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1957年 重庆一杂货郎不经意间说了句成语(为何被当地公安逮捕)

句子大全 2017-04-06 13:22:44
相关推荐

濯水镇,位于重庆黔江区,地处黔江区南部,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人口不到2000,最发达的马路只有一条丁字石板街,这里也很少跟外界有联系。

但又地处川黔两省交界处,时常都会有一些杂货郎路过,他们成了濯水镇最受“欢迎”的人,只要他们来了,当地的百姓都会热情邀请他们吃饭,其中一位叫刘正刚的杂货郎就经常在这里走动。

在这个小镇上,人们都认识刘正刚,他人长得老实,45岁还没有结婚,家庭条件也不好,没有固定的居所,乡亲们都非常同情他。在乡亲们的撮合下,刘正刚跟一位逃难的女子邵春兰结了婚,两人也定居在濯水镇,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刘正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经常被派到县里面去学习,他在公私合营商店还得到了一份好差事。1957年,一位干部来商店买东西,刘正刚就跟他攀谈了起来,刘正刚突然说了一句成语“不翼而飞”。

干部看了他一眼,又离开了。但他却开始怀疑刘正刚的身份,刘正刚一直都说自己是一位农民,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可为什么懂高深的成语?这一查,发现刘正刚生平有些“来路不明”。

在不知道他身份的情况下,派出了两个警察,决定“敲山震虎”,被抓后,刘正刚也是老老实实交代了。他根本就不叫刘正刚,而是叫郑蕴侠,他是一位高级特工。

郑蕴侠,四川人,1907年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郑宗尧留过洋,追随孙文发动了革命,他在孙文麾下也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差事。

在这种家庭下长大,郑蕴侠得到了很好教育,考入了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又进入了黄埔,成为了第四期学员。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郑蕴侠就被调到第一军担任上尉。

出身好,学历高,又是出身黄埔,他自然得到了上级的青睐,他加入了一个秘密团队“青白团”被当做高级特工培养,在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之前,他一直都在内部担任一些要职。

1938年还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他带着一支政工队赶赴前线,同日军先后争夺了5次阵地,1941年又加入了远征军,主要担任战地的通讯,在抗日时期,他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

抗日战争结束,战火并没有停息,而这次他们又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郑蕴侠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沧白堂事件”、“较场口血案”都是郑蕴侠犯下的罪行。

到了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上快要结束了,敌人依旧不愿意放弃,留下了一些特务搞破坏,身为高级特工的郑蕴侠当时就组建了一支游击队,试图顽强抵抗,但面对我军,敌人的组织很快土崩瓦解。

郑蕴侠选择了逃亡,以他当时的身份完全可以申请离开,然而郑蕴侠却选择了留下,他打算将游离在华夏各地的特工组织起来,他筹谋了一些当时的形势,选择了前往重庆,只要能抵达云南,他就能联系第八军残部。

郑蕴侠有过10年特工经历,极善于伪装、潜伏,但是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抵达涪陵时候,刚赶上西南剿匪,郑蕴侠知道自己逃不了,只能想办法潜伏下来。留下来也要讨生活,郑蕴侠就成了一个不会被人怀疑的杂货郎。

他利用了濯水镇老百姓的淳朴伪装自己的身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潜伏期间,他看到了新中国大好前途,他想要安安分分的在这里活下去,因此就选择了结婚,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日子越来越好,他都快忘了自己原本身份,直到1957年因为一句成语最终还是暴露了。

他以为自己会判死刑,但国家见他潜伏这8年,也没有做什么破坏,积极工作,给予了宽大处理,被判15年,因为表现良好还得到了特赦,在人生最后的几十年,还担任过一些要职。

2009年,102岁的郑蕴侠去世,他也走完了这一生,在晚年他一直都有一个遗憾,没能回重庆较场口看看,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