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 总理让杜聿明写信祝贺女婿(他仅写两句话)

句子大全 2007-02-02 20:24:09
相关推荐

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歌德(德)

文章类型/历史见闻

字数|800,阅读约2分钟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的《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使他们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虽然当时杨振宁是美籍华人,但他对中国的影响是惊人的,像一颗深水炸弹。

杨振宁获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总理立即指示派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向杨振宁表示祝贺。实际上,最终考察团成员只有两人:杨振宁的老师张文宇和夫人王承淑。两人出发前,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张文宇来到北京功德林一号,会见了改造后的杜聿明。

张文宇希望杜聿明能以岳父的身份给女婿杨振宁写封信,带到瑞典斯德哥尔摩,亲自交给杨振宁。按理说,女婿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应该很高兴,但杜聿明写的信只有两句话:

“尊敬的徐宁: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华民族的荣耀,杜聿明是小草。”杜聿明的女儿名叫杜之丽。她与杨振宁的组合,有一个戏剧性的姓氏。抗战时期,清华大学等高校迁至云南昆明。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杨振宁在联大附中任教,杜志礼则是高二班的学生。

后来,杨振宁去美国留学,杜志礼也去了美国。两人走到了一起。1950年8月,28岁的杨振宁和23岁的杜芷莉在美国结婚。由于杜聿明根本不能来美国,换句话说,他写信时还没有亲自见过女婿。

1971年春,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杨振宁在国内向父亲杨武之表达了回国的愿望。很快,杨振宁的要求得到了周总理的欢迎。就这样,杨振宁在阔别祖国26年后终于回来了。

杨振宁见到杜聿明时,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时,周总理接见了杨正宁和杜聿明一家,其间大家交流非常愉快。周总理听说杨正宁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立即纠正,“应该叫岳丈大人。”

其实,在杜聿明心中,他还是希望杨振宁能重返工作岗位,就像邓稼先一样。遗憾的是,杨振宁决定回国时,已是耄耋之年。

参考资料:《杨正宁传》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