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英文原版娃的中文“陷落” 养娃的真正理想型(其实是两条腿走路)

句子大全 2008-08-01 22:37:22
相关推荐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内心是挺矛盾复杂的,一来意识到了问题;二来感觉到接下来要调整路线;三来知道路线调整后,老母亲要干得活更多了。

但是,真是不吐不快。

去学校参加活动,好久不见的英语老师很是怜爱地夸我家娃,他真是咱班上最单纯的娃。他画的那些英文漫画,掉哪儿我都能认出来,太有辨识度了。

每天写完作业后的阅读时段,娃总要试探:可以先看英文的吗?

语文作业上的开放式书写题,则经常性地留白,说不会,其实就是懒得想、懒得做。

阅读理解练习,总是get不到文字的言下之意,一旦找不到“带着问题去文中找”的直接文字,就傻眼了。

接触《西游记》,看英文动画版时乐呵呵,一口气能看20集;看央视86版电视剧,则屁股上长钉,怎么都熬不完一集。

这叫什么事?

曾在一个说话很犀利的上海教育公号上看过,作者管它叫“英文原版娃的语文之殇”。

有点夸张了。

但也挺扎心的,因为我感觉他说的,隐隐约约的有些对。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琢磨了很久,觉得可能是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在启蒙阶段,大量输入的原版英文读物,内容题材上和中文读物很不一样。

如果你家也是从低幼段、学龄前就开始了英文原版读物的启蒙,你会觉得他们的题材真的非常丰富(上天入地,海盗、外星人、恶龙、探险),内容天马行空(经常脑洞大开,一会火星,一会黑洞,一会机器人)。

这些书“很小孩”化,从小孩的眼光出发,去好奇地看待眼前的世界和想象中世界,所以我家娃打小很喜欢看各种英文绘本、分级、桥梁书,觉得很对味,动不动一天可以看七、八本。

稍大一点,时空穿越、魔幻、科幻内容比重就更大了,学龄前后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十分乐意沉浸在这种神奇、刺激、幻想相互交织的故事世界。

而相对应的中文故事读物,大部分孩子会则读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少量魔幻故事(因为我们的魔幻著作有些偏成人化),科幻故事则基本没有。

比较之下,我们的儿童、少儿读物,题材会更加偏历史、偏现实、偏真实的方向。

尽管在这个启蒙阶段,我不认为孩子多多保留天真与想象有什么不好的(在我看来,孩子要有他该有的样子),但这也确实提醒了我们:这两种语言的读物,在现实中,光题材就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第二,在东西方文化上,存在着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

不得不说,给娃买了这么多年英文书,感觉这东西方文化,确实差别很大。

西方儿童读物率真大胆,幽默搞笑,直来直去;而亚洲文化读物相对含蓄委婉,温情细腻,意味深长。

你看漫画《Dogman》、《小屁孩日记》、初章《疯狂学校》(My Weird School),桥梁书《淘气包亨利》、小说罗尔德系列等,大胆、夸张、荒诞、搞笑。

就连古希腊神话里的神,也没有个神的正经样子,有些情节真是令我尴尬为难,不知道该不该让孩子细读,读了之后又会对行为产生怎样的指引。

而咱们的中文读物就沉稳多了,或细腻或简洁地讲述一个个故事,总要蕴含某一个角度的道理,或是解读作者某一种意图,强调学有所得。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讲的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一群“别人家的孩子”,既有趣又有内涵,格调还高,人称“最有文化的段子集锦”,所以中考最热门的文言文题库也是它。

所以说,输入英文原版读物,尽管是从小自然而然接触西方文化的一个好渠道,但是,依然需要我们家长有意识的去确立中国优秀文化的主导性地位,以及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态度。

而且从考试提分的角度去说,原版娃也要尽快适应中文含蓄的文风,学会感受、挖掘表面文字之下的言下之意。

第三,在相同的年纪,中英语言之间的水平会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有些家长会说,英文整个体系也是自成一派,博大精深,出了无数思想深刻的人文、社科经典的,可不能因为小孩阶段的书“幼稚天真爱幻想”就批人家不深刻。

是的,我完全赞同,所以我家会沿着这条方向正确的原版路,去一直学习英文世界里的优秀知识。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尽管走上了原版路,方向是没错的,可大部分孩子的进度和目标也是五花八门的,并不见得能在某个时间点达到用英文思考的同步深度。

比如18岁的高中生,母语是英语或是国际学校体系,那么通常单词要在1万5到2万之间,读文学名著、人文小说、经济新闻、文艺理论、科技杂志,动不动写2000-3000字的学科小论文;

而我们的高三也一样,去看看高考语文卷或是文综卷,文学经典、文艺理论、历史经济,有深度有思辨,可不容易呐。

在此,我并不是要求大家都把双语水平完全同步当作目标,那可太难了。

但是,想通过语言工具不断进阶思维的深度,只怕还得踏踏实实靠中文,尤其是有阶段性严格要求的学生时代。

而英文这个语言文化工具,则可以适度缓一点,在解决好应试高分后,再按照合适的节奏往下走。

第四,现在的语文,要考高分并不容易,特别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

现在的现代文阅读理解,它的篇幅越来越长,答案也不再是文中现成能抄到的,背景、意图、精神、主旨,即便不搞英文原版的孩子,也不是一下就都能抓住重点的。

特别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中男生),这同样是个大难点。

何况英文还形成些许强势的原版娃,看着头痛,想了一会还是摸不着风,直接想放弃了。

畏难、犯懒,一下就全来了。

如何去“改善”这个原版娃容易出现的中文“陷落”问题呢?

不是破解,不是补救,没有那么严重,但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毕竟原版路线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毕竟任由这种苗头发展下去,对培养中文的兴趣和水平都没有好处。

于是,我开始着手做这么几个事情:

1、加大中文阅读的时间投入。

咱们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中文原版娃啊。

没有时间这个要素的扶持,语言的积累不知从何谈起,何况是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母语慢悠悠型输入,加大时间投入才是王道。

每天读20分钟的,增加到 40分钟;

以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在坚决执行日日读书,实在耽误了,周末一定还上;

大小假期再加码。

2、更加谨慎地选择中文阅读题材。

语文老师会偏爱文学类的读物,而我们家长则更应该小心翼翼的去扩大阅读题材,不限于文史、文化,而偏科普、科幻的也要加入进来,做到文理平衡。

3、适当调整中文阅读的体裁。

除了孩子们特爱读的故事和小说,读物的体裁也要丰富起来。散文类,特别是文艺类,多体会文中情感;新闻、科普、纪实类,现在很多杂志就很不错,知识面广,内容还很新。

4、加大中文阅读理解的刻意训练。

这个环节很重要,看懂文章,迅速找到主旨,提取信息,踩中要点答题,是需要训练的。

争取每天做一篇,觉得难就退回一个年级去做,觉得容易就往前赶。

家里有不少语文教辅,有些知识点掌握了就可以不用重复做;但阅读理解部分,我们是争取篇篇都做,一来也是阅读的输入,二是就是训练阅读的技巧。

5、开始针对精读篇目开展讨论、多写读后感。

进入小学中段后,语文读写环节就不光是要求是“广”字和“多’字了,而是开始向深里挖一挖。

读书里的重点篇目,除了读一遍,有条件要和孩子多做进一步的口头讨论,分析情节、人物和意图;

同样是读一本书,有经验的家长就知道,写不写读后感,印象和认识深度那可不一样;

包括作文,要重视精修精改。

所谓认知思维的深度,就是这样一点点锻炼出来的。

6、假期开始读长篇,同样是从深度入手。

长篇有没有耐心看完?

能不能看懂相对宏大的叙事结构?

能不能梳理出相对复杂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关系?

都是阅读能力的深度培养。

但这要确实要花时间。

所以,平时没空,假期一定要把长篇考虑进去,小学必读、初中必读、高中必读,经典必读,一步步刷起来。

我可不希望我家娃觉得英文轻松有趣,而中文又难又不好理解;

更不希望他象我们那一代一样,把并不艰难的英文当作苦哈哈的天书,学不得法。

我最希望他象稚晖君、何同学那样,熟练地运用中英文,态度热忱、逻辑清晰地在自己的主场里,干出牛逼哄哄的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