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江西最“念旧”的城市 公交车用三种语言报站(游客在文物上漫步)

句子大全 2019-09-30 00:51:47
相关推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持续最长的文明,在那些漫长的岁月沉淀中,产生了许多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窃以为,一方水土,加上一方历史,才能养一方人。不然,杜牧在听到《玉树后庭花》之后,不会煞风景地撂下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余光中先生在被李白感动时,写下的也不会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驴友们听见“茶马古道”和“客家文化”这样的“老调”,也没有理由拍手叫好。

在江西省的南部,就有这么一座地方文化多元,而且还很“念旧”的城市,名叫赣州。赣州这座城市很特别,特别大,这份“大”充分体现于赣州的历史中,使得赣州变得跟其他城市很不一样。早在三国初期,这座城市便成为了市一级的行政地区,设庐陵南部都尉。到了宋代,又因为面积大“被针对”,拆分为南安、赣州两个城市。后来又经历了几次拆增,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是一座面积达到39379.64平方公里的“超大号”地级市。

关于这座城市的标签有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像“千里赣江第一城”主要说的是赣州的地理位置;“世界钨都、稀土王国”是形容赣州的地下资源丰富;“世界橙乡”是介绍超市里经常看到的赣南脐橙;“红色故都”是介绍以“将军县”兴国为主要代表的赣州红色文化;“客家摇篮”是说赣州的客家人特别多。实在是不胜枚举,在去过南昌、抚州和九江之后,笔者深感出才子的江西,“起名字”当真是一把好手。

言归正传,在这些标签中,最吸引笔者的莫过于“客家摇篮”。曾经听过一句话,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也许这句话存在着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从侧面体现出,客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所占的份额之大。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赣州面积很大,但是除了原赣州市区河套以内和信丰县城之外,九成以上的居民都讲客家话。只不过这份客家话,也延续“村子与邻村之间,也方言不通”的“江西风俗”,大家各有自己的调调,很有意思。

真到了赣州,就会发现这座城市特别干净,结合三江六岸很是养眼。这与是否繁华无关,人头攒动的老城区红旗大道,同样给人这种感觉。客家人的性格很实在,看起来就很好接触,从问路聊到哪里好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是热情。也正是通过一位大哥的帮助,笔者放弃此前的旅游路线规划,直奔赣州古浮桥而去。上车之后就更意外了,赣州的公交车竟然是用“三种语言”报站的。分别是英语、普通话和客家话,这是笔者所知的江西独一例。

到了赣州古浮桥,首先看到的是古城墙,在赣州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古城墙。从城门进去,径直向前走十数米,便可看到赣江,江上横一木桥,名浮桥。浮桥是一种架在小船上的木桥,小船用缆绳固定,走上去晃悠悠的。在过去比较常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只能在一些电影里看到了。本来三面环水的赣州有东河、西河和南河浮桥三座浮桥,但西河和南河浮桥都被钢筋混泥土所取代,留下的这座东河浮桥,也完全出于一种“念旧”的情怀。

东河浮桥,长400米,由100只小船拼接而成,每三只为一组,共3组,是古人在800多年的作品,属于文物。笔者去的时候正赶上夏天,应该算是浮桥的旅游旺季(不收门票),很热闹。岸边有商贩正在卖些水产品和小玩意儿,时不时有住在对岸的居民“逛完街”从桥上走回去。这显然妨碍到了一些小情侣,本来坐在船头正讲得热闹,忽然就噤若寒蝉。因为夏天的关系,还有一些游客就着夕阳,卷起裤管下水。连笔者这样的看客,不知不觉间,心也跟着静了下来。(李双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