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和尚与尼姑热恋被抓 郑板桥作诗一首(句句诙谐幽默 堪称经典)

句子大全 2013-03-11 04:08:58
相关推荐

我国的诗词文化,所涉及的题材很多,有送别诗、报国诗、思念诗,当然也有人类的永恒主题:爱情诗。诗词文化的魅力,在于把人心细腻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述出来,或是蕴藉委婉,或是豪迈纵横。

我们翻看古诗词,常常会被诗中的某一句所感动而泪湿衣襟,比如在失恋的时候,那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也会在某个不眠之夜,想到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也会心向往之;或是看武侠片,心中豪情万丈,联想到李白那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会更加的激发我们的斗志。

诚然,诗词是美丽的,但同时也是诙谐幽默的,比如以下这则故事,更进一步体现了中国诗词之美,一种让人捧腹之美。

提起和尚,我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他们端坐在莲花垫上,一手拿着经书,一手敲着木鱼,在青灯古佛的陪伴下,整日诵经,不眷恋红尘。在功名利禄上,他们与世无争,清新脱俗;在感情上,他们更是六根清净,不为儿女情长所动容。

而提起尼姑,我们也会认为她们了无牵挂,放下尘世的羁绊,虔诚地一心向佛。不论是尼姑还是道姑,其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正如大唐年间的著名女诗人李冶,就曾入道观修行,成为了一名女道士。

在清朝乾隆年间,时任山东潍县县官的郑板桥,就碰到了一个“奇怪”的案件。堂下站着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旁边一人是个乡绅,状告他们私自约会,伤风败俗。郑板桥接手这个案子,也是一头雾水,经过盘问才知道,原来这二人从小就是青门竹马,待到女方到了结婚的年龄,家长嫌弃男子贫穷,于是将姑娘许配给了别人。女子深爱这名男子,于是一气之下就剃度当了尼姑,那男子为了表明心意,也剃发出家当了和尚。

二人一个在寺庙,一个在尼姑庵,这些年来并无交集,就在前段时间举办的一场等会上,二人再次重逢,联想到他们爱情遭受的磨难,自然要好好互诉衷肠一番,而这一场景,恰巧被那位乡绅撞见,于是押着他们到了官府。

郑板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哈哈大笑,他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诗当作判词,诗的题目叫《僧尼私恋案判词》: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这首诗第一句和第二句话就让人忍俊不禁,首先和尚和尼姑都是光头,两人的头型像是一半的葫芦,和一半的瓢,二人站在一起,拼凑起来的形状就像是一个桃子。而桃子,在古代有着“生育和吉祥”的含义,这第一句看似在开玩笑,其实郑板桥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就是促成两人这桩美事。

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说的是这件事情已经有了眉目,从此你二人就要稳住心神,不要再躲躲藏藏的恋爱了。而第五句和第六句是进一步的描述爱情,鸟高兴的时候就欢快的鸣叫,这是本性使然,莲花坐落的地方,正好是安静的地方,看似是写鸟,写莲花,实则是借物喻人,比喻二人相恋,是你情我爱的天性。这里郑板桥用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处处充满着人情味。

最后一句更是绝了,郑板桥判下了这个案子,直言不讳的说这是一桩“风流案”,而在最后,大笔一挥,写下了自己的大名。在那样的封建年代,郑板桥却是艺高人胆大,丝毫不畏惧那些条条框框,甚至留下了姓名,足可让人钦佩。

我们纵观这首诗,当真是句句诙谐幽默,又透漏出成人之美的品德,在捧腹大笑之余,一边是欣赏郑板桥的才华,一边是感叹爱情的美好。最后两人在郑板桥的撮合之下,终于喜结良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古诗词独有的魅力,有泪水也有欢乐,足以让我们流连忘返,余味回甘。

今日话题:你认为郑板桥的这首诗写得风趣幽默吗?关于文中尼姑和尚相恋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区交流,我们一起探讨一二。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国学大观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