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句子大全 2018-09-26 11:11:49
相关推荐

第一计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文]

备周则意怠[1];常见则不疑。阴在阳[2]之内,不在阳之对。太[3]阳,太阴。

[解题]

这一条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瞒天过海” 用在兵法上,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为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注释]

[1]怠:松懈。

[2]阴:秘密的。阳:公

第二计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文]

共敌不如分[1]敌,敌[2]阳不如敌阴。

[解题]

这个故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 ,可以说是一种避实击虚的策略。 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同样道理,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薄弱之处。

[注释]

[1]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

[2]敌:攻打。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1],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2]。

[解题]

这条计的名称出自明代戏剧《三祝记》。该剧说的是北宋时期,范仲淹的政敌密谋策划,让根本没有打仗经验的范仲淹领兵去征讨西夏,是想借兵强马壮的西夏军这把"刀”除掉范仲淹,达到他们阴险的目的。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以保存自己

第四计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文]

困敌之势[1]不以战,损刚益柔[2]。

[解题]

这一计出自《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 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此计强调:使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

第五计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原文]

敌之害[1]大,就势[2]取利,刚决柔也[3]。

[解题]

这一计出自吴承恩所作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意思是趁别人家里失火一 片混乱时,去抢夺人家的财物。《战国策燕 二》中的著名寓言‘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也就是“趁火打劫”的形象体现。《孙子兵法始计篇》 云:“乱而取之。 ”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 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第六计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1],坤下兑上[2]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3]之。

[解题]

这一计出自唐代杜佑编纂的《通典》:“声言击东, 其实击西。”声东击西,意思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弓|诱敌人做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然后抓住敌方混乱之势,灵活地运用

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文]

诳[1]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2]

[解题]

这一计名出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虛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这样就可以扰乱敌人,使敌方判断失误,使敌方的行动产生失误。

第八计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原文]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1],益动而巽[2]。

[解题]

这一计是韩信创造的。"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是楚汉相争时韩信运用过的一一个计谋,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暗度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刺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意思。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文]

阳乖[1]序乱,阴以待逆[2]。暴戾恣睢[3],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4]

[解题]

隔岸观火,意思是在河的这岸看对岸失火。比喻在别人出现危难时,袖手旁观,从中得到好处。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孙子提出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比较吻合。在《火攻篇》后段,孙子强调,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打了胜仗而无实际利益,这是没有作用的。“非利不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文]

信而安[1]之,阴以图[2]之。备而后动[3],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解题]

这一计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作《无可度》:“且灭嗔中火, 休磨笑里刀。不如来饮酒,稳卧醉陶陶。”子日:“巧言令色, 鲜矣仁。”那种花言巧语,表面装出一副伪善面孔的人,很少讲究仁义道德。古代兵法早就提醒过: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此计用于军事.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语出《荡寇志》。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三十六计》一书,至今无准确年代和撰者可考,历代兵志也未曾收录。《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智谋全书,精炼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全部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古今中外智谋专家最为重视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全书按计策顺序排列,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每计有题解、注释与按语,注释广泛引用《易经》卦辞,并把《易经》的阴阳变化之理,推演为兵法中的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彼己、主客、劳逸的变化,充分展现每一计中所蕴含的极强的辩证哲理。按语则多引用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子、吴子、尉缭子等著名军事家的名言警句,对三十六计加以诠释和引申。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计,到今天还极具活力,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行军用兵、商海谈判,甚至日常生活中都经常用到。例如在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巢时和红军长征时多次运用到诸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方法克敌制胜。可以说,这种所谓的计策和这些词语都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