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难忘的回忆(蒙光励)

句子大全 2019-03-05 16:25:33
相关推荐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

难忘的回忆

蒙光励

越秀山是广州人娱乐、锻炼和避暑的好地方。它是由多个石英岩的小山岗所组成的。南北长1160米,宽1000米,主峰高68米,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美不胜收,自10世纪初,越秀山便是广州的镇城之山了。

在越秀山上有歌友们唱歌的,也有在体育场上踢足球的,集文娱、体育和休闲于一身,在节假日的越秀公园大门口,摆满了各种鲜花,姹紫嫣红,更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自元代以来,就一直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我在广州度过了40多个春秋,去越秀山旅游是我的首选。山上的景点很多,但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山上的镇海楼。我对这幢楼情有独钟。常常在那里流连忘返,浮思联翩。

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屈大均写诗赞曰:“玮丽雄伟,虽黄鹤楼、岳阳楼莫能过之。”他的赞美,并非夸张之辞!

越秀山的镇海楼座落在越秀山峰的东侧,俗称五层楼。这幢楼名闻遐迩,楼阁31米,朱墙绿瓦,体型雄伟,巍峨壮观。登楼眺望,有如银带一样的珠江,素来享有“岭南第一胜景”之美誉。镇海楼自1954年起,便成为广州市博物馆的所在地,登上五层楼,不仅可以俯瞰羊城之美景,还可欣赏许多珍贵的文物,领略岭南之风情,一举而数得矣!

我是越秀山的常客。1965年我从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毕业之后,分配到广州部队工作,后来转业回广州。我有一位大学同班同学钟志,也和我一起分配到广州部队。他于1973年转业回广州交易会史志办工作。同窗五载,分配到部队之后,又同在一个连队摸爬滚打一年,共同体验战士的生活。六年的交往,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候我外出办事,路过广交会,常常去找他聊天。广交会离越秀山很近,有时我们会一起到越秀山畅叙友情,在绿树掩映的美景下,促膝谈心。

1984年9月5日,我们俩在越秀山的主峰“孙中山纪念碑”前徘徊,他问我:“你是研究廖仲恺何香凝的学者,你知道陈炯明下令其部属叶举炮轰观音山总统府的故事吗?”我还来不及回答,他接着说:“孙中山要北伐,统一全中国,而陈炯明则不同意,他要搞联省自治,竟然搞兵变。1922年6月14日先在东莞市石龙囚禁廖仲恺,然后指令他的部属叶举指挥部队于16日凌晨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孙夫人宋庆龄规劝孙中山:"您赶快离开!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您!’随后等孙中山离开之后,宋庆龄才在卫士的掩护下离开了。”他兴趣甚浓,侃侃而谈。我补充说:“是的,后来何香凝还到处寻找宋庆龄的下落,她冲破重重阻拦,并到永丰舰上拜谒孙中山。”他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接着,我又说:“廖仲恺在囚禁中,知道陈炯明叛变,十分激愤,他写了一首咏镇海楼的词,愤怒谴责陈炯明的叛逆行径,我还能背诵得出来呢!”他盯着惊奇的眼睛,半信半疑。于是,我向他高声朗诵起来:“叠阁层栏倚晚风,山上烟笼,江上霞红,兴亡阅遍古今同,文只雕虫,技只屠龙。莫问当年旧主公,昔日名隆,今日楼空,跳梁小鼠穴其中,尽夜潜踪,夜静穿墉。”他听了我的背诵,啧啧称赞:“廖先生这首咏镇海楼的词写得实在太好了!”早在大学时代,钟志就是一个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能够熟练的背诵许多唐诗宋词,他感慨万千!

1986年初有一天,我办完公事后,漫步在越秀山的路上,遇见一位约50岁左右的男子,面孔很熟,我想了一会,这不就是我所在部队的老团长吗?于是,我走上前去轻声问道:“请问您是张仲达团长吗?”他望了望,也认出我来了,他高兴地问道:“你是蒙光励同志吗?”我走上前去,双手紧握,点头称是。然后,他带我到他在越秀山上的“广州人民防空办公室”聊天。原来,他在参加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升任陆军41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后来转业到该办公室当主任兼党组书记。这个办公室就设在越秀山上。在部队时,他任41军军炮团团长时,我任该团12连的副指导员,他多次到们连蹲点,所以大家比较熟悉。我们交谈了半个多小时,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我匆匆向老首长告别。过了几天,我约41军军炮团转业到广州的几位战友到越秀山上去拜访他。他给我们讲述许多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惊险的战斗故事。他讲到在一次战斗中,越军的炮弹落到他的指挥所附近,轰然爆炸,他差点丧命。他说,那时他已有4个儿子,最大的16岁,小的才刚刚2岁,如果他牺牲了,他的夫人就辛苦了,但是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他带领部队英勇战斗,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听了他的战斗故事,我们深受教育。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30多年过去了,俩位战友均已先后驾鹤西去。然而,在越秀山上“孙中山纪念碑”前同战友的深情对话,那厚重的历史底蕴,以及在山上与张仲达老团长的邂逅,聆听他讲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却时常浮现于我的脑际,难以忘怀!

作者:蒙光励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首任馆长、副研究员。

专著《廖家两代人》由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40多万字。在《广东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及《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研究廖仲恺何香凝的论文或文章7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

相关阅读

【欢迎投稿】

附:《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征集启事

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以西汉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是广州历史文脉起点和岭南文化的集中代表,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在越秀山上,有广州城标“五羊石像”,有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有广州仅存的明代古城墙,有清代的四方炮台,有民国的“中山纪念碑”,有著名的越秀山体育场等等。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广州历代著名的重要旅游胜地。为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越秀山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与非遗保护,越秀公园特联合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广东广播电视台声创融媒工作室、广东粤语语言艺术团等单位共同开展“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征集活动,深入挖掘千年越秀山的魅力,展现大美羊城风采。

投稿方式

投稿作品应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大赛征稿邮箱:yxgyzw@126.com。邮件标题应注明“我的越秀山故事”字样,投稿作品正文后应附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

不方便使用电子邮箱的市民,也可将自己的作品寄送至:广州市解放北路988号越秀公园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请注明“我的越秀山故事”。

(详情请搜索相关征稿新闻)

来源: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发布:何金德导演工作室(媒体矩阵)

责编:何金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