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议论文大赛」点评作文《抖音(抖掉了什么》)

句子大全 2013-12-06 19:32:09
相关推荐

10189 杨丹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高二

《抖音,抖掉了什么》

点开那个火爆的APP,打开美颜滤镜,录制一段自己的直播,或歌、或舞、或爆料、或互交,于是乎,自己的粉丝增长,关注度提升,不知不觉中你的“网红梦”似乎不再遥远;抑或是看着美女帅哥的视频,手根本停不下来,恍惚之间刷去了太多时光。

恰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言:“一切公众活动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抖音”就是这样一个娱乐的媒介,15秒的抖音速度正在毁掉音乐。音乐应是高雅的、通灵的,她可以平易见人,但绝不落俗套;而“抖音”上的15秒只是副歌,演唱者情感的波澜完全得不到释放,更何况多数网红仅仅是靠对口型来涨粉、赢赏呢?并且在利益的牵扯下,不少唱片公司选择了流量大的15秒副歌来提高曝光度,随之,支离破碎的歌曲抢占了市场,真正的音乐黯然失色。恰如乐评人、作词人李三木的批判:“抖音这样的渠道下,音乐干脆沦为一个15秒的背景音。没人再精益求精地编曲,只要把那15秒做好就好了。”

几年前,随着电子书带来的碎片化式阅读,让人在信息爆炸之中逐渐丧失思维深度,形成惰性依赖;如今的“抖音”也无疑使听众的审美支离化,听众甚至失去对音乐的正常审美。倘若再一味迎合,音乐产业将降低行业审美标准,甚至终将被同质化。

而“抖音”作为继QQ、微信、微博之后的又一个兴起社交平台,它带来的是娱乐化的虚幻。当我们热衷于遇趣事发一段短视频,或甚至制造趣事来刷存在感时,我们已被它束缚;当我们习惯于宅在家刷视频时,我们已被平庸化,被现实隔绝在外;当网红关掉滤镜,粉丝们大呼被骗时,我们才后悔丢失的真实生活和沉浸于娱乐社交的空虚。

“抖音”正抖掉我们的真实、我们的文化,甚至是我们作为人的思维逻辑,而我们正一点点被它吞噬。

对于对口型的15秒“神曲”,我们以娱乐的随意献花点赞;对于一张张毫无意义趣图斗图我们嗤嗤一笑,复制,保存,转发,这难道应是我们对“娱乐”一词的定义,抑或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不禁羡慕古代文人墨客曲水流觞,杯酒起兴,吟诗作赋,风流倜傥;不禁渴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豪华而热烈的圆舞曲所带来旋律的饕餮大餐;不禁怀念曾伏在案前一遍遍读着用笔墨极力描绘的盛景,厚厚的书信虽已尘旧,但不舍扔去的老时光。

或许这是这个时代的弊症,但人类仍需找回生而为人的自由,意识、思维更不应被像“抖音”一类的娱乐设备所囚禁。我们捍卫我们的精神文化,决不做娱乐的附庸。"

评委

舒中胜:高级记者,新闻评论员,现任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

童洪星: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童洪星点评】

文以气为主。“气”者,一曰情感,一曰思路。为什么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扬”字前面要加一“激”字?因为议论文不止需要理性的分析,更要有热情,更要有激情。本文论“抖音”之弊,自始至终态度鲜明,情感饱满。从论述“思路”看,先论“抖音”的表现,继论“抖音”的实质,再论“抖音”的后果,最后与“曲水流觞”“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等作对比以引出自己的展望,文章一气呵成,流畅又严密。

【舒中胜点评】

抖音抖掉了什么?人们见仁见智。我下载三次,卸载两次。有时觉得它无聊,有时觉得它搞笑;有时觉得它浪费时间,有时觉得它可以打发时间。作者从音乐的角度对抖音提出了批判,切口不大,但说理透彻,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对流行保持警惕,虽然有风险,但的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的精神。缺点:个别句子有语法问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