家庭的命运》,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后半叶法国社会的生活画面。代表作品有《克洛德德忏悔》、《萌芽》、《俎上肉》、《小酒店》等。

四十二.罗琳与《哈里·波特》

J·K·罗琳(1965— ),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罗琳小时候是分戴眼镜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罗琳从1994年开始写《哈里·波特》,到现在已经写完五部,前3部已经被搬上银幕。迄今为止,《哈里·波特》前4部的总销量已达1.92亿册,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哈里·波特》至少用55中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小波特因父亲被沃尔德莫特爵士杀害,而被寄养在舅舅家。他西欧年过一批神秘的来信和一位叫哈格里德的巨人的指导下,在他11岁生日时已是到自己是个巫师,具有霍格沃茨巫师学校念书的资格。他在学校人缘好,玩游戏老是夺得头筹。与舅舅一家度完一个讨厌的夏天后,哈里乘着一辆会飞分汽车返回霍格沃茨,开始第2年的学习。作者在本书里引入了邪恶的因素:绑架、妖魔和恐怖声音。故事关键是发现谁把学生陷入致命昏迷状态。天生巫师和普通人转变的巫师之间,出现了紧张的对峙。在巫师学校的第三年,突然降临的监狱看守,让小波特重新触动父母遭难前那一刻的可怕记忆。来者是巫师监狱阿兹卡班的看守,前来追索一个出逃的巫师、小波特的教父布莱克。霍格沃茨新来了一位教防御诡计的教授,他帮助小波特懂得过去,以及为什么斯奈普教授讨厌他。在第四年,事情变得更糟糕。坏巫师沃德莫特打开一本记载残酷谋害一个无辜者旧事书。霍格沃茨学校迎来又一个世纪传统的竞技比赛会:巫师奥林匹克运动会。小波特必须同过去和邪恶巫师赛高下,并且要同法国和比利时对手较量。

《哈里·波特》些列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诚然可以解释为从现实世界中逃离,并因此获得强而有力的幻想作用,再加上这些故事的确轻松、有趣,而且有恰到好处的惊险。罗琳的魔法世界没有神的位置,这个世界所适应的读者的幻想生活仅仅局限于电视卡通,还有一个经过夸张的镜像世界,包括了肥皂剧,以及跟踪拍摄一些人生活真是谢姐的真实电视节目和名人闲话,这种夸张是让人觉得更加刺激的,而不是更加危险。这个世界里每一个人的目标就是保护或者破坏哈里·波特和他的朋友及家庭,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哈里·波特》一书的出版以及影片的全球发行,使得作者乔安J·K·罗琳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性之一。罗琳和她的《哈里·波特》带动了全球的奇幻文学热,还促使那些儿童文学作家反思自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十三.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杰出诗人,在唐代就被誉为“诗仙”。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凡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黑、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为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布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李白诗歌丰富的想像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载体方面,李白擅长比较自由德尔古诗和绝句,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诗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跃起伏,变化多端。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锤炼提高,更为精湛。李白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

四十四.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位散文大家的并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明初朱右采录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撰《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二人之说,选辑《唐宋八大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自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四十五.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西汉伟大是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西汉著名学者,通百家。大约20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全国名山大川,不久被提升为郎中。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承其父之职,管泰式令,执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公元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制定《太初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