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抗战时期 援华的外国友人(为啥都要先领一张布 布上写着这句话)

句子大全 2013-02-11 16:03:12
相关推荐

抗战时期,援华的外国友人,为啥都要先领一张布?布上写着这句话

文|明翊

在经典影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么一段剧情:

龙文章从虞啸卿那里要来了美军军官麦克鲁汉和柯林斯,来教炮灰团的人使用美式枪械。柯林斯和炮灰团的人因为语言不通,一句Let"s go让炮灰团的人误以为是骂他们“癞皮狗”,以至于柯林斯被众人追着打。

而柯林斯在挨打的时候,一直在挥舞一张布表示自己身份,布上面写着“助华洋人,全民协助”。

之后,柯林斯将这张布贴着自己背后,炮灰团的人也因此给柯林斯起了一个“全民协助”的外号。

实际的历史中,这张布是真的存在的,抗战时期几乎所有援华的外国友人,都要先领这样的一张布,只不过上面写的这句话并非影视剧中的“助华洋人,全民协助”,一般是“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在这句话上面,通常还印着青天白日旗,左边标注印制单位。

“血幅”的种类至少有五种,存在差异,还有的上面写的是“美国空军来华助战,仰我军民一体救护”等等。

这样的一张布,美国人一般称之“Blood chit”,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血的便条”,有“血符”或“血票”的意思,而一般我们习惯称之“血幅”。

这样一张布最大的作用,也正如柯林斯使用的那样,是表示身份的。一般认为,“血幅”通常使用最多的场景是美军援华航空队,即我们熟知的“飞虎队”。它最大的作用是飞行员被敌人击落后,证明自己身份,让第一时间发现中国人民将其妥善隐藏,然后再由游击队送往大后方。

当然,其实早在“飞虎队”之前,“血幅”就已经投入使用了。虽然说由美国志愿飞行员组成的“飞虎队”名扬海外,但来华助战的还有许多国家的很多飞行员,例如加拿大、法国、印度等等,而最早建制参加抗日战争的,是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血幅”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那段时间起,就已经出现了。

比较悲剧的是,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援华美军飞行员在迷路、事故或被日军击落、击伤而迫降、跳伞后,多数都靠着“血幅”得到了中国军民的救护,但“血幅”的来历却源自一场惨剧。

查找记载,“血幅”的来历是这样的。

苏联志愿航空队最初参加战争的时候,飞行员普遍没有随身佩戴“血幅”。两位苏军志愿航空队的飞行员在武汉上空和日军作战,所驾驶的飞机受伤后被迫返航。因为油箱处损坏导致飞机漏油,所以两人驾驶飞机在行驶至万县(今万州市)附近上空时,向指挥台报告油料不够要求迫降。于是指挥台命令两人必要时弃机跳伞。

当时的飞机对于中国来说,是很珍贵的,所以两位苏联飞行员没有选择弃机跳伞,而是勇敢地将飞机安全迫降到长江岸边。落地的两人都受了伤,从飞机中爬出来后,遇到了当地农民,悲剧就此发生了。

当时中国的通讯条件很差,当地的农民并不知道有洋人在帮助中国打日本,于是将迫降的两人当成了日本鬼子。而双方语言上又不通,虽然苏军飞行员拼命解释,但最终还是被农民们用锄头打死。随后,认为立功的大家伙去了乡里报功,乡里又报到了县里,但还没等县里反应过来,就接到了重庆发来的电报,要求县里查找飞行员和飞机。

从这次悲剧之后,国民政府就为所有的苏军支援航空队的成员发放了“血幅”,以防止类似事件重演,保证飞行员被迫降落后能得到良好的救助。

之后的“飞虎队”也因此享受到了同样“待遇”。

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1944年6月27日,云南空军基地接到了报告,一位名叫威瑟尔霍夫特的美空军中尉在兰坪执行任务时身染重病。有“血符”身份证明,小山村的村民虽然非常积极的救助威瑟尔霍夫特,但无奈当地缺医少药。载着医疗队的营救飞机从云南驿基地出发,但凑巧的是兰坪上空乌云密布,连续飞行两日都没找到降落地点,朴实的兰坪村民为此奋战三个昼夜,硬是在空旷的山谷修出了一条跑道,使得营救飞行成功降落,救助了威瑟尔中尉。

中国军民艰辛抗日之时,有外国友人慷慨义助,回顾这一段历史,令人莫名激动,在当时的反法西斯道路上,我们并不孤独。

图片来自互联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