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句子大全 2009-03-13 10:49:29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中有一本书值得一读《非暴力语言》,其作者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道:“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这种情况在与我们最亲近的人相处时,时常发生。就比如不少父母会对他们的孩子肆无忌惮地打击、嘲讽,甚至怒骂。从不认为这是一种暴力,认为动手打人才是暴力,其实语言的暴力跟武力暴力伤害值相差无几,只是不攻身,而攻心,精神暴力。

因为疫情,我们与家人在家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不少成年子女记录与爸妈相处的状态,大多是这样的:刚回家前几天,与爸妈相处得很融洽,一个星期后,爸妈开始唠叨自己的不是,说话不那么客气了,在过些天,开始莫名其妙地挨骂,父母莫名其妙的就看你不爽,任何行为在父母眼里都是错的。

成年人都如此,未成年人呢?他们不是独自外出很长时间,每天都会见到家人,而且他们的行为和大人更加不同,不说百分之百,只说一半以上的家庭日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语言暴力。

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

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你怎么这么笨?你这个笨蛋”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怎么那么蠢?”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真想掰开看看”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傻瓜”

“别哭了,把你丢出去。”

是不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

有些父母知道这些话不应该说出来,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有些却是不知道这些话多伤孩子们的心。

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得,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精神暴力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阿黛尔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的话就是真理,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出自《中毒的父母》)。

还是,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看,其中提到了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观察-感受-找原因-提要求。

观察

观察,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而不是父母主观的“你怎么又……”不带评价的观察,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之后,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感受

感受自己和孩子的心情,遇到事情,说出各自的感受。如果孩子行为确实很有问题,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就比如打扫卫生打碎了花瓶,妈妈开口就是:“你怎么那么笨手笨脚,那么大一个花瓶,看不见啊?瞎了吗?”孩子吓得不敢说话,妈妈接着说:“又哑巴了?”谁都不好受。

寻找产生感受的原因

语言暴力父母总会意气用事,理所当然地居于上位,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自以为是。比如,当孩子对爸妈说:“今天菜不好吃。” 可能会挨骂,做饭者:“给你做饭,你说不好吃?难吃你就别吃了。” 或者:“那以后我不做了,反正不好吃,你们自己做,自己吃。”孩子说出来问题,那说明有了不好的感受,难道不需要考虑一下烹饪技术要去提高?

明确要求,希望对方怎么做

最后一步是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这里的提要求不是变相批评,不能伤害人格,贴负面标签,进行道德绑架,比如上学快迟到了,爸爸着急上班,于是对孩子说:“能不能快点出门,每次都磨磨蹭蹭,不催就不走吧?我迟到了对你有好处吧?快点快点,速度点。”我认为这样说更好:“快迟到了,加快速度,十分钟后出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