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合肥│ 巢湖边登高望远(这些地方必去)

句子大全 2016-08-18 21:53:24
相关推荐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有着旖旎醉人的湖光山色和自然奇观,自古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游览观赏,他们不仅写下了千古绝句,还留下了许多碑碣石刻。

重阳将至,登高望远,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王乔洞、半山亭、褒禅山、四顶山、姥山、紫蓬山……寻访巢湖流域,名山处处。而一处处留存至今的时光印记,犹如一幅幅浓缩的历史画卷,见证着巢湖流域深厚的人文底蕴。让我们共同触摸这些山中印记,与古人交流、与历史对话。

01

隐藏千古之谜的摩崖石刻

若是到巢湖游玩,有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紫微山。这座因天上紫微星而得名的山脉有两大奇景,其一是紫微洞,有着“江北第一大洞”的美誉;其二是王乔洞,是江淮之间唯一的石窟艺术宝库,其内的石刻藏着千古之谜。

王乔洞的名字源自一个传说:春秋时代,周灵王太子乔因直谏犯上被废为庶人,便携同王宫侍者云游,行至巢湖之滨的紫微山,见一石窟泉壑优美、紫气升腾,俨然人间仙境,便决定修道于此。王乔后修得正果,化凫而飞,人们便将他修行的洞穴命名为“王乔洞”。

王乔洞内的石刻。

王乔洞形成于何年,人们的说法各不相同,不过,在屈原的诗作《远游》中,可依稀觅得它的影踪:“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可见,王乔洞至少在战国时期之前就有了,而且还小有名气。

走进紫微洞风景区,沿着主道一路前行,走过步仙桥,步入碧桃路,便来到了王乔洞。据导游介绍,王乔洞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整个洞呈“反C形,马蹄状”,其有南北两个相通的洞口,主洞口朝南,岩壁上有“王乔洞”三个大字,据考是明嘉靖年间刻的。

王乔洞内的石刻。

和紫微洞钟乳纷呈、石柱林立、怪石嶙峋的奇异景观不同,王乔洞以数百尊隋唐早期的佛像和动物石刻为奇,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场面宏伟。

细细观察这些佛像,身躯壮硕、体态丰满、服饰绚丽,有的弓膝散坐,手藏长袖;有的垂手侍立,讷然面壁;有的双手合十,盘膝打禅;有的舒胸展臂,超然凌仙……此外,佛像四周还刻有狮、虎、象、马、麒麟等动物浮雕。

王乔洞内的石刻。

王乔洞内为何如此?导游介绍,隋文帝年间,一高僧云游至王乔洞,看中此洞是佛家修行的祥瑞之地,便开始在洞内刻像建寺。因此,王乔洞既是宇宙众生的揽括,也是集寺院殿堂为一体的浓缩,如此绝妙的构思,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石窟艺术中仅此一处。

遗憾的是,王乔洞内的佛像石刻都没有头,仅一尊观音像保存完好。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这些困扰人们数百年的迷雾,给王乔洞笼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仔细观察洞壁不难发现,其内还刻有石碑6块,最早的为北宋绍圣二年所刻,其次是明嘉靖和隆庆年间2块、清代3块,内容都是游记。可见,王乔洞自古就是探幽旅游之地。

王乔洞内的石刻。

其中有块碑刻最为奇特,外有实心字、底有空心字,字迹模糊但字体飘逸大气。工作人员说,这块碑刻叫“叠映碑”,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王乔洞内,处处奇珍。

02

刻印一代文人的拳拳之心

公元1883年,一位14岁的少年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小径中,面对满目青山、野径残花及远处独立于夕照中的半山寺,他不禁吟出一首绝句:“野径残花寂历开,偶将屐齿印苍苔;争墩往事谁能说,为访幽踪我独来。”

这位少年,便是后来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并称“清末四公子”的安徽庐江著名诗人吴保初,“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半山寺因为这首绝句名扬海内,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把酒临风、你唱我和,是为盛事。

半山寺位于庐江闸山,此山原名为黄铜山,俗称黄土山,近来又有人著文称之为睡佛山。旧传,桐城派文脉迤逦而来,为黄土山拦腰斩断,形似一道铁闸,因此就把该地称为“闸山”。后来,潜川丁氏二门四世祖丁恕(名继仁)隐居此山,乡人又称此山为“丁家闸山”。

半山亭石刻。

闸山不高,仅有198米,山巅有一溶洞,泉水四季长流。山上的著名景点是“丁香十八踏”,旧建有十八级台阶,不远处便是古寺半山寺,寺内有一口泉井,泉甘味醇。与半山寺相呼应的是,闸山下还有座龙华庵,竹木葱茏,风景优美。

凡去过闸山的人,对两件事印象深刻,其一是山景,另一便是半山亭石刻。

先说闸山景致。庐江人丁春云对闸山感情颇深,曾撰文描写闸山美景:“晨雾起时,沿军二公路近看闸山,如一尊大佛,或卧或躺,形神活现,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最美的景致,还是看闸山日出,旭日冉冉升起,光芒四射,给人以‘口吐佛珠、祥光普照’之感,再伴以寺庵悠远的钟声,那真是‘旭日佛光幽鸣鸟,钟荡霞绮贯长虹’。”

闸山半山腰,有一座半山亭,坐东朝西。据《庐江县志》记载,半山亭为丁继仁所建造,落成后一度成为当地一大景观,文人雅士常呼朋引伴聚于亭中,吟风弄月之余也指点江山,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辑有《半山亭记》。

亭边石崖上有3处石刻,一为横刻的“半山亭”三个大字,魏碑体,为丁继仁长子珙(号小山)所书。七修丁氏宗谱《半山丁公墓志铭》记载:珙工楷书法,考授序班,即《半山集》请铭者,时为弘治朝大鸿胪居正。鸿胪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

半山亭石刻。

而另两处石刻为两篇短文,是自右而左的竖书,书体为行草略带魏碑意趣。其中一篇字迹清晰、制作精致,文曰:“大明成化十八年创始,次年工毕。为屋三间,以读书之所,后之与我同志者,幸勿毁也。成化二年施恕记。”由此可知,半山亭建成于1483年,距今有500余年的历史。

另一篇石刻字迹模糊,但还可以辨识。当地人笑称,如有人能读通此文,闸山门便会自动打开,其内珍宝将会呈现面前。丁春云曾尝试辨认,“解码”大半:“亭之创,亦识者不忘之□□□,虽太平乐事之一端。然人生天地间,逢时而遂意者焉,亦鲜矣。今勒诸云石,无他焉。俾后之今我同志者,乐他日之太平,庶斯亭得不泯焉。弘治元年丁恕记。”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文中数次提到了“潜川”,这是哪里?熟悉庐江的人大概都知道,它就是庐江的别名。

光绪十一年(1885年)《庐江县志》卷十五·艺文篇,载清雍正元年进士、庐江知县陈庆门撰《沿革五辩》:“邑号‘潜川’,或以为古之潜县。”《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对此有详细解释:“潜县,以古楚邑为名,西汉因六安之旧潜地置潜县。”后几经变更,至“宋·泰始二年(466年)九月,将潜县迁往今庐江县境设置,治今庐城镇南郊1公里。兼庐江郡治”。

将“潜川”作为庐江别名,最早始见于明朝年间,也与半山亭有关。据庐江县方志办考证,明朝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文学家、书法家李东阳,于弘治元年应邀为庐江黄铜山之半山亭作《半山亭铭》,开篇即写道:“庐之潜川,有山曰铜……群奇罗列,万象森朗……西望槽山(马槽山),魏武驻军……欧冶遗山,鸣金既跃……僧有伏虎,龙湫是拓……”

历经岁月风蚀,如今,半山亭已不复存在,仅余留亭基尚存。抚摸崖上石刻,仿佛抚摸着一代文人的拳拳之心,令人心潮澎湃。

01

别有洞天的褒禅山印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含山县东北方7.5公里处,有一座因王安石而扬名天下的褒禅山,穿山而过的华阳洞内有北宋及明清时期的石刻数方,为这座名山又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色彩。

图自含山文旅

褒禅山属大别山余脉,横亘在巢湖之滨,隔断了乌江和昭关——前者为楚霸王自刎之地,后者是伍子胥偷渡之处。据史料记载,褒禅山原名为“花山”,另有说法是作“华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云游至此,爱其风物,结庐山下,逝后其弟子改山名为“褒禅”。

褒禅山主要山峦有三座: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高耸挺拔,“夭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满山林木葱茏,枫叶、葛藤和各种山花,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华阳洞是褒禅山的主景观,传说因仙翁往来此间而得名,其内有天、碑、门、地四洞,也有人称作前洞、后洞、夭洞、地洞,最大的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也就是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移步换景、神奇虚幻。华阳洞洞深形特,洞内历代游客题记遗迹颇多。

图自含山文旅

先来看看华阳洞洞口,洞口右方有一黑底白字的石碑,上刻“华阳洞”三个大字,题款为宋至和元年四月,落款为王安石。这是从“王安石纪念馆”拓印来的,字体为行书,既刚健苍劲,又俊美秀丽,难怪人称其书法“运笔如插两翼”。

石刻大多集中于洞口附近,例如这方题刻“万象皆空”,题款为万历癸丑岁,落款为海阳范惟美。查阅相关资料不难知道,海阳是现在的安徽省休宁县,而范惟美则是一名进士,可见这方明代石刻大概有几分“到此一游”的意味。

而这处“华阳”二字的石刻,字体挺劲有力、灵活舒展,颇为引人瞩目。旁边是一方题字为“华阳洞,老衲谁能佑,有寒泉名游,是人间一洞,嘉靖十年,赐进士出身”的石刻,从字面意思不难分析出,这位慕名来褒禅山的游客,是半路出家的进士。

还有这方石刻,上书:“通判江宁杨构,至淮南干事,过华阳洞,熙宁四年三月九日刻。”和其它或是刚毅遒劲,或是灵动俊秀,或是飘逸洒脱的字体相比,这方石刻的字体略显质朴随性,不过这是江淮之间少有的宋朝题刻,具有一定的地区学术意义,颇为珍贵。

沿着曲折幽深的洞道一路前行,经过“莲花倒影”“织女晾纱”“莲台瀑布”“梦笔生花”等鬼斧神工的钟乳石后,便能看到写着“荆公回步”的石刻,据说与王安石有关。

图自每日商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从《游褒禅山记》中可以看到,当时,王安石等5人游览褒禅山时,从后洞口进入华阳洞。走到较深处,有人不断劝说着返程,否则火把会燃尽。王安石随着大家折返,可回到后洞口一看,火把还剩下一大截,他心里甚感懊悔。后来,人们在王安石止步返回的地方,刻下了“荆公回步”四个大字,以示纪念。

除此之外,洞壁上还刻有不少王安石的名言,例如“天变不可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等,看着这些历朝历代的石刻,让人不由生出“游山如读史,看洞若观画”的感叹。

历史上,大凡名人去过、又留下诗篇游记的地方,往往都出了名——琅琊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天姥山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褒禅山也成为无数后人趋之若鹜的名胜。环顾华阳洞,眼前似浮现出王安石打着火把进洞又钻出的身影;凝望着绿林中残存的唐代古官道,耳边像听见王安石的车行渐渐远去的马蹄声。

03

环湖众山藏有数不尽的佳话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连同周边那些秀丽娇美的青山,共同构成了人文山水的美景,吸引了无数名人大家留下墨宝,镌刻于碑记之上。重阳登高,不妨来游览这些名山,寻觅绵延千年的巢湖文脉。

巢湖之滨,有一座因文学巨擘欧阳修而闻名的山脉——浮槎山,是曾经合肥地区山峰的“最高度”。浮槎山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尤以山石之奇为胜。据不完全统计,浮槎山上有30多块奇石,姿态万千:有石状如乌龟,名“金龟望海”;有石形如大鼓,名“响鼓震天”;有石如船颠簸水中,名“船波万状”……

图自东城文传

要说浮槎山上最为神奇的景观,那无疑是山顶之上的“合巢泉”,也有人称之为“乳泉”。那是一清一白的两眼泉水,南池圆、北池方,圆池水莹泽如玉,方池水明澈如镜,大雨不涨、久旱不涸,汲取多少、流出多少,始终保持着尺把深的水位。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真宗妹之子李端愿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于公务之暇登浮槎山寻得泉水,将水装罐并千里送与欧阳修品尝。彼时,欧阳修在滁州为官,对奇山怪石灵泉的桴槎山向往已久,可惜因为路途迢迢难以前往,很是遗憾。

品尝到了桴槎山泉,欧阳修心旷神怡、文思涌动,提笔写下了《浮槎山水记》:“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桴槎山自此闻名天下。

图自东城文传

走进新时代,浮槎山带着她的美景、甘泉、甜果、香茶,一刻也没有停止“走出深闺”的脚步。如今的桴槎山,逐步打造成为集绿色旅游、避暑纳凉、度假疗养、探险猎奇等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登山、探幽、访古、荡舟、品茗等任君选择。

巢湖东岸的长临河小镇有座青阳山,很多人知道它源于一部名为《青阳山房集》的古书,作者是有着“元末天下第一臣”之称的余阙。

和巢湖流域诸多名山相比,今天的青阳山略有些低调,并不险峻也无奇景。不过,历史上的青阳山也以景美著称,碑文《青阳山房记》中记载:“若夫湖山之胜,深者涵云天,高者薄霄汉,蛟龙之所蟠,虎豹之所蹲,怒而为风,喜而为雨,声色动植之物,阴晴明晦之变……”

图自幸福肥东

如今,关于青阳山流传最广的故事,大多都与余阙有关。据载,余阙正是庐州人士,生于青阳山下、长于青阳山中。舞勺之年,余阙来到青阳山私塾学习,正当学业渐成之际,父亲逝世遂无奈退学。之后,余阙在青阳山设立私塾,授徒赚钱赡养母亲。

31岁时,余阙考取进士,可入仕后仅两年就辞官回乡,在青阳山盖了“青阳山房”,继续闭门授徒、奉养老母的生活。因“青阳山房多书,学之者皆有成,吾其游焉”,前往求学者络绎不绝,“将见贤才济济,出为邦家之光”,青阳山房传留后世永远不朽。余阙“授徒养母”也成为一段佳话。

说起巢湖周边的山,姥山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作为湖中最大的岛屿,它并不高峻,仅115米,却是八百里巢湖的第一胜境,远看有三山、近瞧有九峰。

图自巢湖文旅

在碑文《姥山记》中,明朝文学家、合肥知县熊文举,这样描述姥山的美景:“夫山卓立湖心,孤矣。近揽之,又复逶迤蜿蜒,风气阻蓄,乃宅百家,诸文学利其幽僻,选社结盟,藜火荧荧,上冲霄汉。”在他看来,姥山风光不仅如诗如画,更是“桑麻楚楚,四面桃花,水天一色,不辨山之为姥也”的世外桃源。

巢湖流域

还有这些登高远眺之处

九月初九重阳之日,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习俗。巢湖流域还有不少山峰,秋高气爽、秋菊怒放、登高野游,岂不乐哉!

紫蓬山

紫蓬山又名“北九华山”,自清代便有“庐阳第一名山”之称。绵延25千米的山脉中,包括紫蓬山、千字山等大小山峰100余座,周边名胜古迹遍布,既有始建于三国时代的西庐寺,也有宋抗金名将葛升之墓,还有名僧袁宏谟故居、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等。此外,文昌阁、周瑜读书处、洗砚池等也值得一探。

银屏山

银屏山在巢湖南岸,是巢湖境内第一高峰,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有“九狮抱银屏”之说。山中谷幽、林密,加上溶洞、奇花等,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银屏牡丹花,人称“天下第一奇花”,生长在一堵巨大的犹如斧削、光滑如屏的悬崖峭壁之上,历经千年而永葆青春,殊为举世罕见。

牛王寨

牛王寨又名刘王寨、天子寨,属皖中大别山余脉的一座山峰,为合肥地区的最高峰。其雄踞群山之顶,峻岭奇峰、寨宽崖秀、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正所谓“古迹刘王寨,奇秀甲江淮”,与“老和尚包”“百花寨”“龙池山”遥相呼应,成为四山并列的“姐妹峰”。

四顶山

四顶山位于巢湖北岸,因山有四顶而得名,之美以朝霞为最。相传,东汉魏伯阳曾在此炼丹,在山中留下了丹砂、仙粉,辉映朝霞、放射异彩。“四顶朝霞”先后被评为“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之一。此外,四顶山上有炼丹池、朝霞寺、朝霞书院、滴芦井等名胜古迹,“青蛙石”“鹦鹉石”“钓鱼台”“都堂石”等奇石异景。

鼓山

鼓山是巢湖三大名山之一,自古有“鼓响(鼓山)、旗摇(旗山)、凤点头(凤凰山)”的传说。有鼓山塔、范增亭、乌龙泉、莲花池、龙灯石等众多景点,其中,“鼓山塔”位于鼓山之巅,可饱览巢湖城市、水景风光,静观日月星辰,洞察风云之变,是观赏巢湖美景的好地方。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靓

摄影/高博

点亮“在看”!

赶紧告诉更多的人!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文化合肥│ 巢湖边登高望远,这些地方必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