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参论语百一十(平等做人)

句子大全 2016-10-14 19:19:00
相关推荐

如果说论语是讲“学”的,则《学而》就是纲,开篇四章可以说即已讲完。然后是学必通政,所以第五章即讲政,第二篇即《为政》;接着第三篇《八佾》和第四篇《里仁》,礼与仁既是学的内容也是学的目的;再接着《公冶长》与《雍也》两篇是人物言行的注解,然后《述而》是《学而》的进一步发挥,紧接着《泰伯》又是通政之学,所以这篇《子罕》又是具体的言行来注解学问。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第一句就有不同理解。较普遍说法与是赞与义,论语也多次出现过这种用法;就是说孔子少言利,只是认同命与仁。论语确实讲利的不多,仁很多,命也不少,所以这种解说没有问题,只是从句式上看好像不应该这么写,当然古人竹简刻字可能刻了也不容易改。

这章的另一种解读是利、命、仁三者都少言。若言小利,个人之利,则必起争端,争总不适合人群之结合。西方人动不动就言人权,权利,中国传统没有这些名词,只言人道,人生。然人群大道又不得不言利,则大群之利,大同世界又不易言尽。如孟子见梁惠王,王说老头子这么远跑来有啥利益带给我啊,孟子告之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齐宣王告以“好勇、好货、好色”,孟子也只说“与百姓同之”就是了。所以大利实即大义,义利相对也可以是一体两面。孔子主言仁,少言义,孟子才对义充分发挥,言道义即涵盖功利,而言功利则可违背道义。

这样理解子罕言利,就容易理解也罕言命与仁了,虽然论语里也多次说仁和命,但真正要下个结论并不容易,而且一部论语研究下来,仁也是有体有用,包括形上形下,难以说清;命也是同样道理,虽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知命,但命是什么也是没法说清楚。所以后世禅宗只有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中国人写诗也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孔子虽罕言,但一部论语也已尽得“利与命与仁”之风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有个达巷那地方的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学问广博,无所不知,乃至没有专门哪一项可以来名称他的。用今天的话,说孔子是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什么家,好像都可以,但又都不行。传统学问没有这么分的,随便拎出一个历史人物都没法这么称呼。因为学问在于做人,最好是完全通达通透,贵通不贵专,专业技术皆是艺,最后也需要技进乎道。能行人道才算学以成人,所以中国人之分类则为圣人贤人,君子小人,善人恶人,智者愚人等等。孔子即是圣人,也可谓千古只一人。

人必先成为一个人再谈成为什么家的角色或职业,不谈做人而专门做个什么家,始终要出毛病的。只有中国文化会骂一个人不是人,不像人,因为所谓人是指人文的人或者说文化人。西方所谓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从自然人而言,所以西方讲“知识就是力量/权力”,依然是从角力争斗的角度看知识,能不能称为文化实在是问题。做个什么样的人只能自己做,这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

孔子听到人家的评论,跟弟子们说,我究竟该专执哪一项好呢?当个骑马驾车的车夫呢,还是当个军事专家?还是当车夫吧。意思还是要引领文化的方向,驾驭时代前进的方向,孔子这句话是有深意的。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纯是指丝,以前织麻比较麻烦,费事而工贵,故用丝比较方便节俭。所以孔子从俭的角度认同用丝,认同众人的做法。但是君臣之礼呢,这个拜上而拜下的古礼打个比方,等于说以前一定要跪拜,现在拱手作揖就算了,这是骄,是为了自己舒服,不诚恳。所以孔子不认同,说虽然违逆众人,他还是坚持要拜下。

为什么用丝方便就认同,拜上也是方便就不认同呢?因为丝与麻只是物,拜则是行为。说中国文化是人文文化,学问在于做人,就是这个道理,人是要做出来的,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做出来,所以传统教育重行,最好就是行道。比如不管戴麻还是戴丝,哪怕今天只是带一朵白花,依然是戴,依然是行为。如果行为不对,那做人就有问题。说礼的关键在于表里如一,是威仪三千细行八万,身心互为表里,没有这些细行就没有威仪,也形不成礼仪三百。

中国人评价一个人说其品行如何,即是品评其行为,而不以功业为结论。因为行为可以成就事业,比如说耕读传家,或者一手工艺也可以传家,这种传承就成为一项事业,像范仲淹的义庄传了近千年就是伟大的事业。但是讲功业不能见其具体行为,功业需要各种因缘凑合,有行为也有不可学因素,更关键是今天的功业一定被明天的盖过,又怎么学,学什么。

功业可累积,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像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李世民也是接他父亲的手。科学技术也同样可积累,过去百多年中国人被外来的科学技术打昏了头脑,只有有识之士看得清楚,科学完全可以迎头赶上,只需要给中国二三十年的和平安定即可。所谓迎头赶上就是不用跟在后面追着的,站在前面等着上车就可以,今天的事实也已经证明是这样。财富的积累也是这个道理,中国人说本富,继承来的财富才是本分的自然的真富,白手起家辛苦创业并不被传统所看重。所以功业科技财富这些皆可站在别人的基础上来累进,唯有做人没办法,完全只能是自己做,虽可以说以孔子为榜样,却没法说在孔子的基础上来做,只有自己一步一步行出来,自己积累。

是个自然人就需要学做人就可以做人,没有也无需任何条件。此一文化理念实是全人类最平等的理念,也是最事实的平等,与西方喊出的或者定义出来的平等完全是两回事。

中国的科技与财富再经过一代人的积累,在世界的地位当可超越汉唐康乾时代,可以说绝对富强了,中国文化自没有侵略称霸的基因,那时候中国又该向世界输出什么,引导世界往何处走。西方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的英法,大航海的荷西葡,近代的意大利德意志,乃至苏联,怎样富强皆不可长久不可广大。反而中国五千年来不断广土众民,绵延不绝。争富争强只能是富而不足,强而不安,最终还是分裂争斗,没有平等可言。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能知足心安,又何来自信,又何以让西方理解中国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