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圣人孔子祖孙三代都离婚 这样的家风(解释了论语的一大疑惑)

句子大全 2012-11-30 17:56:35
相关推荐

孔子作为克己复礼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主要言论和思想都体现在了《论语》之中。但是论语却不是孔子亲手所做,是他弟子对他言行的记录。

众所周知,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深受礼乐制度影响的孔子,看着“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深感痛心,于是一面“克己复礼”的大旗在中原大地飘荡。

可是孔子的思想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其实并没有得到重用,反倒是汉代的董仲舒将他的思想传播开来,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孔子也因此逐渐神圣化。

而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礼教”制度的传播者,孔子为何子孙三代都离婚,这样的家风与体现了《论语》中什么样的思想,是否对于我们理解《论语》有更好的帮助?

周游列国传播思想

孔子的出身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有的说是鲁国人,有的说是宋国人。他爹属于老来得子,他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身上有君主商汤的血统。

在分封制的政治体系下,虽然有君主的血统但是嫡长子继承制让很多血统边缘的贵族不断落没。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叔梁纥为躲避当时宋国的战乱只好逃到了鲁国的陬邑定居,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大夫。

由于家里没有长子,所以叔梁纥想要娶颜氏之女为妻。不过孔子的母亲与父亲的年龄差将近50岁,当时的礼制不合,所以只能在尼山居住被称为“野合”。

孔子出生时头上有凹陷,故起名为“丘”。他出生没多久,父亲便去世了,被正妻施氏所逐,只好与母亲一起到曲阜阙里生活。

年幼的孔子并没有享受过贵族的待遇,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意识到了要努力如何做人和生存。

在他20岁的时候他便想走上仕途,十分关心国家政治,经常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后来孔子开办了私人学校,开始传播他的思想。

到30岁时已经和齐景公结识。在孔子五十五岁高龄之时,与当时的鲁国国君季恒子关系恶化,无奈之下的孔子只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祖孙三代离异的家风

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一直讲究的是一种入世的态度,它与道家思想相辅相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文化根基。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历史都有可能被篡改,更不要说后人所记录的思想了。

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中,孔子成为了一个靶子,被新思想传播者当成一个统一的反动目标,打倒孔家店的运动由此产生。

新文化运动中所要达到的是一个守旧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儒家思想,但是这个真的是孔子的思想吗?

儒家思想的传播是在汉代才开始逐渐成为中心主流思想,其实在孔子所在的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

不然孔子也不需要周游列国去推进自己的思想传播。故而儒家思想在汉代其实已经变成了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工具,他真正的思想其实已经被董仲舒修改过了。

更不要提宋代的朱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而提出了许多名节之气。这根本就不是孔子的思想,如果说“失节事大”那么孔子去了那么多个国家做官,就已经不符合“守节”的说法了。

我们再看看孔子的婚姻关系,他的家庭从他开始儿孙三代都离婚了,这放在宋代清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没有离婚的说法。

人家孔子觉得离婚怎么了,在春秋时期的结合并没有现在那么僵化,没有那么多的繁文奏折,就他自身而言,就是父亲和母亲“野合”的产物。

他和他的妻子丌官氏在20岁就结婚,儿子孔鲤在他23岁就出生,只可惜孔鲤只活了50岁,孔子黑发人送白发人。

孔子在晚年的时候与妻子离异,司马光还说过“孔氏三世出其妻”,意为孔子三代都休过妻。只是当时女子的地位极其低下, 男性有“七出之条”可以随意休了自己的妻子,所以有三代出妻的行为也很符合当时的情况。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前面提到孔子三代休妻,那是不是他很讨厌女性,所以才提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的观点?

其实孔子的《论语》是弟子对于孔子一时一言进行记载合成集的一本书,他所有的言论都要符合当时的语境来讨论,不能说他说了这句话就是看不起女性,认为女性与小人一样。

孔子当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没有人知道,就如现在夫妻吵架然后男生说出一句生气的话,被记录下来了,反倒成为他不尊重女性的观点,这就有点不太合理。

况且《论语》中,除了有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之外,还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说法。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的言行而断定他是什么主义者,不能说孔子说了这句话他就是不尊重女性,不尊重老人。

《论语》作为话语的集合,还是其弟子所做,并不能代表他全部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一句话而误解孔子的思想,就如朱熹一样对孔子的思想曲解,成为一套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所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不一定是用来骂女性的话语。

结语

孔圣人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孔子三代出妻,其实在那个时代而言并不是什么大的事情。

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件事就上升到他的家风问题上,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更应该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看看该行为与当时大时代背景是否违背。

《论语》作为后人所转记的合集,里面的言论更应当加以推脱,而不是随意就给孔子下定义,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不要神化了孔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